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茶姬就該說:Lunar New Year

近日,霸王茶姬在境外社交平臺上釋出的文案將“春節”用“Lunar New Year”指代,而不是Chinese New Year或Spring Festival,引發爭議,登上熱搜。隨後,霸王茶姬道歉。
指責霸王茶姬的人說,在外網使用Lunar New Year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現”。一頂帽子扣得很大。
但他們不看看外交部怎麼說的。
還有人陰謀論,說早期美國駐華使館拜年始終Chinese new year,從2020年開始,美國駐華使館的拜年帖子,持續多年的Chinese new year變成了Lunar new year。
其實,這就是多元化的行為。為了照顧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開始使用‘Lunar New Year’而非‘Chinese New Year’,用於泛指東亞多個國家都慶祝的農曆新年。
他們同樣這樣對待自己。現在很多美國人、加拿大人在聖誕期間見面都不再說Merry Christmas,而說happy holidays。他們認為merry christmas 是帶有宗教歧視性的,而Happy holidays被認為更加包容。感恩節、聖誕節都可以用Happy holidays。
在海外,Chinese New YearLunar New Year經常混用,強調應該說Chinese New Year”,無非是找個理由噴噴企業,發洩一下自己的戾氣。實際上,這才是文化不自信,也在阻斷中國文化的影響力。
因為,“文化傳播”某種程度上,某種程度上,就是“文化被偷盜”。
一項文化在全球傳播的過程,必然會因為各種本地化因素被改變,加入一些新東西,包括稱謂的改變,比如,元旦。
羅馬皇帝儒略·愷撒制訂了陽曆,把冬至過後第10天定為一年的歲首。同時,公曆紀年是以耶穌誕生之年作為開始。但元旦二字,又是中國的,最早在《晉書》中就有“元旦”的記載。
儒略曆新年,變為了中國人的新年,中國人必然會給它起箇中國名字。這就是儒略曆的全球傳播。中國人不可能把1月1日叫作羅馬新年,那不可能被接受。但這能叫中國人偷了羅馬的新年嗎?
同樣的,韓國、越南、日本、蒙古,都把農曆一月一日當作新年,韓國叫“Seollal”(설날)、越南叫“Tết”(春節)、蒙古叫“Tsagaan Sar”(白月節)。他們不可能將之稱為“Chinese New Year”。一個歐美人提到這一天,也必然會照顧他們的感受,所以要說Lunar New Year。非要糾正這個,我給你打個比方:一個義大利人來中國旅遊,元旦這一天,逢人就說,羅馬皇帝儒略新年快樂。沒人會高興,這是一種無禮的冒犯。
將心比心,道理都是一樣的。
所以,大家照顧大家的感受,每一個人體諒每一個人,每一種文化寬容每一種文化,久而久之,Lunar New Year一定會成為一個更普遍性的翻譯。
實際上,這樣對中國沒有壞處。單獨說‘Lunar New Year’,的確,不能準確指代中國的春節,但實際上,卻把春節全球化了。就像儒略全球都在用,新年稱呼各有不同。當大家追溯‘Lunar New Year’的意思和來源的時候,作為最大的文化體,中國必然是一個繞不過去的源頭。
說的更直白一些,如果中國一直說Lunar New Year,這個短語就會和春節繫結。全世界的人,都會把lunar new year當成中國特有的新年了。這才是中國文化的傳播。就像儒略曆的傳播,多少年後,你都會知道一個羅馬帝國。
如果非要說Chinese New Year,慢慢地文化就會出現分化。就是他們一起過一個‘Lunar New Year’,但中國獨過Chinese New Year文化就分開了,就被孤立了。
所以,網上那些議論,就是無事生非,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熱文回顧
滬上豪車炸街,不是為國,是趕客,是向普通人炫富
已開快捷轉載,歡迎轉載
已開過白名單的公眾號,轉載請遵循轉載規則
歡迎關注更多深度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