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丨如海
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饒毅,曾是一個與眾不同的科學家,一度被譽為“現代魯迅”。但最近發生了一件大事。董小姐的瓜,吃到了饒毅身上。協和的火,也燒到了饒毅全身。饒毅還是不是真的猛士?網友們覺得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了。
在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譜系中,總有人試圖以理性之光照亮現實的迷霧。輿論風暴恰似一面稜鏡,折射出理想主義者在體制圍城中的艱難突圍。
饒毅確實很不簡單。他是生物學家,北京大學終身講席教授,曾擔任首都醫科大學校長。施一公這樣評價饒毅:“是憂國憂民的科學大家,光明磊落的正人君子,犀利耿直的現代魯迅,我行我素的半老頑童,註定將留下重要影響。”"
科學家不應僅是實驗室的囚徒,更應是真理的守夜人,這或許是他前半生最精準的註腳。
其他名家和主流媒體也盛讚饒毅。“說得多做得也多。饒毅是最有趣的科學家、堅定的改革者。”這些評價都相當高,足見非同凡響。饒毅之剛毅、率直和果敢,令人敬仰。
饒毅特別敢說、敢懟,批判不公不義,挑戰權威,激昂澎湃,意氣風發,銳氣逼人。當然,這裡有一個前提:他也必須是科研上的權威。所以,他嬉笑怒罵之後,依然安然無恙。換了一般人,早就被滅了。
如饒毅一般,有水平、有話語權的人,並非都喜歡出頭。大多數人寧願沉默蟄伏,只為自我利益出手,而饒毅的果敢和正義,算得上是一股清流,另類不俗。
2010年,饒毅聯名在《SCIENCE》上抨擊科研現狀;2011年落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後,他公開宣告“永不參與院士評選”,當他在院士評選中拂袖而去時,那個決絕背影裡分明矗立著中國學術界稀缺的文人風骨。2022年炮轟華大基因CEO尹燁:偽科學、欺騙、瞎編;2023年實名舉報院士增選中有行賄受賄;2024年當著王院士的面公開質疑協和的“任人唯親”。
最具殺傷力的,是饒毅以科學家身份、在科普公眾號上以科學為名,批張某宏不懂科學。
他甚至帶一定情緒地批張某宏對上急切邀功,對下不懂裝懂,所謂“對上逞能、對下逞強,都不是科學態度。”
饒毅還說:“醫生不會自動就是科學家,絕大多數醫生不是科學家,這是常識。不能因為中國一批扮演科學家的人,醫生也就想扮演。要懂得病毒流行,需要一定的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知識。”
這些很炸裂、有影響力的批判,都是饒毅所為。一位剛正不阿、仗義執言、敢於對黑暗腐朽說“不”的俠客學者形象躍然紙上,他因此也被大家推上科學界敢於仗義執言的神壇。
人們一直對他期望較多。但近日,饒毅變了,讓網友們大失所望。事情的起因,是轟動全網的中日友好醫院肖醫生性醜聞。協和被牽連其中,4+4醫學博士引發了人們教育公平的質疑。曾經狂批協和的饒毅,忽然畫風轉變,為王院士辯解,被視為英雄的無恥變節。
5月1日,饒毅在社交平臺回應《請勿錯怪王辰教授》,更盛讚主推協和4+4的王辰教授為“改革真英雄”,也對“任人唯親”之說做出解釋:是個幽默的梗,不是針對王辰。無疑,饒毅給人們轉頭潑了一盆冷水。
“我在協和事件中不是英雄、不過是旁觀者,而王辰教授在一個滑坡而自大的單位勇於改革才是英雄,真英雄。”
饒毅如此打臉自己,大致就是表達:我不是,我沒有,你別亂說。
最後,饒毅更是力挺“4+4”醫學院教育模式沒問題,且特別適合協和。他的意思是培養模式沒問題,值得推廣。但要嚴格把關錄取過程,4+4是培養體制,與舞弊、違規無必然聯絡。
饒毅正式對王院士進行了長篇辯護,甚至還將王和董小姐所代表的協和進行了“完美切割”,以至於,某種程度上,將自己說過的看似前後矛盾的語錄進行了“科學”註釋。
王院士的爭議點在於,他“最著名”的電視訪談上的四個“最”——最有助人之心、品德最高尚、最有悲憫之心、最願意學醫的——4+4計劃“培養”出了董小姐這種頤指氣使、裝也不行還習慣性霸凌的“人才。
網友們不死心,窮根究底,找到了原因,挖掘出了饒毅女兒,似乎也是4+4的受益者。他女兒上高中就能發六篇頂級論文,還能拿到英特爾天才獎,只有天才才能做到。後來,她申請上了耶魯,不過讀的專業是比較文學,回國後,做了導演製片人。
那麼,很明顯,女兒是饒毅的軟肋。所以,饒毅矢口否認了自己說過的話。並急吼吼地出來為王辰院士洗地。
輿論楚歌四起。有的直接開罵,認為饒毅力挺王辰,就是沆瀣一氣。同樣是典型的“精緻利己主義者”,居然還挺“4+4”。曾經的制度批判者成為體制辯護人,這種戲劇性反轉恰如尼采預言的"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惡龍"。有人認為,他一定是也享受了類似政策帶來的優惠和好處,要痛打,狠狠地痛打。
饒毅變節了!多麼悲哀。很多人認為,這是一個階層共同利益的維護與維繫,饒毅並不是所標榜的那種“為真相發聲”。從某種角度來說,她和王辰院士,以及董小姐背後的那些人一樣,都是在為了一些“特權”的傳承,去鋪就道路。
世道悲涼。英雄和鬥士也會背叛。饒毅一度被認為是國家最後的脊樑,可他還是叛變了。
其實,我不併苟同,民眾這樣對饒毅進行圍剿。
饒毅科學的公眾號,我也一直在看。我個人還是挺佩服和欣賞饒毅的。一個科學家,完全可以更市儈和聰明些,為自己的利益著想,少說或者不說。
但饒毅沒有這樣。他依然敢說,在混沌的科學家裡,他稱得上是一個清流。
饒毅教授是有身份和地位的人,他曾貴為北大終身講習教授、前首醫校長,處於金字塔的頂端。在一個權力和資本裹挾的世界,饒毅也無法獨善其身,他需要遵守圈層法則。他有他的難處。
饒毅最轟動的事件,是當年參選院士落選之後,表示永久退出院士評選。或許他也是在用這樣的行為表達抗議和憤慨。但縱然他已達到這樣的層級,這種抗議也絲毫不能改變什麼。饒毅的一己之力,無法改變現狀。階層和圈層,橫亙突兀,個體力量,始終獨力難當。
若因此將饒毅簡單歸為"叛變者",實則是輿論場的思維惰性。正如加繆筆下永不停歇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饒毅二十年如一日的學術打假,本就是對抗異化的悲壯儀式。
饒毅尚且如此,我們普羅大眾可以表達不滿,但滿天飛舞的不滿和情緒,又能改變什麼呢?
這並非是一種妥協和悲觀。現實社會里,人無完人。有饒毅在科學界縱橫捭闔,總比沉默的好,於社會而言,終究是好事和進步。
協和是中國一流的醫院,它的創新在頂層設計上,有院士和專家加持,初衷絕對是好的。只是在執行和制度構建上,難免有人動歪心思。
饒毅對4+4醫學博士的言論,未必客觀,只是一家之言。國家衛建委啟動的醫學高級別調查,可以更全面客觀地給出結論和舉措。
當理想主義的單兵突進遭遇體制的銅牆鐵壁,是妥協退守還是涅槃重生?這個哈姆雷特式的詰問,終將在時代的長河裡激起新的迴響。
科學界的堂吉訶德從未停止過與風車的搏鬥。饒毅之功過,相信時間會給予公正的評判。
歡迎掃二維碼與作者交流。

歡迎關注公眾號,每天讀你意料不到的文字
青春、夢想,詩和遠方
主張俗世中,不俗的精神生活
文字原創溫暖,必定值得與你為伴
一日不讀琴深如海,仿若三日不知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