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小餐館,開始對失業者免單”:活著不易

最近,在網上刷到鳳凰網的一則報道:
疫情之後,有越來越多的小餐館開始對無收入者免單。
這些餐廳分散在全國各地,幾乎都是個體戶。
為了照顧求助者的自尊心,它們不約而同地為“免費餐”定下暗號。
有的叫“江湖套餐”—— 畢竟大家“同是江湖淪落人”;
有的叫“告訴董事長,來碗肉湯飯”,自帶幽默感,瞬間把卑微求助變得坦坦蕩蕩;
也有的走樸素路線,像是“1號牛肉麵”或是“單人套餐”。
圖源@鳳凰網
還有的餐廳,甚至連暗號都不用說。
只在每張桌子的玻璃下壓著一張“0元愛心餐”的宣傳紙。
任何來到店裡用餐的普通客人,都可捐贈任意金額,然後就會拿到一張愛心貼,貼在牆上。
困難者只要走進店裡,揭下愛心貼,就能領到一碗麵。
有些客人在臨走前,還會在便利貼上寫下鼓勵的話,貼在牆上,安慰每一個進店用餐的失意人。
圖源@鳳凰網
與此同時,店家還要求店員不要對無收入的客人另眼相待。
並定下了“四不要”原則:
不要盯著求助者看;
不要對人家指指點點;
不要問人家為什麼吃不上飯;
不要刺激別人,說話聲音要小一點。
除此之外。
所有免費餐的飯量,都以客人吃飽為準。
像“江湖套餐”中包含了10根烤串,2張大餅和1份泡麵。
“1號牛肉麵”裡有一碗最大份牛肉麵、加量的牛肉片、一個雞蛋和一杯飲料。
這些都足以讓成年男性吃飽。
如果還不夠吃,也可以續加。
“希望每一個困難者來了,都能無負擔地吃飽飯。”
圖源@鳳凰網
不過讓人意外的是。
這些出手闊綽的店家,也幾乎都是窮人出身:
有人投資失敗,負債百萬;
有的家人生病,被高昂醫藥費壓得喘不過氣;
有的一人買賣的收入,要負擔房貸、車貸和一大家子的開銷,只能勉強餬口。
圖源@鳳凰網
但被問及為什麼沒錢,卻還要無償做好事時,他們都說:
“現在的錢太難賺了,大家生活都不容易。
互幫互助,日子才會有希望。
我也是社會底層的人,在能力範圍內,想幫助和我一樣的人。
或許有了這一點點幫助,就能讓很多處境艱難的人,更多一些活下去的勇氣。”
鳳凰網的報道,讓我想起之前看到的另一個故事。
一個農村女孩陪媽媽千里迢迢去北京看病。
有天晚上,她在離開醫院時,迎面被兩個灰頭土臉、年過半百的中年夫婦攔住。
兩人有些窘迫地問女孩,能不能幫忙買點吃的,他們已經沒錢吃飯了。
女孩雖然有些警惕,但看到對方狼狽的樣子,還是心軟答應了。
隨即領著他們進了一家自己常去的小店,點了2碗牛肉麵和1份水餃。
還去隔壁的便利店買了水和好多雞蛋,留給夫婦明天吃。
在等飯的時候,夫婦倆和女孩說起了自己的遭遇:
他們是山東人,老家已經無錢可賺,所以坐著綠皮火車來北京找工作。
可年紀太大了,沒有任何地方願意收留他們幹活。
他們沒有智慧手機,也不懂現在大家的交通方式,只能從豐臺走到海淀,邊走邊看有沒有打工機會。
已經兩天沒吃沒喝,晚上睡覺也只能隨便找個風小的地方將就一晚。
現在也不知道之後應該怎麼辦。
這些話翻攪著女孩的心,讓她五味雜陳。
她很想給夫婦倆再多買點吃的,或者是記下他們的電話,幫忙找住宿和介紹工作。
但她有心無力。
在諾大的北京,女孩也是一個沒錢沒工作沒人脈的窮人。
爸爸在東北的冰天雪地裡打零工,收入微薄;
媽媽在醫院裡做手術,花錢如流水;
自己住著40塊一晚的青年旅舍,每天焦頭爛額。
這樣的她,哪有多餘的錢和精力去幫助別人呢?
“我很想質問老天爺:
為什麼不把做好事的機會留給有錢人,反而挑我這種自顧不暇的倒黴蛋去拯救別人呢?”
圖源某書博主@Fearless
但女孩沒想到的是。
正因為她也是窮人,才會明白窮人孤立無援的窘迫。
才會不忍心放兩個狼狽的人,在冷風中受凍捱餓。
才會讓同理心壓倒理智,冒著受騙的風險,也想先幫忙。
才會暗暗祈禱:
如果有一天自己的父母也在外遇到困境,能有人出手相助。
而這些心緒,是其他沒有相似境遇的“有錢人”,很難感同身受的。
因而更容易冷眼旁觀,讓“是不是想騙錢”、“是不是人口拐賣”等懷疑思緒佔據上風;
又或者是自上而下地施捨,幫了忙,卻也無意間傷害了別人的自尊心。
畢竟,“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的有錢人太少。
但願意將心比心、互相取暖的窮人卻有很多。
自然。
每次聊起互幫互助、付出善意的話題時,都不可避免會想到:
好心未必有好報。
想起曾看到一條點贊破萬的評論:
“這個世界總給我一種,善良對待別人就會死的感覺。”
這話或許有些偏激。
但不得不承認,好人寒心總是防不勝防。
像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大冰羽絨服事件”。
為了幫助貧困學生和失業的打工人,大冰捐贈了500件羽絨服。
但在發放當天,出現了很多身穿名牌、手拿iphone來冒領的人。
這就導致了不少真正貧困的人,沒領到羽絨服。
其中就有個低保戶大姐,感覺自己被騙了,惱羞成怒地發影片質問大冰:
“捐贈羽絨服,是不是你吸引流量的手段?”
別人好心幫忙,卻被倒打一耙。
這可激怒了網友,便開始網暴大姐,掀翻家底,質疑她“低保戶”的真實性。
大姐怕了,又去找大冰埋怨。
最終無奈之下,大冰只得退讓一步,承諾“會為大姐全家每人安排一件羽絨服”。
這才結束了爭吵。
即便自己沒錯,“退讓”也是大冰的必然之舉。
因為大姐沒什麼好失去的,可以糾纏撒潑打滾、互相消耗。
但大冰沒精力被爛人消耗。
倒不如吃個啞巴虧,及時止損。
可無論如何,這種農夫與蛇的結局,都必然讓人在下次行善前有所顧忌。

十點君也經歷過類似的事情。
之前家人住在養老院裡,有一個護工的丈夫突然遭遇嚴重車禍,躺在醫院不省人事。
為了照顧癱瘓的丈夫,護工不得已辭了工作。
家裡一下失去2個經濟來源,想也知道,她生活的壓力有多大。
考慮到護工也是“可憐人”,之前照顧我的家人也算盡心。
就好心為她介紹了一個熟識的律師,希望能幫她打贏官司,多要點賠償金。
誰知,護工一邊多次放律師鴿子,抱怨流程太過繁瑣,自己弄不懂。
一邊頻繁給我打電話,催促我去替她處理這些麻煩事。
且,語氣十分強硬。
彷彿我拿自己的人脈和人情做好事,全是應該的。
在被多次騷擾後,忍無可忍的我只能把護工拉黑了。
實在不想再用我的善良去餵養白眼狼。
總是聽人說:
“上層社會人捧人,中層社會人比人,下層社會人踩人。”
這句話過於絕對,但的確有幾分道理。
可能是被苦難錘打得滿身戾氣,所以自己淋過雨,也要把別人的傘撕碎;
也可能是自身境遇窘迫,必須靠掠奪別人來自我保全;
還可能是能力不行卻慾望太滿,所以才會不擇手段地貪婪。
但終歸,“底層互踩”是沒有贏家的。
就像很多隻螃蟹被扔進了一隻水桶裡。
在桶底彼此鉗制,互相踩踏。
但最終,誰都爬不出去。
話已至此,難道我們應該放棄做好人嗎?
當然不是。
只是付出善良,也要帶點智慧。
還記得“和珅施粥”的故事嗎?
當時一個縣裡鬧大災,皇帝派他去給沒飯吃的災民施粥。
可隔壁鄰縣的富裕村民,一聽說有免費的糧食,也紛紛跑來冒領。
但朝廷的賑災款遠遠不夠。
和珅靈機一動,便在粥裡摻了一點沙子。
“富裕的人都會嫌棄粥裡有沙而不吃。
但真正快餓死的人,才顧不上這些,有吃的已經很滿足了。”
有時我們想要達成自己善良的初衷,必須設定些“篩選條件”。
看似冷血嚴苛,實則事半功倍。
也能避免貪婪人性的暗害。
在文章最後,想再和大家分享一個故事。
一箇中年女性,最近正在經歷至暗時刻:
她的公司被客戶惡意拖欠貨款,導致資金鍊斷裂。
為了給上游供應商付款,她掏空自己的存款。
湊了幾百萬還不夠。
最後迫不得已,只得低價賣房。
奮鬥了半輩子,原本有房有車有存款,生活無後顧之憂。
但一夜之間,就什麼都沒了。
換成誰能不崩潰?不覺得人生無望了?
可有一天,她在坐地鐵上班時,遇到了一個多巴胺打扮的年輕女孩。
女孩不小心把水灑在了地板上。
害怕路人踩到跌跤,便馬上拿出了紙巾,小心翼翼地把地上的水擦乾淨。
圖源某書博主@女說女話
那瞬間,中年女性心頭的陰霾也神奇地被一掃而空。
“我突然發現,這世界依然有很多美好是值得搏一搏的。
所以,我決定咬牙度過眼下的危機。
未來結果的好壞還未知。
但至少此刻,我選擇積極。”
我們永遠都不知道,自己的一個小善舉,可能為別人的生活帶去多大的改變。
即便自認平凡,善意微不足道,也可能成為點亮別人世界的一盞柔和的光。
所以啊,千萬別因為壞人,放棄一顆當好人的心。
這個世界從不完美,有很多的失望、遺憾和背叛。
但別忘了。
也有許多美好的事物,值得我們為之奮戰到底。
點個【在看】吧,祝福我們付出的善意都能被善待。
你曾有過哪些印象深刻的“付出善意或是接收善意”的經歷呢?是否對後來的你產生了影響呢?歡迎來評論區和大家聊聊。
參考資料:
1、鳳凰網:《底層的互助:越來越多的小餐館對無收入者免單》
2、某書博主@Fearless:《要是很有錢就好了》
3、某書博主@女說女話:《1號線的這位女士,你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十點讀書。作者 | 肖肖,心裡有人煙,筆下才有眷戀。
主播 | 夏萌,用我的聲音溫暖你的睡前時光。
圖片 | 視覺中國,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