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輪旅程突遇急症,鳳凰城女子緊急住院面臨高額醫療費用,卻遭保險公司拒賠

在一場期待已久的72天郵輪旅行中,住在亞利桑納州鳳凰城的婦人派特‧伍恩契(Pat Wuensche)和她的家人準備從洛杉磯出發,穿越日本、新加坡,再回到美國。
然而,旅行的安排並不如預期順利,伍恩契在日本因病緊急住院,最終不僅面臨了高額的醫療費用,還遭遇了她購買的旅遊保險未能提供應有保障的尷尬局面。
根據理財網站《金錢智慧》9日的報道,伍恩契在報名參加這次郵輪旅行時,旅行社人員建議她購買旅遊保險。為了確保旅行期間有保障,伍恩契毫不猶豫地同意了。然而,事與願違,在她最需要幫助的時候,這份保險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郵輪抵達日本後,伍恩契感覺身體不適,隨即被送往當地醫院。儘管她原本計劃停留一天,但醫生告訴她,由於病情嚴重,她需要取消接下來的行程,並立即進行治療。伍恩契只能放棄原計劃的第二段行程,在日本住院接受了長達57天的治療。
她回憶道,期間醫生髮現她感染了新冠病毒後,立即將她隔離。伍恩契在隔離期間與外界完全隔絕,甚至連家人都無法前來探視。儘管她對醫療費用有心理準備,但由於購買了保險,她沒有產生太多擔憂。
回到美國後,伍恩契向保險公司——怡安(Aon)申請理賠。然而,她等待了幾個月,卻始終沒有收到回覆。保險公司只是在不斷要求她補交各種文件。最終,保險公司告訴她,保單僅涵蓋郵輪期間的醫療費用,而不包括因緊急情況取消行程而產生的醫療和住宿費用。
伍恩契表示,保險公司同意為她取消行程時的8000美元罰款提供理賠,但對於她在日本住院期間的4萬5000美元醫療和住宿費用卻拒絕賠償。她認為,這些費用理應由保險公司承擔。
《金錢智慧》的報導指出,伍恩契的情況並非個例。旅遊保險有著明確的保障範圍,然而許多消費者在購買時並未注意到保險合同中的細節條款,導致在需要理賠時遭遇拒絕。保險的排除條款以及技術層面的漏洞常常導致消費者的索賠失敗,特別是在行程稍有更動時,保險可能因此失效。
專家建議,消費者在購買旅遊保險時應特別留意以下幾個事項:
儘早購買:一旦確定行程,最好立即購買旅遊保險。推遲購買可能會因突發事件(如暴風雨或罷工)而使某些理賠不再適用。
細讀保單:不要僅僅瀏覽保險大綱,尤其是要關注取消保單、理賠限制等條款。
提前提問:購買之前,最好提前向保險公司詢問關於中途取消行程或在外國住院等情況的理賠範圍,並儘量確保獲得書面確認。
不要依賴信用卡或僱主提供的保險:雖然一些信用卡或僱主提供有限的旅行保險,但這些保險通常無法覆蓋所有醫療費用或突發情況,不能完全替代購買的旅遊保險。
伍恩契的經歷提醒了廣大旅行者,購買旅遊保險並非萬無一失,細緻閱讀保單內容、及時詢問並確保獲得詳細保障,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像她這樣因保險漏洞而面臨高額費用的困境。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分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