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森林理論」是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三體II:黑暗森林》中提出的一個虛構的宇宙社會學理論。它認為,在這個浩瀚的宇宙中,所有文明都處於極度的隱秘狀態,任何暴露自己位置的行為都可能引來致命的威脅。
如果說「黑暗森林」只是冰山一角,是否存在比它更為黑暗的宇宙理論?一起來看答主@Cyanelle 的回答吧。
有沒有比黑暗森林更黑暗的理論?
|答主:Cyanelle
有,宇宙孤島理論。
黑暗森林認為:
之所以沒有外星生命前來和我們接觸,是因為每個文明都在有意隱藏自己。
宇宙孤島理論則認為:
我們之所以沒有接觸到外星文明,是因為宇宙中根本不存在能夠跨越星際的文明。
每個星球就像汪洋大海中的孤島,島與島之間隔著永遠也無法跨越的距離。即便真的有外星人存在,他們也和我們一樣被困在自己的星際島上,永遠也無法抵達另一個孤島。
很多人對宇宙究竟有多大並沒有一個準確的認知。當我們真正清楚感受到宇宙的規模時,就知道宇宙孤島理論為什麼正確了。
比鄰星是離太陽最近的恆星,也是劉慈欣筆下的三體世界。它距離我們 4.2 光年,這個數字聽著好像不太遠,那是因為我們對光年這個距離單位並沒有直觀的感受。
地球和月球的距離是 38 萬公里,而比鄰星和太陽的距離,相當於地月距離的 1 億倍!
人類發射的「旅行者號探測器」,要飛 7 萬年才能到那裡,而人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也就五千年。
為了更直觀的體會宇宙的大小,我們把太陽縮小成籃球大小,那麼地球在 26 米外就像顆芝麻。
離我們最近的比鄰星按這個比例算,會出現在六千公里之外,差不多是北京到拉薩的往返距離。
生活在這粒芝麻上的人類,如果想用芝麻本身的能量到達拉薩,可以說是天方夜譚。
人類目前飛行最遠的旅行者 1 號探測器,1977 年發射,2015 年左右才剛摸到太陽系邊緣。如果要飛往最近的比鄰星,它需要再飛七萬年。這個時間跨度遠超人類文明史,而旅行者攜帶的核電池在 2025 年就將徹底斷電。
這還不是最絕望的。銀河系的直徑有 10 萬光年,太陽系離銀河系的邊緣有 2.5 萬光年。
也就是說,就算我們掌握了光速飛行技術,坐飛船去銀河系邊緣也得花兩萬五千年。這個時間足夠人類從石器時代走到現代文明。
還有能源消耗的問題。假設我們想用核聚變發動機送飛船去最近的恆星,需要的燃料會超過整個地球的質量。這還沒考慮要給飛船帶夠維持幾萬年的食物、水和空氣。就像你準備騎腳踏車環球騎行,結果發現要帶的乾糧比地球還重,這還怎麼開始?
人類維持生存需要穩定的溫度、氧氣、水等等條件,現有生命維持系統在太空中運作的時間以月為單位計算,這與動輒數萬年的星際航行需求形成致命矛盾。
即使設想通過冬眠技術延長壽命,維持裝置運轉所需的能量儲備又會陷入「需要更多燃料來運輸燃料」的惡性迴圈。
就像沙漠中的螞蟻永遠無法穿越撒哈拉,人類生理結構的限制本質上劃定了活動範圍的邊界。
還有,我們向外太空發射出去的無線電訊號,剛出太陽系就會被各種宇宙噪音淹沒。想要接收比鄰星傳回的資訊,得鋪滿射電望遠鏡組成的超級天線。
而銀河系另一端傳來的訊號呢?等它傳到地球時,可能發射訊號的文明早已經滅絕了。
這些物理定律帶來的限制,是每個恆星系無法突破的終極牢籠,每個恆星系統都是被虛空宇宙之海隔離的孤島。
地球的資源總量在星際旅行面前,就像用火柴棍想搭橋跨太平洋。就算把整個太陽系的物質都轉化成能量,也只夠送艘小飛船去最近的恆星打個卡,而且去了就回不來。
人類發射的探測器最終只可能成為星際空間的金屬墓碑,證明人類曾經來過,而地球文明本身,不過是銀河系數千億恆星中某個短暫閃爍的光點。
現實中的宇宙寂靜不是因為文明在黑暗森林法則下有意隱藏,而是因為資訊傳遞與實體移動都被鎖死在宇宙巨大規模的高牆之內。

比黑暗森林更黑暗的理論,還有哪些腦洞大開的回答?
答主 @阿霾 說「賽博朋克吧。一直覺得,外賣員就有點兒賽博朋克的意思了——他們手握人類科技結晶,騎著非化石能源驅動的交通工具,賓士在大街小巷,時不時違反交通管制規則,完成大資料控制下的計時任務,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工作時出入各種高階場所,下班後回到破舊街區。」
答主@Invalid s 認為是囚徒困境。「如果說黑暗森林是『苟活』的話,囚徒困境則是你越苟,越活不成;但當你站出來發揚風格時,你死,而讓別人佔有你讓渡的利益——只有最無恥最自私的人才有活的希望;並且他們活下去的希望來自於無私者的犧牲和奉獻。」
點選【閱讀原文】,看更多精彩回答吧!
題圖來源:《沙丘》
有哪些生物學上的事實,沒有一定生物學知識的人不會相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