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上方藍字
“薩提亞實用心理學”關注我,加★星標★
預約心理諮詢(收費):請後臺回覆“心理諮詢”
近期課程諮詢(收費):請後臺回覆“課程”
作者:瑞秋
來源:瑞秋三思(ID:Racheland3kids)
家裡孩子多了之後,隨之而來的物品也急劇增加。
一個孩子有5雙鞋似乎不算多,但是若是3個孩子各有5雙鞋子,那總共就是15雙。
這個數量要如何塞進鞋櫃裡?
想象一下,關於孩子的所有物品都要乘以三,家裡的儲物量得多驚人。
正是因為孩子多了,物品在一瞬間增加,才更讓我意識到,要少買東西的重要性。
東西太多,其實不是祝福,而是束縛。
少了物品的牽絆,孩子可以自由恣意地成長得更好。
01
不要買太多玩具
生完第一個孩子之後,我沉迷於買玩具中,無法自拔。
看到好玩有趣的玩具都想帶回家,特殊節日必大買特買,就連日常生活中我也喜歡用小玩具帶給孩子驚喜。
直到一個又一個的玩具箱被裝滿,玩具再也無處可放。
家裡各個角落都有“缺胳膊少腿”的殘缺玩具,各種不同型別的玩具和零件混在一起,完全分不清是屬於哪個玩具的。
好端端的客廳不像客廳,早已成了一個亂糟糟的玩具屋。
關鍵是,給孩子買這麼多玩具,他們就開心了嗎?
似乎沒有,孩子在雜亂的玩具堆中,自己也很混亂,眼花繚亂的環境根本無法令他們專注。
我還發現,他不斷地期待收到新玩具帶給他刺激,物慾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難以滿足;已經擁有的玩具也不再珍惜,壞掉的玩具不計其數。
與此同時,看著混成一鍋粥的玩具很糟心, 每天收拾起來都很頭疼。
在後來的一次搬家中,我斷舍離掉了80%的玩具,下定決心除了生日和聖誕不再買玩具;
其餘的玩具按種類分好,一部分放在房間裡(不再佔用客廳),另一部分放在儲藏室裡;房間裡的玩具玩膩之後,就去儲藏室換一批。
我們家至今都延續這種方法,玩具少一點並不影響孩子玩得開心,反而幫助他們專注手中的玩具,發揮創造力和想象力,玩出新花樣。
玩具少了,收拾起來也容易很多,房間不再亂糟糟,看著心情也舒適。
還有一點最直接的好處,不買玩具之後是真的省錢。
02
不要買太多衣服
我曾經看過一個好友的朋友圈,她竟然給兩歲不到的女兒買了成百上千條公主裙。
當她把“戰績”發出來時,我看到密密麻麻地擺在沙發上和地上的裙子,徹底地驚呆了。
或許很多父母覺得,這是在彌補自己小時候的遺憾,希望自己的寶貝可以擁有一切想要的。
但是我認為,我們需要區分清楚“想要”和“需要”的區別。
小時候留下的陰影和傷害,不一定用“報復性消費”才能彌補,用錯誤的方式反而會把自己推向另一個深淵。
理智購物,尤其是在買孩子衣服這件事上。
衣服太多,就不得不浪費很多時間在選擇上,難免產生“選擇困難症”;衣服少一點,輕鬆就可以做決定,從而把精力用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
再加上,孩子的成長速度快,衣服很容易在短時間內變得不再合適,購買太多衣物反而容易造成浪費。
同時,衣服多了之後,也是給父母增加家務負擔,還有經濟負擔。
實在沒有必要,我們的三個孩子分別有一個衣櫃,我不會買超過衣櫃所能負荷的量;一個季度確保有5套至7套的衣物,就綽綽有餘了。
並且這些衣服都是耐穿,且適合不同場合的,經濟又實用。
我希望孩子穿上合身且舒適的衣服,而不是被打扮得像一個供人觀賞的“美麗花瓶”,束縛住ta想奔跑、跳躍和攀爬的熱情。
衣服不是最重要的,穿得舒服自在的孩子更重要。
03
不要買太多繪本
很多家長覺得,少買玩具和衣服是沒錯,但是多買點書,讓孩子多多看書總是沒錯的吧。
我曾經也是這麼想的,一看到有優質的繪本,就成套成套地買回家裡。
還有很多帶各種小機關的互動書籍,一放到孩子面前,他們也是愛不釋手。
然而,我卻發現,家裡書本多,並不代表孩子就會喜歡上閱讀,或者就會珍惜書本,就會成長飛快。
的確要給孩子買一些高質量的繪本讀物,但重要的不是有多少書,而是應該花點時間坐下來跟孩子一起閱讀,享受親子共讀時光。
如果只是給孩子買一堆書,期待他們在其中就會喜歡上看書是不太可能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家長只會收到一大堆“破爛不堪”的書,其中不乏被扯掉的頁尾和封面,或許還有亂塗亂畫的痕跡,最終成為一本不想再令人翻起的書。
書本太多,孩子也不會有珍惜和愛護,破了壞了就扔了便是,反正總會有新書。
我們家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買新書了,我發覺若是能把現有的書都好好閱讀一遍,那已經是無盡的知識寶藏了。
另外,想看書,去圖書館借閱也是一個好辦法。
由於有規定還書的時間,這無形中也在督促孩子儘快閱讀,同時要保護好書本才能歸還圖書館。
這絕對是一個省錢,同時又幫助孩子養成大量閱讀的好習慣。
04
不要買重複的物品
如今很多的孩子都是家裡的寶貝,被家中的6個大人寵成“小王子”和“小公主”。
現在的孩子根本不存在會缺少物品的情況,相反地,他們反而是被過量的物品圍繞著。
每天上學,單單書包或許就有五六個,各式各樣的水杯或許也有七八個,能夠穿出門的外套和鞋子也有十來個選項。
大多數家長的狀態都是一看到有好看又實用的物品,就想買回家給孩子,幾乎完全不考慮家裡是不是已經有了類似的東西。
結果,家裡多的是重複且一時間都派不上用場的東西。
實際上需要的只是一件物品而已,若是擔心有意外,保持兩件也行,再多就沒有太大意義了。
過多重複的物品會讓家庭環境變得雜亂,無序的環境讓孩子難以建立規則意識,可能讓他們認為混亂和浪費是理所應當的。
同時,過度購買重複物品容易讓孩子形成“物質多即好”的觀念,認為越多越好,甚至對物質的積累產生依賴。
這種消費觀念可能延續到成年,導致他們傾向於過度消費,難以控制慾望。
這對孩子來說並非好事,對大人來說也是徒增沒必要的經濟負擔。
已經擁有的同類型物品就別買了,給孩子一個乾淨簡單的生長環境,不浪費過多時間在選擇上,把精力投入在更有價值的事情上。
05
購買太多物品不僅浪費金錢和資源,還可能對孩子的成長產生負面影響。
控制物品的數量,讓孩子能更好地珍惜已有的資源,培養責任感、創造力、社交能力,並形成健康的消費觀念。
讓孩子學會在有限的物質條件下獲得滿足感和幸福感,才是對他們最好的成長支援。
-END-
來源:本文轉載自“瑞秋三思”(ID:Racheland3kids),作者“瑞秋”。座標荷蘭,家有3寶(8歲/5歲/4歲)。分享與隊友獨立帶3娃的日常,探索簡單又實用的極簡育兒法,陪伴3娃成長的同時為自我賦能。歡迎關注。公眾號:瑞秋三思(ID:Racheland3kids)。

點選下列標題,檢視近期其他課程安排:
關注薩姐,檢視更多精彩內容▼
你的每一個“贊”和“在看”,我都歡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