導演首作豆瓣評分9.4,她還在創造新的歷史!

為了向公眾展示新一代義大利導演和演員的風采,義大利駐滬總領事館文化處攜手義大利對外貿易委員會上海代表處,於2025年3月7日至16日舉辦“義大利電影——新銳導演”回顧展,該活動包括影片放映、導演見面會和圓桌會議,向公眾提供探索五部長片首作和一部第二部作品的機會。
背景:2024年11月底,義大利駐滬總領事館文化處、上海市電影發行放映行業協會、義大利普利亞電影委員會與義大利特雷卡尼百科全書研究院簽署了一份合作備忘錄,旨在加強兩國在電影領域的合作與交流,並在上海和華東地區推廣義大利新銳導演和演員的作品。

作為“義大利電影——新銳導演”回顧展的重要環節,義大利女性主義題材電影《還有明天》近日在上海成功舉行導演見面場及大師班活動,導演、編劇、主演寶拉·柯特萊西(Paola Cortellesi)現身映後與影迷們分享幕後故事。在“義大利電影——新銳導演”回顧展的活動期間,導筒也對寶拉·柯特萊西進行了專訪。
電影《還有明天》2023年10月在義大利本土上映後,一舉奪下當年義大利本土票房冠軍,以3240萬歐元的票房收入躋身義大利影史票房前十。在中國上映前,該片即登頂豆瓣2024冷門佳片,評分高達9.1分,如今更升至驚人的9.4分。

《還有明天》的電影背景是1946年“二戰”後的義大利,正值全民政體公投前夕,這場公投決定了義大利的前途命運,也是義大利女性首次獲得政治投票權的標誌。彼時義大利女性地位低下,主角迪莉婭(寶拉·柯特萊西飾)是一名貧困家庭婦女,也是三個孩子的母親,丈夫家暴成性,公公癱瘓在床,她只得在瑣碎生活中忙碌奔波、艱難生存,直至女兒的婚嫁、一封神秘信件擾動了她的生活軌跡。
止發稿前,本片內地票房已經正式突破3000萬,目前位居今年進口外語片票房第一名,恭喜主創團隊!
專訪正文
導筒:

影片色調和美術方面,您有著怎樣的整體設計?

寶拉·柯特萊西:

我們選擇黑白的電影,其實是一個團隊的決定,包括我們的攝影攝像,我們的服裝道具,所有的老師,大家都是在一起努力,最後是決定用什麼樣的一個顏色,包括我們因為是黑白色,比如電影中牆體的顏色,如果太貼近的話,那可能會一切都看起來很黑、很灰暗的感覺。

等於說大家共同的在一起,找出來最好的這種色彩這樣的一個電影,然後說我們從藝術的角度,因為我自己本人也是參與到電影的拍攝的過程當中,也是演員之一,在拍開始前一個月,我們進行了選演員的程序,在選的過程當中,寧可選的時候花多一點時間,為了避免以後會出現問題,因為這個故事是發生在羅馬的,所以我們也到外面去試了一部分外景,另外的一個很大的模式是室內的,這個室內是從後期搭建起來的,是在羅馬的電影城裡面,我們搭建了這樣一個房間,我們是在這個房間裡完成拍攝的。在拍攝的過程當中等於說是綜合的考量,最後出來我們電影的這樣的一個藝術風格。
導筒:您在片中部分採用4:3畫幅和一些段落膠片拍攝的復古選擇,有怎樣的用意?
寶拉·柯特萊西:我們這個電影在拍攝的時候沒有用膠片,完全是數字化的。實際上那個4:3的畫幅,也只是開頭的八分鐘,八分鐘以後當電影的主題出來的時候,一切都變了,畫風也變了,包括音樂也有改變,前面的這個4:3的這一塊的音樂還是老的音樂,這裡的想法,是受到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的影響,然後接下來,我還是延續新現實的方式,但是我想使用的是我自己的一種藝術語言,而不是繼續新現實主義已經有的那種藝術語言。前面的八分鐘是有一點不一樣,是我做的一個嘗試,後面這個電影的主題出來的的時候,一切都變了,接下來包括音樂,我採用的是一種比較現代的語言方式來詮釋我自己的電影。
導筒:劇本創作和實際拍攝花了多長時間?
寶拉·柯特萊西:

劇本的第一版我是和兩個人合作的,一個就叫做Giulia Calenda,一個是Furio Andreotti我們共同寫的,第一版是六個月我們就交稿,後面我們又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對第一版進行了一定的修訂。然後,這個電影我們拍攝一共是花了45天的時間。

導筒:

您認為主角迪莉婭是如何看待愛情的,在一系列的經歷過後,她對待情感的態度又有怎樣的改變?

寶拉·柯特萊西:應該說Delia她的婚姻很不幸,但是實際上,她沒有過愛情的經歷。如果說到愛,她唯一的愛應該是她對孩子的愛,特別是對她女兒的愛,那是她體驗過的真正的愛情。

在生活的角度來講,愛情對她,可能就是和那個汽車修理工Nino之間有過一段的感情,但是這一段的感情實際上她從來沒有親身經歷過。而且家裡面,跟她結婚的那個男人Ivano他們之間也是沒有愛情,他們的婚姻不是建立在愛情的基礎之上。所以說,Delia這個人,她是一個成年人,她很成熟,但是在愛情這個方面,應該說她從來沒有經歷過,在愛情上來講,她是一個“未成年人”的狀態。

導筒:片中出現了很多家暴段落,您如何平衡片中呈現女性受虐,苦難的展示與剝削風險?
寶拉·柯特萊西:其實我刻意地使用了一些方式,因為我覺得在電影裡面直接地展現家暴的一些細節是沒有必要的,我們使用舞蹈,配上音樂,配的歌曲裡唱到了“因為愛情,沒有人能夠把我們分開。我們會一起為了愛情生活到永遠,”其實這些歌詞的分量是很重的,讓人聽起來,在那樣的一個家暴的環境下,更深刻地刻畫的了家暴給Delia帶來的一個傷害。

另外其實我覺得Delia作為主角,她內心因為在一天當中,在整個的生活當中頻繁地遭受家暴。她內心承受的這種重,應該是比用畫面去展示一些家暴的細節,讓人看了以後會覺得更加恐怖,會更加深刻。所以說,我選擇了用這樣的一個方式來展示不同的家暴的場景。

導筒:電影中婆婆與兒媳被延續兩代的壓迫,揭示了一種父權制共謀。您是否認為義大利女性解放運動仍深陷傳統宗族結構的泥潭?
寶拉·柯特萊西:義大利整個社會已經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時候的女性和今天的女性,她們生活得和過去是完全不一樣的。如今對女性會有更多的保護;另外還有相關的法律去賦予女性更多的權利,整個社會是進步了。
但是現在還有一些人,不管他們所處的社會階層,社會地位是怎麼樣的,還是會有一些固有的觀念,會認為愛情就是佔有,這種情況還是有的。義大利每一年都會發生很多起女性被殺的事件,基本上每三天就會發生一起。為什麼會有這個情況,就是很多的要麼是前夫,要麼是前男友,他們不能夠接受愛情結束了,要分手這樣的一個局面,所以說他們就會採取過激行為,這種情況是在現在的社會上還有。社會的變化是很快的,但是某些人的固有觀念,沒有社會進步得那麼快。
導筒:您以喜劇演員身份轉型導演,卻在影片中大量使用荒誕笑料來詮釋悲劇性。這是對義大利‘悲喜劇’傳統的顛覆性繼承?
寶拉·柯特萊西:在義大利的傳統當中的我們是有很多這種喜劇,但不是我們說的那種滑稽劇,也是要引人發笑的。這些喜劇實際上也是會經常講述一些悲劇的故事,這本身就是我很喜歡的一種悲喜劇的風格。
我還特別喜歡在悲喜劇的風格中的一種幽默運用。在現實生活當中有很多這種悲劇的事件,我們可以用一種比較幽默的方式,來把它反映出來。

除了幽默以外還有就是荒誕。比方說像這部電影裡面的兩個惡人,一個是Ivano就是這個丈夫的形象,一個就是公公的形象,這兩個人我用這種荒誕的手法來展示,因為他們沒有文化,很傻,那麼用這種荒誕的手法展示出來,就讓這兩個人物實際上看起來也沒有那麼可怕,因為表演得沒那麼強勢了,所以他沒那麼可怕,只是用一種荒誕的手段來展示惡人,這個是我們喜歡的一種方法。我比較喜歡在傳統之上,會加入一些我自己的詮釋。

導筒:

剛剛有提到用了很長的時間來選拔演員,想問一下選拔標準是怎麼樣的?

寶拉·柯特萊西:選拔演員我是沒花多長時間的,因為他們很多人都是義大利本身已經很有名的演員。包括飾演Ivano和Ivano父親的演員都是在義大利很有名很有經驗的演員,而且很幸運的是他們都是我的朋友,所以我表示請他們來這個劇組的意願後,他們基本上馬上就答應了,因為他們知道我們是朋友。
唯一兩個我花了較長時間去找最後選中的,一個是飾演女兒的,還有一個是飾演女兒未婚夫的角色,因為他們是年輕的演員,我之前不認識。在整個劇組拍攝的過程當中,因為所有的都是非常優秀的演員,所以基本上不需要我怎樣去指導他們,去給他們說戲,他們自己很快就能夠知道應該用什麼樣的一個方式,就很自然地投入了這個角色當中去進行表演。
導筒:提到了影片與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的關聯,有哪些具體的導演和電影作品是對您的創作有比較深刻影響的?
寶拉·柯特萊西:

在義大利整個的電影史上有太多太多的導演對我都有影響,包括像Ettore Scola,Mario Monicelli,Luigi Comencini,Vittorio De Sica真的是太多了,他們讓義大利電影全球聞名,也讓義大利電影業變得很強。但是我不是作為這部電影的導演被影響,他們影響了義大利的觀眾,我也是作為觀眾而深受影響。

導筒:您未來會創作怎樣的新作品?
寶拉·柯特萊西:未來肯定會有新作品,但是現在我的新劇本剛剛才開始寫,所以說現在還不值得拿出來跟大家說(笑),但是會有,現在才在起步的階段。
▲▲▲
推廣/合作/活動加微訊號:directubeee
▲▲▲
創作不易,感謝支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