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走失,電梯直達
安全島報人劉亞東A
來源:宇宙觀察
作者:楊欽兆
注意看
這是天文學家繪製的宇宙地圖,這是腦科學裡的人類大腦神經元分佈圖,對比這兩張圖後,你會發現宇宙和大腦的形狀高度相似。

因此有科學家認為,宇宙可能是一個具備思維能力的大腦,我們可能就生活在它的夢裡,因為從原理上來看,構成大腦的幾百億個神經元,和組成宇宙的數千億個星系,都遵循著同樣的規則,如果意識真的是大量無機物堆積產生的必然的話,宇宙本身也應當具備思考能力。

從比例上來看,人類大腦的77%都是水,宇宙的70%都是暗能量,人類大腦內部的生物電速度是每秒十幾米,宇宙中的光速是每秒30萬公里,這可能會導致宇宙大腦的思維速度很慢,需要數千萬億年才能經歷一次完整的思考過程。

此時你會發現,我們討論的其實不是宇宙有沒有意識,而是意識的出現是因為什麼,神經學家託魯尼認為:意識和智力是兩個不同的東西,比如計算機的智慧很厲害,能在象棋圍棋上打敗人類。
但它就沒有意識,也就是說它無法在控制自己也無法影響客觀世界,它只是在某些領域比人類大腦更有效而已。

這種無法對外界做出反應的情況,區分了地球上的無機物和有機物,比如石頭和樹,前者只能被動,後者卻能根據太陽光照以及生長過程,發生一些變化,從這一點上看,我們就能說樹比石頭更有意識,即意識的強弱和物體複雜程度呈正比,越複雜的東西或者說有機物,產生意識的機率就越高。

所以數以萬億計的星系組成的宇宙網,理論上來說是要比人類大腦更有意識的,只不過真空光速實在是太慢了,不足以讓宇宙在瞬息之間完成大量思考。
有些腦洞大開的想法認為:各個星系核心區域的超大質量黑洞,內部其實是能聯通宇宙各個地方的,它們負責了宇宙大腦的思考,並且真實存在的量子糾纏,理論上能超過光速傳輸,也有可能是宇宙大腦背後的執行機制。

從目前的觀測結果上來看,在百億光年的尺度上,星系們會組成網狀結構,並被充斥著暗能量的宇宙空洞分割開來,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這種結構,擔任著宇宙長城之間的節點,在只有一個動輒幾百億光年的系統裡,我們很難想象有什麼資訊能在其中快速流動。

事實上在光速限制的禁錮下,科學家認為我們永遠無法看到宇宙的全貌,直徑930億光年的可觀測宇宙,只是真實宇宙的一小部分而已,我們看到星系也是它們幾百萬年前的樣子,宇宙現在是什麼狀態,還要等到那些攜帶資訊的光飛到地球后我們才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