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 的故事家喻戶曉,故事裡的農夫好逸惡勞,總想著不勞而獲,最後只能自食惡果,淪為大家的笑柄。
可現實生活中,還真有像故事裡農夫那般貪婪的人,比如北京 “最牛釘子戶” 張長福。

故事要從一條舉報資訊說起。曾有網友在北京市市長留言板留言,稱朝陽區平房堵路,好好的雙向 8 車道馬路,到了那裡被擠兌得僅剩下兩條車道。
此訊息一齣,瞬間引發輿論譁然,大家都十分好奇,究竟是誰這麼大膽,敢在首都的大馬路上 “建房子”。隨著輿論熱議,張長福進入大眾視野。
張長福居住的地方原是北京朝陽區太陽宮鄉的尚家樓村。
2003年,太陽宮鄉大規模開展拆遷開發,尚家樓村229戶村民收到房屋評估單,其中就包括張長福和他弟弟張長友。
張長福和弟弟家宅相連,張長福家實際面積約300多平方米,房本面積153.6平方米,評估價83萬元,每平方米約5000多元;
弟弟張長友家房本面積85平方米,估價43萬元。
按照當時政策,張長福能以4239元 / 平方米的價格購買一套兩居室回遷房,而女兒已20多歲的張長友一家可購買兩套回遷房。
彼時,周邊樓盤開盤價已超8000元/平方米。

面對政府給出的補償方案,村裡大部分住戶都欣然接受,可張長福卻與政府和房地產商較上了勁。
他覺得自家房子地處黃金地段,價值遠不止於此,便自認為有了和開發商討價還價的底氣。
當相關部門和拆遷公司找到他們時,兄弟二人直接提出400萬現金和三套三居室房子的要求。
要知道,那可是2000年初,據統計,2000年北京市商品房均價約4000~5000元 /㎡,張家兄弟的要求在當時無疑是個天文數字。
開發商自然不會同意,一旦開了這個先例,對其他住戶不公平,還可能引發其他住戶索要更多賠償,導致局面失控。
於是,雙方互不相讓,陷入僵持。

張長福看著老街坊們陸續搬離,自己和弟弟卻堅守在此。
他篤定開發商耗不過他,畢竟自己的房子位於十字路口,不拆的話開發工作很難推進。
然而,開發商並沒有如他所願,而是選擇暫時擱置他的問題,先行開工。施工開始後,張家兄弟的噩夢也隨之而來。

“早上聽著車聲醒,晚上聽著車聲睡。”
張長福的妻子無奈說道,他們早已習慣道路擁堵時的車喇叭聲。
由於施工,周圍塵土飛揚,家裡整日不得乾淨,洗好的衣服不敢晾在外面,窗戶常年緊閉,日子愈發壓抑。
夏天,北京酷熱難耐,張長福家的空調老化不好用,出門便是漫天沙土;
冬天,他們靠電暖器取暖,可牆壁四面透風。
他家的房子,紅色磚牆上滿是黑色汙漬,野草肆意生長,垃圾遍地,蒼蠅亂飛。
下雨天更是難熬,儘管房頂蓋滿防雨油氈,石膏天花板還是被雨水泡得發黃,甚至屋內積水能淹到小腿肚子。
不僅如此,周圍居民搬走後,用水十分不便,洗澡、洗漱都成問題,上廁所更是要跑到附近公園的公廁,要是拉肚子,只能用塑膠袋應急。

而且,這裡沒有有線電視,即便買了 “鍋” 也常收不到訊號,毫無娛樂可言。
這樣的日子過了一年,張長福察覺到不對勁。
開發商在一年內完成了一期建設,他家雖在規劃範圍內,卻被完全忽視,開發商完美避開了他家。
張長福心裡犯起嘀咕,但自尊心作祟,他不願主動去找開發商詢問。

他心存僥倖,覺得開發商不會放任他家不管,畢竟房子在路中間影響不好,肯定還會再來協商。
反正施工結束了,大不了就一直住下去。可他萬萬沒想到,自己的如意算盤徹底落空。
路修好後,張長福家從週一到週五成了停車場,尤其是早晚高峰,上百輛汽車堵在這裡。

有一次,一輛966路公交車艱難地斜橫在馬路中間,周圍小轎車喇叭聲不斷,它花了近15分鐘才拐過彎。
此時,罵聲便會不斷傳進張長福耳中:
“誰家的房子啊!”
“有沒有公德心啊,把房子建在這兒!”
這些罵聲常常持續一兩個小時,直到早晚高峰結束。
而且,房子不僅擋路,還影響市容。
附近居民趙大爺站在12樓指著張長福家說:“2005 年以前的曙光西路‘機非混合’,一到陰雨天泥濘不堪。

2005年開始修這條街,本是好事,可修到十字路口就修不下去了,破破爛爛撂在這,太影響市容市貌了。”
他家的房子就像一顆突兀的紅色粉刺,與附近的高檔住宅區格格不入,院牆北邊 10米處的28層高樓UHN國際村,黑色花崗岩和玻璃幕牆在陽光下格外耀眼,而張長福本也該住進這樣窗明几淨的樓房。
日子久了,張長福心裡也有些愧疚,但這份愧疚終究沒能戰勝他的貪心。

2008年,北京即將舉辦奧運會,張長福家成了潛在隱患。
開發商再次找上門,張長福卻再度獅子大張口,他以為為了奧運會,開發商會 “顧全大局” 答應他的任何條件。
他提出按照當下4萬元一平方米的價格進行補償,開發商一聽,直接拒絕離開。
無奈之下,政府為了市容,用圍牆將張長福家圍了起來,這一舉動讓他家成了眾人議論的焦點,各路媒體紛紛報道。
張長福聲稱自己只是想要合理補償,可他所謂的合理在開發商看來實在離譜。

由於張長福的固執,為了大家出行安全和他家自身安全,政府最終採取強拆措施。
張長福本以為政府只是嚇唬人,直到施工隊在他家門口待命,各種鏟土機就位,警車戒備四周,他和妻子才慌了神。
張長福的妻子不顧阻攔衝進屋子,最後被工作人員拉了出來。

隨著大型剷車機械臂的揮動,張氏兄弟的平房很快變為一片瓦礫,只剩下一段約 30米長的圍牆。
房子被拆後,開發商依舊按照當初的補償方案給予補償,這場僵持了8 年的 “鬧劇” 終於落幕。

張長福堅守8年,一分錢沒多拿,反而因這8年物價變化,實際損失不少。
這8年裡,他嚐盡生活的酸甜苦辣,而其他鄰居早已享受新生活。張長福不是 “最牛釘子戶”,而是 “最慘釘子戶”。
人要學會知足,一旦內心慾望過於強烈,就可能像張長福一樣,最終得不償失。
-End-
「如果覺得好看,歡迎點一個‘在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