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水感生活”指南

如果夏天有性格,那貴州的夏天是水做的。
盛夏七月,貴陽23℃,安順21℃,六盤水18℃——當全國人民靠空調續命時,貴州朋友體貼地提醒我,“去山上玩,注意晚上不要凍到”。貴州的地勢呈三級階梯分佈,地貌複雜,使得夏季平均溫度低於同緯度地區。地形像一個反扣的簸箕,西高東低,加上南北斜坡形成的巨大的珠江與長江水系,山巒起伏,地勢跌落,形成了幽深的峽谷、奔騰的大河,也隨處可見瀑布如鏈,溪流如蛛網。
這是貴州夏天避暑的底氣所在,也造就了這個中國西南省份的避暑方式:玩水。
到哪兒去撒點野?
貴州水系繁複,想玩得自在,玩出個性並不難。難在,先去哪裡?
我找到了秦川,一個學考古出身的90後管理學碩士。如今,他和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一家名為“萬萬青年”的旅行俱樂部,專做貴州小眾旅遊線路的開發與運營。
在他貴陽的集裝箱辦公室裡,他遞來一杯茶,明亮的雙眸裡透著自信:“你們去石龍洞看看吧?那是貴陽周邊最值得一去的水溶洞。近,安全,對體力沒什麼要求,有領隊,限流,目前還是寶藏地。”
石龍洞在清鎮觀遊村,距離貴陽只有一小時車程。穿過層巒疊嶂的喀斯特群峰,鑽過田壩與村莊,行至獼猴桃田環繞的小道盡頭,四周山水靜謐。雖未入洞,已覺心曠神怡。石龍洞的專案運營總經理楊建友和領隊陳千議正在這裡等我。
滑動檢視更多
清鎮石龍洞洞內景觀
石龍洞的特別,在於這裡是貴州罕見的“槳板探洞”地。洞內佈滿水潭,需劃板穿行。水潭之間需搬槳板徒步,而這一環節由教練負責。“你換好裝備,空手進洞就行。其他所有的事都由我們搞定。”陳千議一拍胸脯說。
陳千議是觀遊村人,生性愛玩,農閒時在石龍洞當領隊。“領隊都是村裡人,他們熟悉環境,也更有熱情。”楊建友說,公司要求所有領隊都必須考取槳板教練專業證書,且不間斷接受培訓考核,確保遊客的安全。
孩子們玩水最開心,不過要在專業人士的帶領下進洞
在開發石龍洞專案之初,秦川和楊建友為洞穴做了三項安全評估:地質穩定性、水體安全性與氣體流通性。“我們不擔心沒有市場,而是思考如何在保護與運營中找到平衡。”
最終他們選擇零開發介入,不動一草一木。洞內沒有彩燈、音響、步道,沒有水泥設施與任何建築材料,甚至沒有人工照明,“你現在看到的燈光,都是領隊們一次次扛進去的。我們就是要保護它的原始狀態。”楊建友說,“鐘乳石都在河床邊,不會被觸碰;空氣通透、水體流動,遊客不會對洞造成實質破壞。”
即便如此,他們依然堅持每日限流。“旺季必須提前預約,不然到現場可能也進不去。”
這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保住“野”的本真。領隊陳千議說:“洞裡是恆溫的。夏天不熱,冬天不冷。大家能看到貴州水溶洞本來的樣子。”
同在清鎮的羊皮洞瀑布
從石龍洞出來,若還有餘力,可去附近的羊皮洞瀑布探秘,社交平臺上羊皮洞的照片何止千百張,都透著一份秘境的清涼感。“很出片,但路上的泥有點厚。”陳千議笑著說。他在褲腿上比畫了一個泥的位置,“不過這就是自然嘛。”他補充道。
不喜歡去戶外玩水的人,選擇去消費場所納涼。圖為清鎮極地冒險水世界。尚宇傑/攝
以貴陽為圓心,車程一小時的距離裡畫個圈,到處都是玩水的地方。位於貴陽東邊的貴定縣就在這個圓裡。貴定沿山鎮有個名字頗為浪漫的小村莊:星溪村。這裡和所有的山村一樣,青山環抱,水聲潺潺,但多了一分平坦。著名的臘利梯田就在不遠處。隨著貴新高速的開通,貴陽到沿山鎮路程原本需要兩個半小時,如今縮短至40分鐘。
貴定臘利梯田的雲海(上)與秋收景象(下)
陳科傑是苗族人,大學學的園林專業,在外做了很多年工程,敏銳地察覺到家鄉的發展機遇。當看到有人在上游打造 “相思灣”,他果斷貸款,在下游河對岸的大草地上建起了“紅豆灣露營基地”,被年輕的網友稱為 “小白槳板勝地”。
“這幾年,來玩溯溪和槳板的人特別多。貴州的水資源豐富,到處都是清澈見底的‘玻璃水’。” 陳科傑介紹道。
一年的大多數時間裡,繞星溪村而過的獨木河清澈見底,水淺且緩,被稱為“小白漿板基地”
陳科傑的紅豆灣露營基地價格親民,自帶帳篷只需50元就能選個位置。這個基礎費用包含衛生間、洗澡間、熱水和照明用電。這裡是城市周邊絕佳的輕徒步路線,適合短途逃離、放空休憩。人們可以在山水間輕徒步、微度假,露營玩水的門檻極低。
更主要的是涼爽。“我們這裡夏天只有27℃。”陳科傑說,“槳板愛好者一般6月之後會來,那時水位穩定,比較安全。去年有兩個團隊和我們合作,他們把這兒當成基地,槳板都存放在我們這兒。”
有網友開玩笑,貴州的夏天,“有一億人泡在水裡”。圖源:小紅書博主@胡湫湫
貴定距貴陽很近,但行政區域歸屬黔南。再往黔南腹地深入,荔波的山水就“野”得更徹底了。酷玩森林公園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到這之前,只知這裡是個戶外公園,宣傳上寫著適合5—65歲無高血壓和心臟病的遊客。也看到過一些“有點酷”的照片,並未有更多心理預期,畢竟有專業領隊,而一個收費的地方能有多“野”多“酷”?
路確實有點“野”。車開進去,顛簸不已。公園是一片很大的區域。洞穴鞦韆與懸崖咖啡最有名氣,但時間最長、最有特色的是大約四個小時的洞穴大環線,一個包含滑索、繩降、冥想、跳樓機與地心玻璃船,沒有回頭路的景區“王牌體驗”專案。
進洞的那一天不是假期也不是週末。除了我們外,只有六位外省的遊客。洞口是第一個挑戰:滑索。領隊用20分鐘左右的時間介紹了洞內情況、安全須知、戶外繩索的使用方式,再逐一幫助遊客穿戴好裝備。六位遊客看起來身體狀況都很不錯。
酷玩森林溶洞大環線的起點,領隊楊東先行一步滑索進洞
“來這玩的基本是一些有戶外經驗、對戶外特別感興趣,平時常常爬山徒步的人。”——在我們進來之前,景區的人介紹情況時如是說。我和攝影師人到中年,身材管理早已“放任自流”,顯然不屬此列。
大概是為了安全起見,領隊的隊長,一個被其他領隊尊稱為“六哥”的人,凝視了一下我和攝影師,回身特地指派了兩名領隊1v1帶我們進洞。
楊東與周朝恩畢業於貴州醫科大學戶外專業。體力極好,性格也溫和,並不嫌棄我們的笨拙。在洞裡常常四肢貼地,蹭滿腿泥算不得什麼,只是我極度恐高,偶爾的木橋、鐵索、滑索都是不小的挑戰。石頭是潮的,手心也是潮的,先進洞的六人團隊早已沒了蹤影,洞內只有黑暗中頭燈前的光、大大小小的鐘乳石、呼吸產生的微小的水珠形成眼前大團的霧氣、水滴聲、彼此的喘氣聲。
滑動檢視更多
25米高差的繩索速降,對於戶外小白而言有些挑戰。劃過地下河的時光相當浪漫,“地心探險”的未知感是其魅力所在。也有人在出洞之前,選擇吃個火鍋再走
最讓人滿意的,是它什麼都沒有:沒有五顏六色的燈光、沒有大喇叭放著嘈雜的音樂、沒有人工步道。但它又什麼都有:碧綠的地下河,透明的小生物,頭頂能看見植物的化石,石筍、鐘乳石、專業的教練和自己的同伴就在身旁,不危險,有人幫忙,但你得解決一些屬於自己的“小困難”。
跨越了一個個心理階段,四個小時後,我們安全地鑽出洞口。手機有了訊號,看到選擇同時期來貴州採風的同行發來感慨:“就在昨晚看地圖時,發現一個野瀑布,確認了旅途中最大的快樂來自計劃之外。可能這就是貴州的魅力所在,不至於危險,但需要向前多走一步。”
重見天日的我必須承認,他說得對。
滑動檢視更多
在荔波,露營是再簡單不過的事。如果你願意,還可以做各種好玩的嘗試
貴州到處都有一種“野感”,可控的“未知”會帶來“我可以很瘋,也可以很安靜”的鬆弛。
而當鬆弛成為都市人返璞歸真的嚮往與訴求,這裡正好有條件滿足它的全部想象:玩法豐富、地貌多樣、驚喜就在多走一步的路上——最重要的是:怎麼玩,玩什麼的選擇權始終在你手上。
在水裡放空
在森林裡“修仙”
在村裡睡個好覺
能站在小七孔的碧波旁,你便比徐霞客有福。
張愛玲因海棠無香而惋惜,徐霞客大概要恨貴州的“盲盒”實在太多。公元1638年3月27日,是徐霞客最後一次西行遊歷旅程中來到貴州的日子。從桂入黔,必經荔波,“其石極嵯峨,其樹極蒙密,其路極崎嶇”。兩天以後他前往獨山,錯過了小七孔。怪只怪景區得名的七孔拱橋是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修建,遠晚於他的時代,連縣誌中也無記載。
在300多年後,這片由68級跌瀑組成的黔南超級盆景與茂蘭國家森林公園一同成為貴州省首個世界自然遺產地。難怪吃蟲子的貝爺首次來華拍攝真人秀,也選擇了小七孔。
小七孔68級跌瀑(上)和拉雅瀑布(下)
經過嚴格報備,航拍器升空,鏡頭掠過森林、湖泊與河流,濃綠密佈、水光瀲灩,畫面彷彿濾鏡開滿的夏日夢境。
滑動檢視更多
小七孔臥龍潭
“小七孔是貴州全年接待量最大的景區,單日接待量曾高達7.48萬人次,2019年散客的數量就已超過團隊遊。”小七孔景區運營副總經理徐全利是一位旅遊行業的資深老將。“現在年輕人旅遊沒有特別明確的目的性。如果一個地方不好玩,他們看看就走;如果好玩,他們甚至會把後續行程全部更改。”徐全利觀察到了這一現象,如何把遊客“留住”,成了這個團隊的首要任務。
景區的思路也就從“看山看水”走向了“遊山玩水”。風景不再只是相機裡的背景,而是可以融入生活的場景。貴州的旅遊也從“風景做背景”的時代,走進“風景就是生活”的時代。
鴛鴦湖的透明船吸引了眾多年輕人
從臥龍潭到鴛鴦湖3公里長的河道上,1.2公里的漂游河段,遊客坐著橡皮艇,用竹竿緩緩划行,河道樹蔭密,能清晰看見河中游魚;鴛鴦湖上湖引入了 100艘透明玻璃船,人在船中坐,似漂浮在翠綠之上,划船還不限時。
“今年,大七孔古橋水域也有新計劃。”徐全利透露,水上飛人、未來方程式、摩托艇、皮划艇、獨木舟和揹包船專案將在6月上線。“現在來小七孔,不光是拍照‘到此一遊’,還能玩得過癮、玩得多樣。”
小七孔景區門票100多元,7天有效。很多客人乾脆更改了後續的行程,選擇在荔波多住幾天。除了水上體驗,景區還推出了遊山專案。以貝爾效應為契機,打造“小七孔世遺探險部落”,圍繞叢林飛躍、叢林溯溪、叢林探險、叢林瀑降等專案,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而飛雲洞旁的飛拉達瀑降專案,憑藉150元的親民價格和絕佳視效,成為社交平臺的爆款打卡點。
小七孔
2023年,為打造“小七孔世遺探險部落”專案,徐全利組建了一個平均年齡不到25歲的團隊。團隊的年輕人大多戶外專業出身“我是團隊中年紀最大的。”徐全利笑著說。團隊年輕,大多是戶外專業出身,對山野和市場同樣敏感。“這些年輕人既有專業能力,也懂城市社交的玩法。沒有他們,很多點子都難落地。”
他們的加入,不僅讓小七孔“火”出了新高度,也成為貴州文旅從業者年輕化轉型的縮影。貴州多所高校設立了戶外專業,2018年首屆畢業生正好遇上旅遊內容全面升級——或者說,正是他們推動了這波升級。
黃果樹瀑布(上)黃果樹瀑布夜遊燈光秀(下)
貴州具備一切戶外夢想的理想條件:水清、山險、林密、溶洞遍佈。傳統名勝也在改造中煥發新生。
比如黃果樹瀑布,近年來推出夜遊專案,結合燈光、水幕、實景演出,讓白天的磅礴化作夜色中的浪漫。老牌景區也能“出新”,關鍵在用心打磨內容。
茂蘭喀斯特森林公園
“在荔波,小七孔、茂蘭和酷玩各具特色。小七孔適合全年齡段,偏向休閒娛樂,酷玩森林走專業高階路線,茂蘭則適合具備一定戶外能力、願意深度體驗的遊客。”
徐全利說的茂蘭,指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小七孔景區相距不過幾十公里。這裡是我國亞熱帶乃至世界上喀斯特地區殘存下來的面積最大、分佈集中、原生性最強、儲存最完好的喀斯特森林生態系統,被稱作“活的植物基因庫”。
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紅豆杉
南方紅豆杉、香果樹、黃枝油杉、篦子三尖杉、福建柏、鵝掌楸等珍稀植物在此安家。超過130種野生蘭花在山林深處悄然綻放。這裡既是植物與自然學科的研究勝地,也是徒步者的天堂。
滑動檢視更多
在茂蘭喀斯特森林公園,自然有很多種顏色
成自然旅行創始人安宇是貴陽人,常駐堯古,如今成這裡了“半個村民”。他在村子旁搭起營地、規劃路線,帶著遊客徒步、探洞、親水、觀察植物……在溪邊野餐,在山間抓魚。
在大自然裡無拘無束的玩水,小朋友總是最高興。湊巧的是,拍下照片的那一刻,陽光剛好穿過枝葉的縫隙,在水霧的幫助下現出霓虹,像一隻眼睛
無汙染的山林無疑是寶藏,僅在堯古周邊就有諸多河流與溶洞。“線路有難易,我們根據客人的要求定製,並不是非要挑戰極限才能感知貴州的山水。你看他剛剛抓魚回來。”安宇抬手指了指走來的小夥子。周圍村裡的幾個布依族大學生畢業了,難以忍受大廠的拘束,回到了鄉村,因為熱愛戶外,成為安宇團隊的領隊。
滑動檢視更多
徒步、溯溪、露營,是茂蘭生活的日常
幾個年輕人的腳步輕快,愛說愛笑,看起來無憂無慮。在他們眼裡,茂林的每一個山谷、每一條溪流,都是遊樂場。
“水和熔岩造就了喀斯特景觀。古老的村寨就圍繞著水世世代代生活。”安宇說。他更願遊客融入山林,而非以專業的姿勢打卡。“我們所在的堯古就是個古老的布依村寨,這裡已經是茂蘭保護區的範圍。你可以看到人與自然緊密相連,人類文化是在自然環境中孕育而生,任何高科技都無法割裂這種根基。”
滑動檢視更多
搞一隻叫花雞,喝一杯精釀,衝一杯咖啡,在村中游蕩,去布依族人家裡做蠟染。當然了,也可以搬把椅子坐在田裡,什麼也不做
安宇營地外有幾個古老的穀倉,鄉村公路對面是生機勃勃的蓮池。一陣清爽的風拂過。連蚊子都吹得無影無蹤。“去親水,去徒步,去探洞,去進入古老的村寨,不是為了運動本身。如果只是運動,那不受環境限制,攀巖、劃獨木舟在城市裡都能體驗。我們是想帶朋友們用自然的方式感受這片山水,理解這裡的生活。”
這時一隻狸花貓跳到了安宇的腿上。“總之不要活得太刻意,來這裡就是要感受自然真實的美,哪怕用笨拙的方式觀山,親水,抱樹,抓魚,野餐,看一朵雲彩,感受一縷光線,在蛙聲中睡個好覺。”他撓著小貓的後頸如是說。
不必定義貴州的水
每條溪流都是遊樂場
從地表到地上,從山間到城市,貴州的水塑造了地貌,影響了人文分佈,也潤養了人心。
夏天的快樂很簡單,一灘清水足矣。畢竟自人類探索地球的時代開始,一直追隨著水,基因決定了我們熱愛一切海、河、江、湖、溪、泉——即便忙碌不得外出,泡個澡也能帶來無比的滿足感,雖然40℃的天氣沒人會喜歡,但40℃的洗澡水人人都愛。
即便是觀水,也能帶來滿足感。
“山是骨,水是魂。”在全國各地拍了十幾年照的“非職業攝影師”陳塵總是強調這句話。他喜歡旅行,喜歡拍水。“水不是來點綴山的,水是雕塑家,是造型師。”他曾花了好幾個夏天,在中國廣袤的西南大地四處遊蕩,追水、拍水、聽水。他拍過不少貴州的河流,第一次航拍馬嶺河給他的印象頗為深刻,“像一把刀在地面刻下一道裂痕,怪不得被稱作‘地球的傷疤’”。
俯瞰馬嶺河大峽谷
有時候,他在山裡一待就是幾天,只為等一場雨,靜看水在灰濛中顯露情緒。他喜歡那些“沒有攻擊性”的河流,緩緩流淌,水清見底。“馬嶺河漂流我至今沒有勇氣去嘗試,覺得太刺激了。還是溫柔的水適合我。”他經常帶著小女兒泛舟,他說安靜的河流是“適合沉默的人待的地方”。
在貴州拍水時,他見過不少遊客:有人只看景點,有人追求小眾,有人奔著漂流玩水,有人選擇在小城的河邊客棧裡躺三天。他認為都好,“每個人來這裡,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節奏的水”。
貴州的水形態豐富——明的、暗的、流動的、靜止的、飛流的、滲透的。從赤水的千瀑,到龍宮和織金洞的地下暗河,再到萬峰湖和草海的高原湖泊,水不斷變幻,塑造出複雜的地貌,也滋養出豐富的故事。
羅甸大小井(上)貴陽百花湖(中)晴隆三望坪(下)
但陳塵更在意的是水“養人”的方式。“水的滋養無處不在。你發現沒?貴州的每一個旅遊勝地都有水,黔東南無處不在的風雨橋最動人。侗族大歌有九個調,像不像彎彎曲曲的河流?”山地阻隔了外界,卻孕育出精彩。這裡的人逐水而居,沉澱出溫潤有度、進退有方的生活態度。水給這片土地留下了迴旋的空間,也養出了天然的包容與韌性,那些河流、湖泊、暗洞、溪谷,既在塑形,也在養性。
這種性格,也滲透進城市氣質。
有人說,貴陽的咖啡館密度和氛圍絲毫不遜於上海——街巷深處的小店,從豆單到音樂都講究得剛剛好。有人反駁一座西南城市如何與國際大都市相媲美?也有人表示了不屑,貴陽為何非要與其他城市對標?
南明河上,貴陽的地標建築:甲秀樓
“貴陽總是會自然而然地出現很多新的空間、潮流的玩法。比如劇本殺當年也在這裡火了起來。城市性格和水的性格也有點像,靈活、自洽、隨性。”——每一種潮流,都是根植於各自文化土壤的自然生長,一座城市和它所處的土地一樣,是多重文化的交匯點。王陽明曾在《書庭蕉》中寫貴州之夏:“簷前蕉葉綠成林,長夏全無暑氣侵。”焉知不是水的功勞?
山野與城市、安靜與熱烈、傳統與潮流,彼此並存,互不打擾。在貴州,你可以上山徒步、溯溪露營,也可以窩在茶室聽雨讀書;可以鑽進林間做科研,也可以坐在瀑布旁發呆。每一種選擇與生活方式,都與別人無關,都無需置喙。
每一條河流都孕育著一座城的性格,就像㵲陽河之於鎮遠、赤水河之於遵義、清水江之於凱里、都柳江之於獨山,更不用說那些逐水而居的寨子。水給了這片土地以生命與靈魂。圖為鎮遠㵲陽河
在貴州的日子裡,總會遇到下雨。我們看見過激流浪頭上尖叫的少年,也見到咖啡館一對老夫妻對坐,看雨水默默地順窗彎曲流下;我們在鎮遠的古橋邊,看夜色將水面塗成一片墨藍,也在杉木河、水春河的河谷裡聽陣陣清脆的鳥鳴。貴州的夏天,水就是主角。我可以說,這很“野”:千萬條無名的瀑布待你發現,沒有門票,唯一付出的就是體力成本;我也可以說,這裡很“仙兒”:能玩能拍,能卷能躺,有煙火也有審美,玩法隨心所欲,徒步、露營、漂流、野餐、槳板、游泳,一切悉聽尊便。
滑動檢視更多
瀑布溪流是最常見的風景,而漂流、溪降、漿板需要一點專業知識。去尋找野生瀑布,在水裡泡泡腳,在稻田裡抓魚,甚至靜靜地體驗一場雨,是任何人都可以體驗得到貴州的夏天
但我卻無法用某一個特定的詞去框定、去總結貴州的水。它不是“某種型別”的代表,它本身就是多種可能的集合:山與水、靜與動、人和自然,各有節奏,彼此成全。像水一樣,潤物無聲,自有方向。
離開前,陳塵把我送出門外。那天也下了雨,有霧,到處溼漉漉水汽瀰漫。我問他,你為什麼總是拍水?他回答,因為“水是一個地方自己說的話”。
我記住了這句話,也記住了一張照片:水霧翻湧,緩慢流淌,一隻皮筏正順流而下,一個人愜意地躺在筏上,像是躺在了某種更大的東西之上。
策劃丨三聯.CREATIVE
微信編輯 設計排版丨幸鵬
校對丨李佳藝
作者丨五布
圖片來源丨貴州省委宣傳部、貴陽萬萬青年旅行、成自然茂蘭旅行營地、荔波酷玩森林、佟鴻慶、胡湫湫、視覺中國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週刊》所有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絡後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