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IC2025:AI肯定繼續成長,避免變成「終極反派」是人類難題

不是共識的共識。
作者|靖宇
上海世界人工智慧大會 WAIC,重新火了起來!
2025 年 7 月 26 日,今年的 WAIC,吸引了來自 30 餘個國家和地區的 1200 餘位嘉賓參會,其中包括 12 點陣圖靈獎、諾貝爾獎等頂獎得主,80 餘位中外院士和多個國際頂尖實驗室代表出席。
7 月 26 日的開幕活動中,2024 年諾貝爾獎得主傑弗裡·辛頓最為 AI 界的宗師,進行了演講,這位一直堅持「AI 威脅論」的知名學者,再次重申了 AI 無序發展的危險,呼籲全球建立 AI 研究的「安全網路」。
另外,國內風頭正盛的 AI 初創公司 MiniMax 創始人、CEO 閆俊傑在演講中表示,越來越強的 AI,其成長几乎沒有極限,而隨著訓練成本的下降,「未來的 AI 會更普惠」。
同時,剛剛傳出「買殼上市」傳聞的國內機器人初創公司,智元機器人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彭志輝(稚暉君),則帶著自家的機器人產品靈犀 X2 上臺表演了一段「相聲」,讓機器人與人類的「夥伴關係」有了更具像化的表現。
01
獅子或者嬰兒,都需要「看管」
即便徒子徒孫佔據了矽谷 AI 科技圈的半壁江山,AI 界的「一代宗師」傑弗裡·辛頓卻一直和業界同行唱反調,始終堅持「AI 威脅論」。
7 月 26 日的 WAIC 大會上,辛頓再次在演講中重申了對於 AI 快速發展的擔憂。
在簡單描述了過去 30 年 AI 技術發展的歷程到現在的大模型階段時,辛頓認為現在的大模型理解語言的方式,和人類相同。
人類有可能就是大語言模型,也會像大語言模型一樣產生幻覺,創造出許多幻覺性語言。」辛頓得出的這個見解,不得不說非常符合當下社交媒體中所謂的「人機」梗了。
不過問題是,相比於人類的「碳基大腦」,AI 配備的「矽基大腦」有著可儲存、可複製、「秒傳」的天生優勢,這代表隨著技術發展,業內一致認為出現比人類更聰明的 AI 只是時間問題。而作為一種存在,這些 AI 代表的「智慧體」,肯定會要求「生存」和「控制」。
辛頓認為,現在的 AI 可能像「三歲的孩子」,還容易受人類操縱,但以後的情況就說不準。他還將當下的 AI 比做小獅子,而豢養獅子只有兩種可能:「要麼訓練它不攻擊你,或者消滅它」。
而從目前全球的 AI 進展來說,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真正用停止技術發展的方式,來真正「消滅 AI」。剩下來的就只有一條路可走了:全球需要一個 AI 安全機構,來訓練 AI,讓 AI 能夠「向善」。
「如何訓練一個不想統治人類的 AI,這是人類面臨的終極問題。」辛頓在結尾時說到。
02
有人求監管,有人在「鬆綁」
大師這樣的發言,在 WAIC 上可謂發人深省,但是在辛頓所屬的北美,目前就多少有些「不太有眼力勁」了。辛頓門下學生所在的 OpenAI、Anthropic 都已經是數千億美元估值的公司,更別提近兩年矽谷風投在 AI 創業公司上押下重注。
一個突出的體現是,隨著 AI 公司在美國政界的遊說費用的增加,美國監管層已經正式放開對於 AI 發展的控制。
同樣在本週,美國當地時間 7 月 23 日,時任總統唐納德·特朗普釋出了人工智慧路線圖(The AI Action Plan)。在這份檔案中,美國監管層確定了從資料、標準和人才等方面,確保 AI 在美國的領跑優勢:
  1. 加大研發投入 (Invest in R&D)
    大幅增加聯邦政府對 AI 基礎和應用研究的長期投資,特別是在下一代 AI、AI 安全和可信賴 AI 等領域。
  2. 釋放資料資源 (Unleash AI Data Resources)
    推動聯邦政府擁有的海量資料集向 AI 研究人員和公眾安全開放,為模型訓練提供高質量的「燃料」。
  3. 設定技術標準 (Set AI Technical Standards)
    由政府主導,聯合工業界和學術界,制定全球 AI 技術的基準、標準和規範,確保 AI 系統是安全、可靠、可解釋和公平的。
  4. 培養AI人才 (Cultivate an AI-Ready Workforce)
    改革 STEM 教育,推動學徒制和再培訓計劃,吸引和留住全球頂尖 AI 人才,為 AI 經濟儲備人力資源。
  5. 加強國際合作 (Strengthen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與盟友和夥伴國家建立 AI 聯盟,共同制定規則,對抗「威權主義國家」對 AI 的濫用,並促進開放和民主的 AI 應用。
  6. 保護關鍵技術 (Protect Key Technologies)
    加強對美國關鍵 AI 技術、演算法和硬體(特別是半導體)的保護,通過出口管制和投資審查等手段,防止技術流向戰略競爭對手。
可以看出,美國正在給 AI 技術的發展開綠燈,順便用地緣問題阻止競爭對手和自己處於同一起跑線上。
03
機器人的「體驗時代」來臨
本屆 WAIC 大會的會場中,人形機器人無疑是最吸引人的亮點,沒有之一。
在主論壇環節,智元機器人的聯合創始人「稚暉君」彭志輝,就帶著智元的產品靈犀 X2,在臺上給大家來了一段「人機相聲」。
相聲講究的是說學逗唱,機器人和人類,講究的則是「理解萬歲」。靈犀 X2 就在臺上表示人類和機器人的協作,要建立在「共識」的基礎上。但如何建立起機器人和人類的共識,並且突破人機協作的關鍵?稚暉君說這是公司要深耕的賽道,重要的是和更多同行者一起走。
所以,稚暉君也在現場釋出了「智元靈渠 OS」開源計劃,希望和更多人一同推動當前機器人系統生態融合、具身智慧新技術突破。
彷彿是為了給具身智慧背書,透過影片連線方式參加了大會、2024 年圖靈獎得主、美國阿爾伯塔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授理查德·薩頓認為,目前用於訓練大模型的資料已經近乎耗盡。但大家不用灰心,因為這代表 AI 的下一個時代——體驗時代(the Era of Experience)即將來臨。
和過去用「靜止」的資料訓練 AI 不同,接下來可以讓 AI 像人類嬰兒一樣,透過「體驗」外部環境和物品,來獲得知識並且提升能力。雖然距離這個目標還稍微有些遠,但目前大量機器人創業公司,確實在「物理世界」中不斷進行訓練和學習。
這也是為什麼包括李飛飛在內的一種業界頂尖學者,已經從「AI」過渡到「物理 AI」,強調人工智慧要真正進入到現實世界,則必須從三維角度理解和學習整個世界。
*頭圖來源:WAIC
本文為極客公園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絡極客君微信 geekparkGO
極客一問
你覺得 AI 最終是好幫手還是終結者,為什麼? 

熱點影片

未來人機協作的終極目標,是讓機器人更像人嗎?聽聽智元靈犀機器人怎麼說。
點贊關注極客公園影片號
觀看更多精彩影片

更多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