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憨憨這學期選修了一門課,叫做Music Theory,也就是音樂理論。
這門課據說是他們學校最難的課程之一,整個學校就10來個同學選修了這門課。
因為課程裡不僅是需要考音樂方面的理論,有時候甚至還需要學生們自己編曲。
因此,這種課不像數學英語這類課程,自學一下也能考出好成績,這門課孩子學的好不好,嚴重取決於老師的教學水平!
所幸的是,憨憨的音樂老師特別特別好。
這位老師是一位中國女生,非常認真,上課也很風趣,總是能將複雜的知識講得特別有趣傳神。
更關鍵的是,老師很負責,學生有任何問題她都不厭其煩地解答,對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都瞭如指掌。

有一次,我突然收到老師發來的資訊,要喊我去辦公室,跟我開個家長會。
我一開始很忐忑,不曉得憨憨是不是在學校裡出了什麼么蛾子了,結果等過去後談了5分鐘,我那懸著的心瞬間放下了。
老師跟我說,憨憨最近有兩次上課遲到了幾分鐘,還有一次看孩子上課精神不集中。
她問我,是不是平時學習太累了,睡覺睡得太遲了,還是身體有點不舒服?要我給孩子安排好作息時間,注重身體,不要搞得太累。
因此,我特別感激這位中國老師,有她在,我都不需要操心孩子學習的,老師全程給孩子安排的妥妥帖帖!
02
可是最近出了一個小變故,憨憨那門音樂理論課換老師了。
因為之前那位中國老師去生娃了!
剛聽到這個訊息我真是很震驚。
原來之前老師都是挺著大肚子給學生們上課啊,還那麼認真負責,我心裡在感動之餘,但也有一個新的擔心。
那孩子的課咋辦?誰來給娃接著上呢?
不過學校倒是不缺老師,很快,校長安排了新的老師上崗了!
新老師是一位美國人,跟之前中國老師差不多年紀,可是他的教學方式和之前的老師有天壤之別。

這位美國老師真的很“隨意”!
教學教的很隨意,作業卻佈置的很難。
學生每次質疑作業內容上課沒有教的時候,他就會輕描淡寫地說一句:“你們可以自己找答案啊!”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如果學生晚上發求助資訊,他基本是不會回的,可能看都沒有看,因為晚上他是從來不會處理工作郵件的。
因此,自從這位美國老師接手後,學生們很不適應,全班的成績都大滑坡。
03
後來學生們不幹了,紛紛到校長那反應問題,有的孩子還寫信給之前的老師吐槽。
結果沒想到,之前那位中國老師竟然回信了。
她對學生說:“要不周末到我家補習吧?”
於是乎,選了個週六,全班的孩子跑到她家去補習功課了。
這會老師剛生完娃,還在坐月子。她先把娃哄睡著了,然後跑到客廳給學生們補課。
我本來想著,老師補課,總得收費吧。
於是乎,我讓憨憨帶了幾十美元過去。
但沒想到的是,老師不僅一分錢沒收,還給每個學生都點了一杯奶茶,她站著講課,學生們則坐著一邊喝奶茶一邊聽。
補課足足補了兩個多小時。
等我到老師家門口接上憨憨的時候,只見他一臉的滿足,手裡還捧著喝了只剩一小半的奶茶,真是無比的愜意。

看到這一幕,我不由得感慨:
那位美國老師和這位中國老師比起來,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04
在美國這麼多年,孩子陸陸續續經歷了好多老師,有來自中國的,有來自美國的,有來自印度的,還有來自日本韓國的……
但我發現,美國人的教學方式跟我們亞洲,尤其是中國,真是差別好大。
給我的感覺是,這種教學方式的差異就像燒菜一樣。
中國老師是不僅把菜燒好,還會端到你面前給你吃,如果噎了嗆了,還會給你端杯水。
美國老師是壓根不管燒菜,他就是把食材往桌上一放,再給你一本菜譜,讓你自己給自己燒菜吃,燒了淡了、鹹了他是根本不管。

為什麼同樣是老師,差距這麼大呢?
其實中國人和美國人,對老師的定義並不同。
在美國,老師就是一份工作,白天上8個小時的班,下班後都是自己的時間,想讓老師加班去回答學生的問題或者補課,很多人都是不願意的。
但在中國就不一樣,在中國,老師是一份責任,老師不光負責教學,還要負責把學生帶好,甚至還有績效考核,班級成績就是考核的指標之一。
這就造成了中西方教學的巨大差異!
美國老師對學生是散養,如果學生不好好學、不做作業,老師基本上不怎麼管的,他會覺得學不學是他的自由。
而中國老師卻會盡全力託舉學生,儘量照顧班上每個孩子,希望大家都能學出好成績!
因此,在美國這種教育體制下,孩子從學生階段就開始分層,好的會越來越好,而差的只會越來越差。
老師根本不對學生做過多的干預,就像憨憨那位美國老師一樣,他只負責講他上課的那點內容,至於學生們完成的作業、不懂的內容,需要孩子們自己想方法、自己找答案。
其實很多孩子自覺性沒有那麼高的,老師不給答案,那就拉倒了,得過且過吧,因此在這種教學方式下會篩掉一大批學生。
但是那批被篩選出來的極少部分的學生會特別優秀,可以說是極致優秀,就像馬斯克、喬布斯啊,他們的創新力和行動力都非常強。
而在中國教育體制下,老師對學生管的嚴,孩子的下限確實會比美國孩子高,成績也普遍比美國同齡人好。
但這也會產生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會對老師有更多的依賴,他們少了一些獨立思考的時間,創新的空間也相對有限。
05
因此在矽谷的科技公司裡,就有一個獨特的現象。
絕大多數的科技公司創始人都是美國人,就像Google、微軟、英特爾、Facebook這些巨頭,他們的創始人無一例外的都是老外,而且這些人的學術都是頂尖的,也都畢業於最頂尖的大學。
這些創始人負責發明創新,指引方向,把公司建立起來,融資,上市,賺錢。
可是具體活是誰幹呢?
那就是來自亞洲的工程師們,很多來自中國、印度、日本、韓國的工程師們,是矽谷那些科技公司幹活的主力。
他們負責添磚加瓦,按照創始人的規劃,把產品做大。
這兩個角色都很重要,對於一個成功的公司來說,缺一不可!而造成這種角色差異的,就是中西方教育方式的差異。

我沒法說中西兩種教育方式哪個更好,因為它們各有各的優勢。
從我自己的角度而言,我更喜歡中國式的教育方式,我願意付出很多心血在孩子身上,幫助他們更好地成長。
但我有時候在想,如果在我們重視教育的同時,也融合一下西方的理念,多給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間。
比如:
在對孩子教育的同時,多給他們一些時間去思考;
在給孩子講知識的時候,多給他們一些機會去探索;
在孩子犯錯、失敗時,多給他們一些空間去包容。
我想,這樣一來,我們下一代的孩子也會學得更輕鬆,未來也會更美好!

後天我會邀請美國小學老師來一次直播,她不僅有豐富的教學經驗,還是美國著名英語教材Wonders的課程設計者之一。
我們會聊一聊她在美國給孩子教英語的心得。老師會結合自己多年教學經驗,講講英語學習怎麼規劃,閱讀、詞彙、語法怎麼學習。
大家有什麼感興趣的問題,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給我,我到時候一併去請教老師!
歡迎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