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鴉校尉首發
微信ID:CaptainWuya
作者:展雲翔
蛇年開年最大的感受,就是今年賀歲檔電影依然不負眾望,短短三四天就突破了五十億大關。十分有望大幅突破去年春節檔80億的票房大關,持續刷新歷史新高。今年國內電影市場票房有實現“跨越式”的增長的趨勢。

儘管今年春節檔幾部影片都堪稱佳作,但是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還是這部以中國神話為題材的《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
作為三部曲系列的中堅力作,其優秀的質量和獨樹一幟的神話史詩題材,甚至引發了央媒的接連專題報道。




而這部電影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其極富有中國智慧的文化核心。
電影中,作為西岐少主的姬發鎮守西岐城,與鄧嬋玉所率領的朝歌大軍在正面爆發戰爭衝突。
這場戰爭既是“西岐保衛戰”,可以說又是“封神榜爭奪戰”。守衛西岐很好理解,為什麼要爭奪封神榜?那就得引出“天下共主”的概念。
所謂“天下共主”,這是一個商周時期特別有趣的歷史概念,電影裡藉著姜子牙之口闡述了“天下共主”的含義:“上順乎於天,下應乎於人”“定天下,安萬民,天下共主,固當如是”。“天下,非商王之天下”,不是唯我“獨”尊,“乃天下人之天下”,而是要天下“共“主,用電影裡的一句臺詞來說就是——“老百姓開心,才是天下大事兒”,再簡單點總結,誰能讓老百姓“開心”,那誰就會是“天下共主”。
影片內接連出現的橋段,不禁讓筆者個人腦洞大開:《封神》這個系列電影,似乎暗合了現實中,中美博弈“天下共主“的競爭。
因為稍微懂一點軍事和時政,在觀看這部影片的時候,自然會產生許多聯想。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從現代視角下看,我眼中的“封神”世界觀。
1
天時:當本土文明遇上外來入侵
這個腦洞開的不是空穴來風。從地理特徵和文化特徵來看,我們馬上就能察覺到端倪。
後來成為武王的姬發,此時作為少主鎮守西岐城,位於岐山腳下。也就是現在的陝西寶雞岐山縣境內。此地是炎帝生息、周室肇基之地。從西周大統,秦國崛起,到三國諸葛亮星落五丈原。這裡山脈縱橫的古戰場上,屢次決定了中國的王朝興亡、此興彼落。多個王朝都從這裡踏上征途,想從這裡開始問鼎中原。

電影中,西岐的百姓祖輩愛好和平擅長建造和農業生產。姬姓族人分封此處廣佈仁義,軍隊所到之處,民眾竭誠歡迎。處處都是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真可謂佔盡天時。
而反觀殷商大軍。朝歌東征西討,伐冀州、徵北海,所到之處硝煙瀰漫、民不聊生。靠著從其他諸侯國“吸血”積累實力,朝歌有充足的實力、人才、法術武裝自己的軍隊,對於不服從自己統治的諸侯,採用威懾和暴力鎮壓的政策和手段。

而從天而降的“封神榜”在野心家的眼裡,不僅代表著權力。得到封神榜,成為“天下共主”同時意味著能控制更多的資源。只要拿到封神榜,就能源源不斷利用天神的法力。成為維持統治的資本。
而在筆者眼中,這個形勢與當下中美博弈有異曲同工之妙。
中國自然是更類似於西岐。我們的民族是延續時間最長的農耕文明。同時,如今的對於生產和製造方面擁有,在全球也自然是遙遙領先。並且從來不主張、不崇尚以武力解決國際爭端。

同樣從文明的視角來看,美國文化和他們的信仰一樣是帶有某種“原罪”的。
與中國5000年的“中華民族文化”不同,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在文化和民族構成上從來都是“他者”。所以,美國從誕生的那一刻到今天,都要回答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我是誰?”
黑人、白人、拉丁裔、亞裔想要讓他們統一在同一面旗幟之下,就必須構建一個“美國人”概念,讓他們產生共同的自我認同。這是美國長久以來,從未從根本上解決的問題。
不同於原住民族,擁有各自的語言和神話體系,建國初期美國只能靠宗教去維繫種族和種族之間的聯絡。
而在20世紀民族主義遍佈全球的時候,美國再次遇到了挑戰。美國只能用文學、電影等流行文化,透過不斷重新解構其他民族的神話、文化,講述美國自己的價值觀。

所以說,美國的立場更像是電影裡的朝歌,一箇中央分封出去了50多個諸侯。在政治體制、經濟利益之外,維繫這些國家和諸侯國的國民形成統一自我認同的,其實全都是現代傳媒締造的“美國價值觀”。
在經濟上,除了美國本土,遍佈全球的還有更多星羅棋佈的“盟友”。美國憑藉巨大的國內消費市場,在美軍的鐵蹄保障之下,對他們的社會資源進行著無差別的“掠奪”。礦產、能源、農產品、製造業、金融、人才,都是美國掠奪的物件。而這些奪來的資源,都會變成新的武器、金融資本和文化產品,重複穩固自己的經濟霸權、軍事霸權和文化價值觀的統治力。
可以說,美國是用巨大的利益鏈條為自己編制出一道橫亙全球的“封神榜”。

2
地利:先進武器應當為“仁”所用
在電影《封神第二部》中,激烈的西岐保衛戰是一場名副其實的“神仙打架”。
無論紂王麾下的魔家四將、聞仲的十絕陣,還是西岐陣營的雷震子、三頭六臂的殷郊。都是可以徹底碾壓凡人戰力,可以左右戰局發展的“超級武器”。這樣的裝備,在戰場上出現就是王炸!
放在現代戰爭裡,這些就是能夠決定戰爭勝敗的“超級武器”。
比如身形巨大,各有法寶的魔家四將,那放到現代戰爭裡就是各種型號的重型裝備。

魔禮青手持青雲劍,雖然是劍的外形,但是完全可以遠端攻擊。使用時可以幻化成蛟龍,重塑出不同形態。這就像是現代戰爭裡的無人機蜂群。每一架對於任何敵方目標都是極度致命的。

魔禮壽可以召喚花狐貂,透過鑽地的方式突入敵方的城門。就好比是一門大口徑的自行火炮,無論多堅固的門都能破開。
魔禮海彈奏的風火琵琶,能夠釋放出無數火球,簡直就是一輛不用裝彈無限連發的火箭炮,再也不用擔心“火力不足恐懼症”了。
魔禮紅手持的混元傘,可以吸收抵禦弓箭、石塊幾乎所有的遠端投射物。放在現代戰爭中,就像是彈炮一體的防空車。
但是,最後這幾位最後都敵不過三頭六臂的殷郊。因為這傢伙就是一輛兼顧了火力、機動、防禦的第四代主戰坦克。
需要突進前插突進的時候,他有極高速度。正面需要堅守戰線,他有極高的抗打擊能力,需要掃清敵方重型目標,可以平等地報廢擋在面前的所有的目標。
而作為本部電影的“大反派”聞仲。則是裝都不裝了,直接開掛跳到了航天時代。他佈下的“十絕陣”會在天空中形成巨大的光束。只要被光束照到就會收走人的三魂七魄。
這簡直就是 “地圖炮”,放在唯物的現實世界,就是天基軌道炮一樣的“科幻裝備”。
在電影裡除了中途加入戰場的殷郊,這些擁有極強戰力的超級武器,大部分都是殷商大軍統御。直接對西岐城形成了戰力碾壓。相較之下,只有凡人之力的西岐城幾乎毫無招架之力。仁義之師對陣虎狼之軍,人數上還有劣勢。
但是,稍有歷史常識的朋友都會意識到,這不就完美符合了中美之間軍事實力發展的歷程嗎?
想要在裝備劣勢下以少勝多,要麼靠戰術、要麼靠團結。當初在朝鮮半島的對抗中,面對美軍碾壓我軍的技術裝備。
志願軍依然靠著優秀的戰術素養,利用有限的反坦克武器,就敲掉了美軍的坦克。就像電影西岐靠著人的力量,“單殺”敵方魔家四將裡的魔禮青。

也靠著頑強的意志完成了高強度的戰術穿插,迫使美軍不得不大規模撤退。就像電影裡最後,姬發奇襲聞仲的大本營。
同時我們也善於利用蘇聯有限的軍事援助,在區域性戰場把有限的裝備發揮出最大的作戰效能。類似於電影裡來去如風的楊戩,攻防兼備的哪吒,都是西岐從外部引入的友軍。
即便對方實力再強,西岐人依然靠著勇敢和智慧,破除了殷商大軍看似“無解”的壁壘。
3
人和:人永遠是戰爭的關鍵
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高科技裝備總有用完的時候,對抗最後要靠的還是人的意志。想要贏得一場戰爭,就要先在意志上壓倒對手。
電影中,姬發最終制勝的關鍵,就是用捨生取義的仁愛之心,感化了為人正直但常年受到殷商君權父權洗腦教育的鄧嬋玉。

最終靠著和姬發等人的拼死奇襲,才保全了西岐全城的百姓。破除了聞太師的陣法,結束了殷商軍隊“攝人魂魄”濫殺無辜的行為。
而在現實中,這種攝人魂魄的法術,就像是美國強大的宣傳機器。而破除這個“反動司令部”的只能靠中國廣佈仁德,團結全世界更多的人民。
我相信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當國家實力發展到一定程度,一定都想帶領全球人民建立更加輝煌的文明。成為古代商周時期所說的“天下共主”。
但是美國使用的邏輯,就是要全球都服務於他的利益之下。而中國使用的邏輯則是大家平等尊重,共同建設更好的未來。這種理念上的差異,決定了中美在未來必然會產生更多的摩擦和碰撞。
世界上只能有一個“天下共主”,而選擇權不在中美,而是在全球所有國家的所有人民手中。
所謂敬則懷忠,畏則懷亂。美國曆來是用武力、威懾、限制的方式,妄圖維護單極化的世界秩序。以霸權主義思維,震懾全球。
時至今日,美國相當數量的人口沉溺於各種不良嗜好中,一如“沉湎酒色”。
美軍基地遍佈全球,給全球各地散播紛爭的種子,謂之“窮兵黷武”。
面對其他崛起的國家加徵關稅,讓小弟們為美國的軍事行動買單,謂之“重刑厚斂”。
在聯合國安理會三次否決停火方案,國內不僅各族裔之間的矛盾傾軋遲遲不見解決,甚至分化民眾大搞身份政治,謂之“拒諫飾非”。
而“沉湎酒色、窮兵黷武、重刑厚斂、拒諫飾非“正是中國史書對於典型暴君——紂王帝辛的評價。
而我們5000年終不斷的王朝更迭的歷史,早已昭示著只有團結最廣大人民利益的仁君,才有資格長久地成為“天下共主”。
我們祖先早在2000年前一句話就講明白了這個道理。自古以來,我們從來不缺乏守護家園的信念。在戰爭中即便是失利,只要文化不滅,遲早能奪回失地,還於舊都。所謂,存人失地,人地皆存。這樣的信念,即便到今天也不曾改變。
孟子曰:堯舜,性之也;湯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歸,惡知其非有也。
意思就是說:堯舜的仁德,是心性本就如此。商湯周武的仁德,是身體力行踐行了仁德。而春秋五霸,是打著仁德的旗號,行不義之事。借的時間久了,自己都忘了其實自身本來沒有仁義。

只有真正心懷仁義,而不是把仁義當成一面好用的旗幟。才能成為真正名副其實的“天下共主”。正義終將戰勝邪惡、民心所向、以人為本是歷史發展的潮流。
最後再聊聊電影,筆者認為一部好的電影,優秀的敘事,精美的特效固然重要。但是我們個人雖然渺小,卻依然生在一個思潮激盪,風起雲湧的時代。所以電影傳遞的價值觀十分重要。神話本身就是古代人民對於現實生活的奇妙想象,也反映了我們民族追求和平、公平和正義的樸實價值。《封神第二部》這部電影就是用優秀的製作水準將我們代代相傳的神話搬上大銀幕,讓這些想象更加寫實的方式呈現在觀眾眼前。讓我們能夠穿越千年,找回了一些作為中國人的“初心”。
首發於微信公眾號:烏鴉校尉(ID:CaptainWuya)
轉載/分享給朋友或朋友圈請隨意
由於微信公眾號推送改版
為了避免錯過烏鴉校尉的文章
動動手指↓↓↓

快來關注烏鴉校尉影片號
熱點影片推薦↓↓↓
每與操反,事乃可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