獸爺丨撒幣時代

2015年5月的一天,羅琦來到中關村創業大街一家咖啡廳。這名投資人驚訝地發現,以往人生鼎沸的咖啡館,今天人出奇地少。
兩個月前,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公共服務、財政支援、投融資機制等方面,都將予以支援。
創業,在中國開始迎來了最好的時代。
再往前一年,位於中關村的海淀圖書城,被改造成了創業大街。依託海淀的科研資源,這裡很快成為網際網路創業的高地。
創業大街集中了大量的孵化器。來自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和投資者聚集於此,咖啡廳人滿為患,人們在此路演,融資,每個人都想成為:

風口上的豬。

咖啡廳負責人看出羅琦的不解,悄悄跟她說,明天有領導人要來這兒視察,清場了。
第二天,新聞傳遍大街小巷,領導現身中關村創業大街,視察創新創業的情況。他視察的第一站,就是羅琦所在的咖啡廳:

3W咖啡。

羅琦最近再次聽到3W咖啡的訊息,是2024年7月底。“北京3W咖啡有限公司”的經營狀態,由存續變更為登出。
那個瞬間她心裡一驚,恍如隔世。
1
3W咖啡的創始人叫許單單。從北京大學研究生畢業後的五年時間裡,他跳過好幾次槽,從網際網路職員,到分析師,甚至還做過初代網紅芙蓉姐姐的經紀人。
2011年,他在創業大街開了一家3W咖啡。最開始3W咖啡經營不太好,一度瀕臨倒閉。
兩年後,許單單又創立了拉勾網,專注網際網路招聘。
拉勾網很快獲得融資。隨著移動互聯大潮興起,3W咖啡邀請了沈南鵬、徐小平、薛蠻子、王嘯、倪正東等多位知名投資人入股,並專注做創業孵化器。
這讓3W咖啡很快曝得大名。最火的時候,3W咖啡佔據了創業大街一棟沿街店面的上下三層。一層賣咖啡,二層有個小型演播廳,用作釋出會和路演,三層是共享辦公。
這裡出產的每一杯咖啡,都會拉一個“3W”字樣的花式。羅琦說咖啡30多塊錢一杯,不僅貴,而且:

不好喝。

但消費者並不是衝著咖啡來的。
這裡曾是這個星球最有活力的地方。來這裡喝咖啡的人,不眠不休,拉住每個路過的人推銷創業計劃。他們兜裡沒錢,但眼裡有光。
咖啡館有一面巨大的照片牆,上面貼滿了創業導師的照片。只要能打動其中一位,就有機會一飛沖天。一位投資人回憶:

從衛生間推門出來,就有人塞幾份商業計劃書給你。

3W咖啡裡的眾創空間,坑位費同樣不菲。最貴時,一個工位一個月要2000多塊錢,換算後,相當於同區域寫字樓價格的兩倍多。
但在導師天團的資源加成下,這裡也人滿為患。運營方特意設計了清退機制,這樣才能留出位子給新來的人。
最多時,總長220米的創業大街上,有20多家類似的創業服務機構。除了3W咖啡,還有車庫咖啡、Binggo咖啡、36氪、創業家、聯想之星、黑馬會等。
但創業者源源不斷。他們不僅佔據了咖啡館裡的所有工位,還擠滿了周邊的寫字樓。
戴德梁行做過一份統計,從2010年開始,中關村區域寫字樓空置率,就保持在2%以下的水平,基本屬於滿租狀態。
2015年,中關村優質寫字樓的租金約為每平米每天10塊錢,三年後又漲到13塊,但空置率還是低至:

0.3%。

在接受領導視察前的一個月,3W咖啡獲得京東領投的A輪融資,東方弘道和清華控股跟投,融資規模達數千萬。
那年年底,3W咖啡聯合創始人CEO宋永成在接受採訪時說:

星巴克等於小資,3W咖啡等於追逐夢想。

2
2015年5月,3W咖啡廳出現了一名牛逼閃閃的創業者。他帶來了10多項技術發明:

包括摺疊式裝糧機、飛機搜救、橋樑防撞、液壓升降平臺……

後來大家才知道,他其實是江蘇省東海縣的一名普通農民。
領導視察後,3W咖啡的熱度迅速提升,創業大街也迎來越來越多的追夢人。
在熱錢翻滾的年代,很多人一度實現了夢想。
開街5年間,創業大街共孵化創業團隊3451家。其中1181家獲得融資,總計731億元。
但他們能不能長久地擁有夢想,時間很快給出了答案。
財經作家凌志軍做過統計,中關村的科技創業公司中,有77%活不過3年,90%活不過5年:

99%,活不過10年。

這還是早期網際網路創業的資料。在移動互聯時代,創業公司的死亡率,更高。
在一部名為《烈日灼人》的紀錄片中,一名創業者說,2013年,你很容易找到一個月前你在咖啡廳裡遇到的創業團隊,但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

你很難找到一週前在這裡工作的人。

很多如過客一般。就像那個尋找投資的江蘇農民,後來再無訊息。
2015年7月,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在3W咖啡做了一場創業活動。活動期間,有兩個人搬出一臺3D印表機,當場打出一張印有徐小平面部輪廓的煎餅。
徐小平現場大呼牛逼,然後把煎餅吃了。
後來,其中一人獲得300萬元融資,另一人分兩次共獲得820萬元融資。這兩人招募了不少清華畢業生,打算用這些資金,做3D列印技術的研究。他們還開了一家店,專賣:

3D列印煎餅。

可惜,他們並沒有撼動獸爺的煎餅攤市場。除了徐小平老師外,至今沒有幾個人,嘗過科技煎餅的味道。
那些年,羅琦在創業大街聽過很多路演。她覺得,大部分專案都不靠譜:

甚至目的不純。

有些創業團隊的專案進展很慢,團隊成員們提新車的速度倒是挺快。還有一些創業專案,死於瞬息萬變的“風口”。
2015年年中,創業大街上到處有O2O專案的傳單,所有經過的人都會被拖住,要求掃碼。到年底,因為“死亡率”太高,O2O已經讓很多投資人聞者流淚了。
2016年,中國移動網際網路行業的VC、PE融資大幅縮減。瘋狂撒幣後,大部分專案都沒能開花結果,這讓投資人很受傷。
清科集團創始人倪正東在一場論壇上說:

獨角獸變成了獨角豬,融完A、B、C輪之後,突然發現公司快關門了。

當時,能堅持過三輪融資的專案寥寥無幾,O2O、智慧硬體等行業更是出現了“集體性死亡”。資本還沒來得及退出,就發現已經成了炮灰。
到2018年,區塊鏈、P2P、共享經濟等概念,也不香了。
有一天,羅琦聽到一個投資人對著電話那頭說,“別再提‘共享’了,這詞兒我聽夠了。”
2019年底,搞了3D列印煎餅的那家公司登出了。兩個合夥人此前早就各奔東西。現在看來,他們的品牌名稱頗有雙關之意:

三弟畫餅。

3
2018年底,3W咖啡接到了一張罰單。
因為在經營場所內釋出含有“總理同款咖啡”等字樣的廣告,違反了《廣告法》規定,北京市工商局海淀分局對其罰款20萬元。
但不管怎麼營銷,創業大街上的咖啡,都不好賣了。
內外環境變化,加上創業專案紛紛凋零的現實,使投資人很快清醒了過來。
那幾年,創投領域的募資數量和金額不斷下跌。
從2016年開始,每年都有人說,資本寒冬來了。
許單單創立的拉勾網,也沒能熬過去。
2013年7月正式上線以來,拉勾網很快完成了三輪融資。但在此過程中,招聘行業也進入紅海,各類招聘平臺快速崛起。拉勾網難以突圍,D輪融資遲遲未到。
“C輪看模式、D輪看盈利”是創投圈的默認準則。那幾年,很多創業者都倒在了“盈利”這一關。
2017年,拉勾網被51Job收購。收購時,許單單的豪言還言猶在耳:

做拉勾網的第一天,我就知道它會成為獨角獸。

3W咖啡也不再門庭若市,照片牆還在,但投資人已相繼退出。咖啡館裡的眾創空間,越來越多的位子空了出來。
2019年10月,經緯創投合夥人張穎發微博說,外部融資環境比較惡劣,融資難度無限加大:

希望各位都能拿捏好節奏,高效用好賬上的每一分錢,不要因為大意、錯判而斷糧。

寒冬真的來了。
年底,新冠疫情爆發。3W咖啡和創業大街上的很多孵化器、小微企業一起,享受了租金減免。有人調侃,這些一直給別人賦能的機構:

也要被賦能了。

疫情期間,創業大街更加蕭條。由於周邊高校都封閉管理,一些咖啡館開始承接講座和沙龍活動,但這些活動,大都跟創業無關。
除此之外,就是賣咖啡了。
2022年6月,有人曾探訪3W咖啡,發現室內的七張桌子中,只有四張坐著客人。有兩桌人在聊天,但沒人聊投資創業,反而有人提到了:

裁員。

去年,3W咖啡釋出了多條場地租賃的廣告。其中一條說,咖啡館可承接大型釋出會、酒會、宴會、年會、沙龍、講座等,而且場地租用期間:

免費無限暢飲。

今年年初,有人發現3W咖啡的租約到期,已經正式撤場了。
這只是一個縮影。移動互聯創投的退潮,還深刻影響了中關村區域的商業地產市場。
從2019年開始,中關村寫字樓的空置率不斷上升,今年已經接近20%。租金則降到每天每平米6塊,相當於最高時的一半。
創業大街上,有些眾創空間還在招租。中介推薦了昊海樓的一個專案,一個30平米的8人間,每月只需要8000多塊錢。換算成工位價格的話,只相當於之前的一半。
但他說,這個價格肯定是虛高了,可以大談。
蘇州街的一棟辦公樓裡,類似的眾創空間,每月5000多塊錢就能拿下。雖然很便宜了,但生意還是難做,中介說:

出來租辦公室的,創業的,最近很少。

想和獸爺聊聊嗎?
加個微信吧:shouye1008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