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由Pexels提供
作者:肖望
編輯:溫世君
來源:稜鏡
文章已獲授權

持續刷新歷史紀錄的金價,令消費者遲遲下不去手,金店們更是叫苦不迭。
然而,作為黃金產業鏈的上游,鮮少為人關注的金礦公司們,憑著金價一路飆漲迎來潑天富貴。
金礦公司們的主要業績指標與金價走勢密不可分。
2024年內金價創下40次新高,區間漲幅一度達32%,全年漲幅報收28%。只要金礦平穩生產,其生產成本相對穩定,便可接住這潑天富貴。多家金礦公司也創下上市以來最好業績。
金礦公司的產品不愁銷路——作為保值和對沖風險的金融工具,全球央行們無視高金價仍在創紀錄增持黃金。但當其被加工成金飾,820元/克的價格讓大多數顧客望而卻步,一些金店只好選擇關門。
金礦公司們,或許是金價飆漲中唯一的贏家。

金價暴漲,金礦公司贏麻了
儘管2024年報還未出爐,但金礦公司們大多已鎖定創紀錄的利潤,喜上眉梢。
作為我國最大金礦企業,紫金礦業(601899.SH)釋出的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24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32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約108.81億元,同比增加約51.5%。
2024年度,紫金礦業礦產金73噸,較2023年度的68噸增加5噸。但金價在2023年上漲17%,2024年漲幅一度超32%。紫金礦業稱,公司主營礦產品量價齊升,成本上升勢頭得到有效遏制。
赤峰黃金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24年度歸母淨利潤17.3億元到18億元,同比增加115.19%到123.90%。主要系本年度黃金產銷量、銷售價格上漲,以及公司生產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所致。
山金國際釋出的業績預告顯示,其2024年度淨利潤預計在21.4-22.4億元,同比增長50.25%-57.27%。公司稱,旗下各礦山穩健經營,淨利潤上升主要得益於金銀價格上漲和合質金銷量的增加。
靈寶黃金在新年致辭中提到,“歷史性實現礦山、冶煉板塊全面盈利,全年銷售收入和經營業績預計再創歷史新高。”業績預告顯示,其2024年度淨利潤在6.17億元至7.06億元,較上年淨利潤2.94億元增加110%到140%。

有金礦公司高管透露,其完全生產成本在220元/克左右,因此毛利較高。這意味著,在近年的金價行情下,金礦公司只要平穩生產都能盈利,無非盈利是多還是非常多。四川黃金2024年半年報就顯示,其毛利率達到53.05%。
諮詢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顯示,自2021年以來,全球金礦的全維持成本從2021年初的1050美元/盎司攀升至1496美元/盎司的水平,但現貨黃金價格始終大幅高於這一成本線。尤其是,當前現貨黃金的價格已經觸及2755美元/盎司的歷史高位。
亦有行業資深人士指出,金礦的開採運營週期並不長,在十幾、二十年就已經很不錯了。而金礦開採前期的資源勘察、選礦廠建設、固定資產購置等需要投入大量資金,此外,隨著對安全生產和環保要求的不斷提高,行業也在逐步向大型頭部企業集中。
對金礦來說,最直接的風險來自於安全檢查等要求帶來的停產。而長期來看,金礦的競爭核心在於其資源儲備。
中金黃金2024年前三季度產金13.05噸,創下26.43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長27.55%。但投資者卻並不買賬。在三季度業績會上,投資者犀利發問:為何公司業績增幅低於金價漲幅?
中金黃金解釋稱,公司旗下部分企業階段性停產。潼關中金不具備復產條件,內蒙古包頭鑫達黃金礦業有限公司上半年階段性生產調整,影響部分產量。
2023年初上市的四川黃金依託單一礦山梭羅溝金礦生產。公司指出,其存在單一礦山經營和礦山資源儲備風險。而四川黃金上市募資的首要投向便是礦區資源勘察,投資預算2.46億元,佔總投資預算的42%。
業內人士介紹,當前金礦開採要求採礦與勘探同步的原則,以保障國家礦產資源安全。近期,湖南發現超40條金礦脈,以現行金價計算資源價值達6000億元。1月19日,中國地質調查釋出,甘肅、內蒙古和黑龍江三地找礦取得新突破,累計新增金資源量168噸。

(國內主要金礦公司的黃金儲備量;截圖自浙商證券研報)

有人在大漲前賣掉金礦
金價暴漲,但有人卻與潑天富貴失之交臂。
中潤資源(現 *ST中潤,000506.SZ)主營房地產和金礦業務,其旗下兩大金礦專案分別是位於斐濟的瓦圖科拉金礦和四川平武中金專案。
在2019年時,金礦業務和房地產業務對中潤資源的營收貢獻分別為61%和35%。隨著房地產市場調整,2022年金礦業務貢獻87%的營收,而房地產營收貢獻不到2.5%。
為緩解公司債務壓力,中潤資源在2022年初將持有的平武中金專案股權轉讓給紫金礦業,這是金價大牛市的前夜。
而對於斐濟的金礦專案,中潤資源指出,其採礦裝置和設施老化嚴重,嚴重影響生產效率。但受資金限制,該金礦一直採取打補丁方式進行整改,效果不佳。在2023年和2024年黃金罕見的暴漲行情下,該金礦的產量卻連年大幅下滑。
中潤資源最新發布的2024業績預告顯示,斐濟金礦專案在四季度營收增幅較大,但已無力迴天,其全年預計虧損9300萬至1.38億元。公司存在退市風險。
山金國際創紀錄的淨利潤,也和曾經的大股東浙商大佬、銀泰集團沈國軍無關了。
山金國際的前身為銀泰黃金,實際控制人為沈國軍。2022年12月,沈國軍、中國銀泰與山東黃金簽署《股份轉讓協議》。山東黃金以127.6億元拿下銀泰黃金的控股權,實控人變更為山東省國資委。
相較於協議簽署時沈國軍所持銀泰黃金的83億元市價,沈國軍獲得足夠溢價套現離場。但從另一方面看,沈國軍決定出售銀泰黃金時金價在410元/克左右,而黃金自2023年開啟波瀾壯闊的牛市行情,至今漲幅已超55%。山金國際的淨利潤增幅也分別在26.67%和超50%,足以令人扼腕。
不同於其他礦產受中下游需求週期性波動明顯,黃金作為千百年來全球認可的貴金屬,其需求主要包括黃金飾品需求、投資需求、中央銀行儲備和工業用金等。尤其在當下環境,黃金的保值和風險對沖功能受到多國央行們的青睞。
近兩年來,創紀錄的央行購金規模成為金價的重要支撐。世界黃金協會指出,根據其分析模型,2024年推動金價的主要因素是地緣政治風險、全球利率下行、美元下滑以及黃金ETF、黃金期貨倉位增多等。
金價飆漲自然會刺激金礦公司加大采礦力度,但由於黃金的稀有性及採礦難度,金礦的產出供給又很難出現大幅波動,業內人士指出,金礦產量波動過去多在1%-2%之間。
世界黃金協會資料顯示,2024年第三季度全球金礦產量達989.8噸,同比增加6%。前三季度全球金礦產量2768.4噸,已超過2018年時創下的歷史高點。
不過,國內黃金產量未及預期。中國黃金協會資料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國內原料黃金產量為268.07噸,與2023年同期相比減產3.18噸,同比下降1.17%。同時進口原料產金111.21噸,同比增長15.51%。
中國黃金協會指出,由於我國黃金礦業正處於新舊產能轉換時期,黃金產量並未如期增長。老礦山易開採資源逐漸減少,海域金礦、紗嶺金礦和西嶺金礦等新建大型礦山尚未形成新增生產能力。從長遠發展看,黃金產量雖有暫時性回落但未來前景可期。

出海買金礦,搶劫、盜竊風險上升
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產金國和第一大黃金消費國,但黃金儲備量位居世界第四,黃金儲備量靠前的國家分別是澳大利亞、俄羅斯和南非。

(全球黃金資源分佈情況及國內黃金資源分佈情況;圖源:赤峰吉隆黃金招股書)
一些大型金礦公司陸續將目光投向海外,加大在海外的佈局和併購力度。中國黃金協會資料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我國重點黃金企業境外礦山實現礦產金產量51.90噸,同比增長20.50%。
金礦公司們出海的主要原因,在於國內低品位礦石及難處理金礦資源比例大,導致金礦公司面臨著生產成本日漸高漲且利潤率降低的局面。
山金國際也指出,面對國內現有黃金礦山的淺表層資源日益枯竭、礦山開採的難度加大的結構性改變,國內企業將著力突破國內資源約束,加大對國外資源的併購和開發力度。
紫金礦業是目前我國唯一一家躋身全球前十大金礦公司的企業。紫金礦業相關負責人在2024中國黃金大會上介紹,自2019年起,紫金礦業的海外投資進入爆發期,目前紫金在海外的資產和利潤已經全面超越國內,其專案分佈於全球15個國家,以及國內17個省。
上述負責人表示,紫金礦業選擇“走出去”的原因主要是國內資源稟賦條件與國外專案相比存在差距、對外資源依存度較高、國家“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推動,以及南美、非洲等國家在技術和資本方面的需求與紫金的優勢互補。
作為國內最大的民營金礦公司,赤峰黃金的海外業務佔比最高。截至2023年末,其海外業務在黃金總產量和總收入的佔比分別達到76.9%和71.9%。
但出海採礦並非有錢任性。紫金礦業就遭遇了煩惱。
去年11月,海外媒體稱紫金礦業的哥倫比亞金礦遭販毒集團盜採,被掠奪了3.2噸黃金(價值約15億元)。
隨後紫金礦業回應,稱2022年下半年以來,由於現場執法和警力不足,非法採礦、暴力襲擊事件大幅增加。由於歷史原因,該金礦被非法採礦組織控制和盜採了淺部部分高品位礦體,帶來了一定的損失,但盜採礦石含金量的確切資料尚需核實。專案公司也積極尋求哥倫比亞國防部和軍警的協助,並向世界銀行國際投資爭端解決中心提出仲裁請求。
赤峰黃金在寮國和迦納的營收貢獻分別達42.3%和29.6%。赤峰黃金也提到,寮國及迦納周邊若干國家亦存在地區政治及經濟動盪和內亂。在寮國和迦納,手工採礦活動、盜竊及搶劫含金材料及生產資料普遍存在。金價上漲可能會增加發生有關盜竊或搶劫的可能性。
赤峰黃金副總裁兼總工程師呂曉兆在近日舉辦的中國綠色礦山國際年會上表示,礦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其高回報率和高風險是共生的。礦業投資併購中最主要的是識別各類風險,主要包括國家風險、礦產資源風險、資金風險、市場風險、企業風險等。
縱觀全球大型金礦公司,無一不是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不斷收購金礦形成如今的行業地位。可以說,全球大型金礦的發展史,也是一部百年併購史。
即將登陸港交所的赤峰黃金的募資用途中,除對現有礦場的改造及勘探外,另一大投向便是潛在收購。
赤峰黃金指出,公司積極尋找和收購合適、優質的境內外黃金資產,以保持可持續增長。透過海外併購,不斷增強其資源量、儲量和生產能力。
2024年,我國金礦企業的海外併購也斬獲頗豐:招金礦業間接控股獅子山的科馬洪金礦;山金國際收購奧西諾(Osino Resources Corp.)股權;紫金礦業擬收購迦納阿基姆金礦專案和秘魯拉阿雷納銅金礦專案等……
這場全球範圍的金礦併購競賽遠未停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