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華娛樂杜華:打造出個人IP,也未必能商業變現

打造IP很難在短時間內取得顯著效果,回報週期是巨大的考驗。
|《中國企業家》記者 陳浩
編輯張昊
圖片來源|中企相簿
4月18日~19日,由《中國企業家》雜誌社主辦的2025(第十七屆)商界木蘭年會在北京舉行。樂華娛樂集團創始人、CEO杜華作了主題演講,分享了對新媒介環境下個人IP打造的思考。
以下為演講的核心要點:
1.現在打造個人IP會越來越難,不僅明星在打造個人IP,也有企業家、網紅,很多普通的你我也在做這件事。
2.這兩年很多企業家都自己下場了,以前他們並不覺得自己可以成為IP,但是沒辦法,被環境逼成了人人都要成為自有IP。
3.如果創業者沒有獨特的性格、觀點或者技能,就容易在模仿他人過程中千篇一律,難以讓人記住。
4.做個人IP是持續輸出內容的過程,打造IP需要持續不斷創作優質的內容。打造IP是團隊作戰,除了主IP,和整個團隊的策劃營銷能力也是息息相關。
5.打造IP有自身規律,很難在短時間內取得顯著效果,創業者需要數月甚至幾年、十年以上才能看到IP影響力逐漸提升,對於企業家來說回報週期是巨大的考驗。
6.很多創業者在打造IP時,往往只注重粉絲數量、影響力的增長,當IP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卻難以找到合適的盈利模式,無法將IP價值轉化為實際經濟效益。
以下為現場分享內容(有刪減):
大家好,首先謝謝主辦方邀請我參加這個活動。一開始還想了半天為什麼邀請我,我覺得我個人IP打造得並不是特別好。琢磨了半天突然意識到,我經營的是一家經紀公司,公司旗下所有藝人的經營管理都是在打造個人IP。我從事經紀行業20年,都是在重複一件事,從0到1孵化藝人。王一博、程瀟、吳宣儀、朱正廷、章昊……都經歷了IP打造從0到1的過程。
現在打造個人IP會越來越難,不僅明星在打造個人IP,也有企業家、網紅,很多普通的你我也在做這件事。
從20年前的電視媒體開始,到“愛優騰芒”長影片媒體,再到近幾年抖音、微博、小紅書等媒介出現,更多的平臺讓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IP。所以這兩年很多企業家都自己下場了,以前他們並不覺得自己可以成為IP,但是沒辦法,被環境逼成了人人都要成為自有IP。
打造個人IP,我們得注意幾個方面:
首先,創業者怎麼能打破自身條件的限制。如果創業者沒有獨特的性格、觀點或者技能,就容易在模仿他人過程中千篇一律,難以讓人記住。
第二,提升表現力。部分創業者不擅長透過鏡頭或其他媒介展示自己,比如語言表達不流暢、肢體動作僵硬、缺乏鏡頭感等,會影響整個IP形象的塑造。比如我和楊天真,同樣是藝人經紀公司的老闆,同樣來自江西南昌。她畢業於南昌二中,我來自南昌三中。兩個人各方面比較接近,但是在人格、IP打造上完全不一樣。她的鏡頭感遠好於我,因此她的表現力比我好,她是人格企業化,而我是企業人格化。
第三,做個人IP是持續輸出內容的過程,打造IP需要持續不斷創作優質的內容。我本人有時候工作忙或者缺乏創意、精力有限的時候就不願意拍短影片、發小紅書。而如果內容不能穩定輸出,就會導致粉絲流失或者黏性不夠強。新媒體時代每天資訊量特別大,所有內容都要花很多心思去想怎麼能抓住公眾的眼球。創業者如果對行業理解不深,缺乏深度思考,輸出內容就會缺乏價值和吸引力,難以引起公眾共鳴,沒有共鳴就沒有那麼多人關注你。
第四,打造IP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對於初創企業家來說,可能會面臨資金緊張、資源不足的問題,影響IP打造的效果。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過程,打造IP是團隊作戰,除了主IP,跟整個團隊的策劃營銷能力也息息相關。內容方向、風格定位、推廣策略,你和團隊是否能達成一致,會影響工作效率和IP發展方向。
在打造個人IP特別是企業家IP時,也會面臨巨大的風險和挑戰。
首先,作為知名企業家或者知名IP,很容易在市場上遭遇各種輿論評價和質疑。創業者如果不能以正確的心態對待、恰當的方式回應,可能會引起危機公關。小則損害IP形象,大則損害企業聲譽。
其次,IP領域競爭激烈,各行各業都有創業者試圖打造自己的IP,市場飽和度特別高,新的IP很難脫穎而出。我們不僅要跟人競爭,還要跟一些虛擬IP競爭,比如泡泡瑪特的市值前兩天已經超過了2200億港元。
最後,IP定位失誤的風險。創業者對受眾喜好缺乏瞭解,或對市場趨勢判斷失誤,就會導致IP定位不準確,無法吸引到目標客戶群體。
IP打造是長期投入、激勵的過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從前期的定位、策劃、內容創作到中期的推廣,再到後期的維護升級,每個環節都要精心打磨。這可能會讓創業者無暇顧及企業其他的重要事務,顧此失彼。以我自己為例,目前在打造個人IP形象方面花費的精力,在整個工作過程中的佔比不會超過1%,這就導致整個IP塑造過程比較緩慢。
打造IP有自身規律,很難在短時間內取得顯著效果,創業者需要數月甚至幾年、十年以上才能看到IP影響力逐漸提升,對於企業家來說回報週期是巨大的考驗。
IP做大做強以後,IP形象管理難度也會特別大,需要時刻維護自己的公眾形象。你的言行舉止、價值觀都會影響IP形象,任何一個小的失誤都可能會引起負面輿論,對IP造成重大的影響。
最重要的是,打造出來個人IP,未必能夠實現商業變現。很多創業者在打造IP時,往往只注重粉絲數量、影響力的增長,當IP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卻難以找到合適的盈利模式,無法將IP價值轉化為實際經濟效益。即使有一些盈利模式,比如說廣告、帶貨,但這些渠道收入並不穩定,並且受到市場環境、行業競爭等因素影響。甚至一些小眾領域的IP很難找到商業合作機會,可能做了半天結果發現對商業變現沒有任何提升。
我一直在思考個人IP如何持續疊加。個人IP明確自身定位,做真實的自己是特別重要的,首先你得思考自己的興趣、專業技能和獨特的經歷,確定個人IP的核心定位。如果擅長美妝,就打造美妝IP;如果擅長服裝,就以服裝作為個人IP核心方向。其次在疊加IP的時候,要分析你的目標受眾群體,瞭解目標受眾的年齡、性別、興趣愛好、消費習慣等,以便更好地滿足他們的需求和期望。
另外一部分得挖掘獨特的賣點,找出自己與同行或同類IP的差異點,這是吸引受眾的關鍵。它可以是獨特的風格、專業的深度、個性化服務等,不能千篇一律,否則整個IP就沒有任何價值。
個人IP持續疊加,需要長期且有效輸出高質量的內容,包括圖文、影片等,保持公眾關注度和粉絲黏性;也需要多渠道傳播,加大曝光率。當下的媒介環境和當年媒介單向輸出完全不一樣,在受眾互動上需要加強。回覆評論和私信,舉辦線上線下活動,比如粉絲見面會,我都覺得很有必要。
最後要不斷學習創新,關注行業動態和流行趨勢,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對個人IP進行創新和最佳化,只有與時俱進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和方法。
新聞熱線&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END
值班編輯:郭立琦  審校:張格格  製作:王儀琪
關注“中國企業家”影片號
看更多大佬觀點和幕後故事
[ 推薦閱讀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