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我叫Howard Ken Lukmito,中文名黃恆義,是TIEMBA專案的畢業生。我來自印度尼西亞的雅加達,是第三代華裔。

Howard Ken Lukmito發言
今天能夠站在這裡,特別是用中文發表畢業演講,我感到無比榮幸。
我出生在新加坡,在印尼和新加坡長大,後來前往美國攻讀本科和研究生。從小生活在不同國家,讓我接觸了多元文化。雖然家裡不講中文,但我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父母也教我許多傳統價值觀。
我父親常對我說:“你最大的敵人,就是你自己。” 這句話一直鼓勵我勇敢面對挑戰,也正是這個信念,推動我申請了TIEMBA專案。
回顧TIEMBA的學習旅程,不僅是為了自己的工作發展,也變成了我希望推動區域合作的動力。
在清華的課堂上,我更瞭解了中國市場的節奏和機會;在INSEAD的學習中,我看到了更大的全球視野。我發現,中國和東南亞之間有很大的合作空間——無論是RCEP的推進,還是“一帶一路”的發展,都推動著這個區域走向更緊密的合作與創新。
TIEMBA的中西結合教學,不只讓我學會了怎麼做商業決策,也讓我明白:真正的商業智慧,是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理解、尊重和支援。
我還記得,我們在課堂上一起討論中國的新能源公司怎麼進入東南亞市場,也一起思考跨境電商怎麼突破地理的限制。這些經歷讓我相信,清華和INSEAD給我們的,不僅是知識,更是讓我們敢於行動、推動改變的信心。
當然,最讓我珍惜的,是和同學們之間建立的深厚友情。這兩年裡,我們一起努力,一起慶祝,也一起面對挑戰。這些共同的經歷,超越了語言和文化,讓我感到很幸運,能和你們並肩前行。我真心地說:你們已經成為我的兄弟姐妹。
今天,我們將帶著“清華人”的身份,走向更廣闊的世界。在印尼,我希望自己能夠成為連線中國與東南亞之間的橋樑。而我也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將在自己的國家和行業繼續發光發熱。請記得,在印尼,你們多了一個朋友。
最後,我想用一句印尼語來結束我的演講。在印尼,我們說“謝謝”是“Terima Kasih”,字面意思是“接受愛”。在清華的兩年裡,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來自教授、同學和朋友們的關心與支援——這份愛,我會永遠珍藏在心裡。
Terima Kasih,謝謝大家!

喜歡清華經管EMBA,請點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