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對方丈有一點誤解

很多人對於方丈大師們有億點點誤解,總以為他們能坐上這個位置是因為佛法精深、德高望重……完全錯了,能當上方丈,是因為勢力大、有本事、能搞錢。
自古以來,寺廟本質上都是“公司”,方丈都是董事長,可能要更簡單一點,畢竟方丈決策不需要董事會開會……換個說法,寺廟差不多都是“社團”,方丈差不多就是話事人。
方丈要搞什麼專案,那就是“誰同意,誰反對”?
說句難聽的,寺廟,自古以來,都是欺世盜名、藏汙納垢、投機倒把、壓迫剝削之地。從南北朝開始,寺廟就開始搞房地產、放高利貸了。
當時北魏都城的三分之一的房地產都是寺廟裡大和尚的產業!你以為這些高僧、大師憑什麼獲得這麼多土地和財富的?光靠普通訊徒的香火錢是遠遠不夠的!
這背後都有權貴的背書,比如很多名剎古寺都是貴族世家供奉的,各位大師背後都有各路王侯將相,王爺、侯爺、貴人們來得越勤,寺廟香火就越旺,各種賞賜、捐贈源源不斷,貴族需要大師的名,大師需要貴族的勢,大師們活躍於官場,裝神棍、唸經、預測、當謎語人,如魚得水……大師們還會勾搭上當地實權政治勢力,為寺廟的擴張、新建、兼併土地開路。
寺廟為了慈善的名聲,還會對外發放“僧邸粟”,名義上是為了救濟災民,實際上是放高利貸,北魏宣武帝元恪曾下詔,詔書為寺廟貸款規定了基準利率,利息合計不得超過本金的100%!你說他們賺不賺錢?如果你還不了,那麼你的土地、財產,就會被寺廟吞併……很長一段時間,寺廟其實就是大地主和高利貸商人。
當然,不是每家寺廟都有錢,畢竟天下還有很多窮山僻壤的小廟,也不是每個和尚都有錢,和尚之間也是有階級的,大部分和尚,都是被上層的高僧大師們剝削的“僱工”。
更重要的是,僧侶這個群體,在古代不交稅,不事生產,純粹靠香火、收租、放高利貸賺的盤滿缽滿,有自己的組織架構和財務體系,甚至還有自己的私人武裝……這對國家和政權來說,是非常不安全的。
古代“三武一宗滅佛”,並不是因為他們對佛教有什麼偏見,而是因為他們都看到了佛教擴張、寺僧氾濫的弊端……如果大家都不種地、都不服役、都去當和尚尼姑,國家還有希望嗎?所以,滅佛的那幾位君主,反而都是歷史上頗有作為的政治家。
古代僧人,在文學作品中很少有好的形象,《笑林廣記》中10%的段子都和和尚有關,比如說他們是“色中餓鬼”,比如蘇東坡也說過:“不毒不禿,不禿不毒,轉禿轉毒,轉毒轉禿”……意思是和尚心腸狠毒。
為什麼有俗語說“一人不入寺”?
因為寺廟真不是什麼良善之地,你以為佛堂上師傅們寶相莊嚴,實際上說不定他們是一窩子強盜……因為出家為僧,自古以來就是個隱姓埋名洗脫罪名的好路徑。
講講少林寺吧,唐宋時期少林寺佔地約14000畝,至民國初年仍有1370畝耕地,周邊村民都是少林寺的佃戶。
民國的時候,少林寺周圍的土地,都是寺裡的產業,和尚們自己不種地,僱傭嵩山的佃農種地,少林寺還購買槍支彈藥,組成千人僧兵團,差不多是小型軍閥的體量了。恆林等僧人甚至擔任登封縣僧會司令職務,實際上掌控了地方的治安與司法。‌‌
當年嵩山有句歌謠,叫做“有閨女的種水澆地,有媳婦的種好地,沒女人的種爛地”……意思是少林寺和尚們出租土地,要看佃戶家有沒有女人,合不合他們心意?看起來是和尚,實際上已經和欺男霸女的土豪劣紳沒有什麼區別了。
到了新中國,就不能容許這些光頭“黃四郎”橫行鄉里了,建國後,少林寺寺院僧人被定性為地主惡霸,經歷鎮壓、還俗、改造,最終只留下12名僧人組成生產隊,名叫“少林寺生產隊”,好好靠自己雙手勞動過日子了。
後來麼,就是歷史的重演了。
大家可以去看看某些大和尚的發跡史,是不是剛好就是80年代?他們嗅到了時代的風口,聞到了金錢的味道,一些聰明、狡詐、市儈之徒,裹上僧衣今日寺院,靠著手腕、背景和資源翻雲覆雨,把這個古老的行業做大做強、再創輝煌。
所謂“功夫”嘛,也只是他們打造出來的文化產品,屬於商業IP,發展文旅,吸引遊客學徒,創造GDP是沒問題的……只不過真不能打。明代的時候,抗倭名將俞大猷已經測過了,花拳繡腿華而不實,遠不如軍人的戰場功夫。
80年代,還有一些本來應該被嚴打的違法犯罪、怙惡不悛之徒,把頭一剃,混進佛門……你以為寺廟為什麼忽然之間擴張那麼快?和尚為什麼一夜之間那麼多?為什麼短短幾十年,到處都是大小寺廟?有幾個特殊的地區,寺廟甚至是明碼標價,可以直接承包的。
有些所謂的和尚,白天穿了僧袍上班,下班就開著豪車回家,有妻子有兒女,有家庭有事業……還有的世世代代都是“高僧”,爺爺是和尚,爸爸是和尚,兒子還是和尚,從小就會解籤算命,這叫“家學淵博”。
說實話,某些人能把一個寺廟搞成名揚世界、賺錢賺到全地球的大企業,也算是有本事的能人,但一切只看錢,只看利益,真的對嗎?賺錢沒關係,做生意也沒關係,當大師也沒關係,但你不能既要又要,你不能既賺了無數的財富,又要當德高望重的大師,你不能既滿嘴阿彌陀佛,又寶馬香車美人產業無數……
我不是批評某個大師,某個寺廟,我是說,全天下香火繁盛、富得流油、公司化、資本化、產業化的名山古剎多了去了,有幾位大師真的普渡眾生了?功德箱只進不出,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為,這符合佛祖的精神嗎?
你想在寺廟裡面找幾個真有信仰、真有操守、真普渡眾生的人,不是沒有,而是比較難,宛如海底撈針。
別被他們道貌岸然的樣子騙了,論道德水平,大多不如普通老百姓。
還記得西遊記裡的“金池長老”嗎?還記得小雷音寺的黃眉老祖嗎?還記得靈山寺上非要索取好處的阿難迦葉嗎?
藝術,源於現實。
—–全文到此為止。如果您想看到更多的原創文章,請點選下面的公眾號名片,關注即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