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寶強的賽道上,他天下無敵

王寶強帶著誠惶誠恐,迴歸電視劇。
用他自己的話說:“很多年沒拍劇了,突然回到劇圈裡,我有什麼資格回來?怎麼能讓觀眾重新接受?我就連晚上睡覺做夢都在想。”
看完《棋士》我發現,王寶強謙虛謹慎的老毛病又犯了。

 《棋士》劇照
說起王寶強的演技,有人說他的戲路很窄,演誰都像傻根和許三多。也有人說他戲路很寬,文有樹先生,武有封於修。
其實這兩種評價都對,傻根和許三多,就是王寶強的根,草根的根,根紮在泥土裡,生髮出參天大樹。
王寶強也曾試圖擺脫他的根,結果就飄到了九霄雲外,喜提金掃帚獎。
而當觀眾沿著大樹攀援,總能摘到符合自己口味的那顆果實。就像有網友評價的那樣:喜歡上王寶強,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就這樣被王寶強徵服
YIQIYINGCHUANG

既然我們或早或晚,都會成為王寶強的影迷,那麼必然有一個時刻,我們被王寶強的演技征服。
說句老實話,傻根和許三多沒有徵服我,反而還讓我有了成見——他只擅長這種憨傻、草根的人物。

《士兵突擊》劇照
我甚至覺得這不是演技,只不過是王寶強基於自身成長經歷的本色演出。
有太多的非職業演員在合適的戲裡展現出驚人的真實。王寶強的表演再真實,真實得過《算命》裡的唐小雁嗎?

 《算命》劇照
這之後,徐崢開發出王寶強的喜劇才能,在《人在囧途》和《泰囧》裡,還是那個憨傻的草根,只不過這一次增加了吵鬧。
在我看來,這仍然是本色演出,只是以一種更加誇張的方式表達出來。相信當時徐崢也是這麼想的。

 《人在囧途》劇照
徐崢天真的以為王寶強是可替換的,於是在電影《港囧》裡,他用包貝爾換掉了王寶強,結果災難了。
王寶強就以這樣一種間接的方式征服了我,原來那種誇張的表演並不是誰都能勝任。
王寶強和包貝爾的差別,就在於真實與虛假的差別。王寶強的誇張真實可信,我們相信現實中有這樣的人物。但是包貝爾只是在模仿這樣的人物。

 《港囧》劇照
在表演中,扮演虛假的人物容易,扮演現實的人物難。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現實題材作品會去找非職業演員,比如《隱入塵煙》裡的男主角,就是因為想要真實塑造這樣的角色太難。
那些最優秀的演員,也往往需要長時間的觀察與模仿,才有可能走進這樣的人物。比如段奕宏在《沙塵暴》裡的表演,一定下了苦功。

 《沙塵暴》劇照
但是這樣的角色對於王寶強來說猶如探囊取物。所以我們以為狹窄的戲路,如果這條路上只有王寶強一個人,那就不是一條窄路。
陳思誠說:“王寶強的演技跟練武術一樣渾然,演他自己駕輕就熟的角色,可能天下無敵。”

一杯濃縮咖啡

YIQIYINGCHUANG

當王寶強擁有了難得的真實,再往上不斷新增演技,就能把這條路越拓越寬。
後來徐崢也認識到了這一點:“王寶強演《盲井》的時候,大家都以為他是本色出演,只能用一次。但王寶強就是可以演一百次。同一個階層,他可以演出不同的層次。”

 《盲井》劇照
如果用一個比喻來形容王寶強的演技,我覺得一杯濃縮咖啡很合適。
我們知道,所有的意式咖啡,都是在濃縮咖啡基礎上勾兌出來的。而王寶強的草根出身,他的真實,他的“清澈笨拙”,構成了最初的濃縮咖啡。
於是在最開始的《天下無賊》和《士兵突擊》裡,王寶強的表演是本色的,苦澀,但是提神。

 《天下無賊》劇照
這之後,徐崢往這杯濃縮咖啡裡放入了奶,變成了拿鐵。寡言的許三多變成了吵鬧的王寶。

 《泰囧》劇照
接下來,陳思誠又往這杯拿鐵里加入了奶油,變成了卡布奇諾。於是吵鬧的王寶又升級成油膩的唐仁。

 《唐人街探案》劇照
但無論怎樣新增,如果沒有那杯濃縮咖啡做基底,一切都是空中樓閣。包貝爾的問題就在於,他的表演裡只有油膩的奶泡,沒有咖啡。
當然,也有導演以不同的手法調製這杯咖啡,於是就有了《盲井》《hello!樹先生》和《天註定》,在文藝片這條賽道上,王寶強同樣有一席之地。

 《Hello!樹先生》劇照
而這些電影也同樣基於最初的那杯濃縮咖啡,甚至有著一力降十會的簡潔。簡潔得讓段奕宏都甘拜下風。

文有樹先生,武有封於修,前者基於他對鄉村生活的熟悉;後者源於他在少林寺打下的基本功。
所以你能說王寶強僅僅是靠幸運嗎?他只是在機會降臨時做好了準備。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不失赤子之心

YIQIYINGCHUANG

當然,王寶強也有膨脹到丟掉那杯濃縮咖啡的時候,比如那部《大鬧天竺》。

 《大鬧天竺》劇照
可以想象他導演這部作品時的心態——跟風:好朋友陳思誠、徐崢、黃渤都演而優則導,要不我也試試?
但顯然他並沒有做好準備。
這部電影糅雜了《泰囧》《唐人街探案》等電影的“成功元素”,但王寶強偏偏沒有把這些元素組合起來的精神核心。
影評人梅雪風說:“王寶強的存在,就是兩個最大階層(農民與城市中產)板塊之間裂縫的證明。在商業屬性較強的電影裡,他所代表的泥土味的善良、對精緻卻支離破碎的城市文明的救贖,是沒被教化的生命力,可以重新啟用精緻卻衰微的都市心靈。”

 《天下無賊》劇照
馮小剛、徐崢和陳思誠都精準地捕捉到了王寶強的這一特質,並將這種碰撞作為電影的精神核心,這也是王寶強的電影能夠打動兩大階層的原因。
但實事求是地講,缺乏足夠知識儲備的王寶強沒有能力抓住這樣的精神核心,所以他導演的《大鬧天竺》徒有浮躁誇張的外表。
然而即便遭遇這樣的滑鐵盧,王寶強憑藉著自己的真實與真誠扭轉了口碑。他成了內娛第一個去領取金掃帚獎的演員。
在頒獎現場,王寶強發表了一段誠摯的感言:我知道金掃帚不是一個特別光彩的獎。但是我必須親自來接受大家的批評。金掃帚給我一個機會,來向觀眾道歉。我欠大家一次……

所以王寶強這杯濃縮咖啡的底色,不僅僅在戲裡,還在戲外。有人說王寶強是大智若愚,但我寧願相信他不失赤子之心。
就像很多網友佩服王寶強的四件事,那仍然是傻根兒式的行為模式,但那又何嘗不是仁者無敵的行為模式呢?

痛定思痛的王寶強,透過現實的歷練,彌補了認知的不足,同時也找到了自己的精神核心——他有能力並且應該拍攝出怎樣的電影。
《八角籠中》是王寶強畢其功於一役的作品。在這部電影裡,王寶強把我們所欣賞的那份真實發揮到了極致:一個草根出身的導演,找到一群如野草般堅韌的孩子,去拍一部反映苦難中微末希望的電影。

 《八角籠中》劇照
真實的導演,真實的演員,真實的故事,這三者構成了互文關係,彼此疊加,讓電影展現出紀錄片般的質感。
所以儘管影片仍然稱不上盡善盡美,但卻足以打動觀眾。王寶強並沒有因為成為明星而真正脫離底層,他仍然對底層生活保持了最敏銳的感受力。
我想這也是觀眾喜歡王寶強的原因,現實中的王寶強與電影裡的角色同樣形成了互文。
從狂做333個腹部繞槓的軸人許三多,到孔乙己般既自卑又自尊的樹先生,再到被生活狠抽耳光的向騰輝,一路走來,我們能夠感受到王寶強的變與不變。

 《八角籠中》劇照
於是又回到了我們最初的比喻,變化的是日益增長的演技,不變的底色仍是那杯苦澀又提神的濃縮咖啡。
就像王寶強對向騰輝這個人物的評價:“他最後的那聲嘶吼,那種怒放,他的哭泣,都是他的故事,也是我的故事。”

作者 | 牛角
永遠的新文化報評論員
排版丨Amethyst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豆瓣及網路,
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絡我們。


益起映創的新老朋友們:我們專注影視教育12年,提供300+門課程覆蓋電影全產業鏈,助力超100萬愛好者與從業者成長。現在發起"學電影"使用者調研,填寫1分鐘問卷即贈100元課程券。您的意見將幫助我們更好陪伴電影人"一起硬闖"!
掃碼有驚喜>>

益 起 推 薦

更 多 課 程 介 紹   |   專 業 幹 貨 分 享
關 注【 益 起 映 創 學 堂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