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是圓方的第1232篇原創
(點選標題下方小耳機標誌可收聽音訊)
01
情緒是很容易變化的。
2024年3月,在鍾睒睒和農夫山泉被圍剿的的時候,圓方寫了兩篇文章。
文章裡面說:
“當有人把任何一個“紅色的圓”解讀為“日本軍國主義”的時候,當有人把任何一個指示牌日文的翻譯認定為“媚日”的時候,當有人對於所有的外商,外資開始喊打喊殺的時候。
某一刻,圓方感覺置身的不是2024年,而是1924年……”

“其實“獵巫行動”一直都在,借用《巫師與獵巫》一書中作者的話,巫師與獵巫的歷史,正是人類與自身的恐懼、嫉妒、偏見、非理性鬥爭的歷史。”
02
當時寫這兩篇文章的時候,圓方也遭遇的挺大的網暴(和這兩天所經歷的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選出來還“相對理智”的幾十條發言中,點贊最高的是下面這兩條。

不知道在一年以後,當看到娃哈哈內部爆發出來的巨大新聞。回頭再看一年前的這場風波,會不會又有一些新的感受。
03
有人說,現在是流量時代。
在躬身入局,寫了一千多篇,被網暴了很多次之後,圓方慢慢認識到,嚴格意義上來說,現在不是流量時代,而是“情緒”流量時代。
如果是流量時代,應該是最具傳播價值的東西,傳播的最廣。
但是,“情緒流量時代”永遠是那些最能夠挑動絕大多數人情緒的內容,傳播的最廣。
而在“情緒流量時代”,那些曾試圖解釋、澄清,或是點出某個事實矛盾的評論,文章其實並不重要。
一方面並不會有誰認真去看,一方面即便看了也不會認同,大多數人都在網際網路上想快要渴死的人尋覓水源一樣,去尋找那些和他們觀點相同的內容。
在這個時代,資訊早已非純粹流轉。傳播鏈條層層激盪、提純、放大情感。
一個能點燃憤怒的片段
一聲挑動群體焦慮的“警報”
或者一個凝聚悲傷與恐懼的“獵巫目標”
遠勝過任何千言萬語的結構事實。
04
經常寫點東西有一個好處,會發現自己思想的幼稚和不成熟。
我經常回望自己兩三年寫的文章,總覺得很多觀點和傻x一樣。
不過這也沒有什麼不好,也說明了自己的成長。而這種成長,或許也在一次次的謾罵和情緒的沖刷下,不自覺的變化。
當然
圓方是可以不去寫,不去說,甚至不去想這些“有爭議的事件”的。又不靠寫文章,搞流量活著,寫與不寫,說與不說,並不會影響什麼。
當然當然
寫了一千多篇文章,這個號還能活著,也自然知道怎麼表達最最安全。知道怎麼樣才能不招惹是非。
當然當然當然
更知道當下寫什麼樣的內容流量好,轉發多,漲粉快。
so what
圓方或許還是想寫一寫自己想寫的東西。
或許是分享一些自己讀書學習筆記
或許是記錄自己的收穫和犯的錯誤
或許是有一些話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畢竟置身情緒流量時代,或許對於我們每一個人,生存的要義並不是隨波逐浪,因為浪永遠不會停。有事是東風壓倒西風,有時又是西風壓倒東風。
我們唯一能做的,或許是認真思考,找到能錨定思想的航標,又或者像圓方這樣,記錄一下自己思想的航線不至於不知不覺被情緒裹挾,迷失方向。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