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懿娟,已歸國!

北京大學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日前釋出2024年工作亮點回顧,文章提到,科學家胡懿娟教授已入職母校北大。


胡懿娟(資料圖 來源: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官網)

胡懿娟,本科就讀於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博士畢業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回國前任美國Emory大學教授。2024年7月,胡懿娟加入北京大學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她的研究專注於統計學、微生物學和遺傳學的交叉領域,致力於解決實際的生物醫學資料分析問題。
據介紹,胡懿娟攻讀博士期間,正值對人類基因組展開大規模人群佇列研究的高速發展期,許多統計學家都投身於遺傳統計研究。美國在這一領域大力投入了十餘年,儘管取得了豐碩成果,但逐漸發現僅靠人類基因組難以全面解釋人類特徵和疾病的成因。
後來,科學家們關注到,可將人體微生物組視為“第二基因組”,為研究人類疾病與健康打開了新的大門。作為統計學家,胡懿娟意識到微生物組學資料較人類基因組資料更為複雜,且缺乏相應的統計方法。此外,微生物組更具可調節性,能夠更直接地應用於疾病干預。這些特性激發了她對微生物組學的濃厚興趣,促使她投身於這一新興領域。
胡懿娟表示,北京大學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BICMR)是一個極高的平臺,在全國數學相關領域中具有引領作用。能夠在這裡與眾多著名數學家共事,她深感榮幸。BICMR的管理理念開放、自由,幾乎沒有限制,讓人充滿幹勁。
胡懿娟說,在BICMR不僅能極大推動研究工作,也讓她欣喜於能參與培養中國最優秀的年輕人才。“最重要的是,北京大學是我的母校,在我心中,它是最美的校園。BICMR擁有獨特辦公環境,每次置身其中,我都為這份古典之美所陶醉,流連忘返。”


胡懿娟(資料圖)

胡懿娟還對同學們提出了學術上的建議。她指出,許多數學學院的學生往往認為,科研就是數學家獨自冥思苦想,極其抽象。實際上,隨著數學分支的日益多樣化,很多偏應用的領域需要與其他學科(如醫學)交叉融合,這會帶來許多有趣且接地氣的元素(如醫學知識、醫生合作者)。與此同時,也需要具備很多非數學的技能,如人際交往、程式設計、讀寫和演講能力。 “對於生物統計學領域的年輕學者,可以在導師的指導下參與合作,透過多聽、多思考、多提問,試著將自己置於導師的角色,以此學習和成長。”
據官網介紹, 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成立於2005年,是一所由國家出資建設的數學研究機構,屬北京大學獨立設定的教學科研單位。辦公區坐落於北京大學未名湖畔的鏡春園和朗潤園,由全齋、懷新園、懷寧園等7座中式仿古建築構成。北京數學中心致力於數學學科的前沿問題研究、培養新一代世界級數學家,為促進數學思想和成果的交流提供平臺。
— THE END —
本文選自光明日報、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BICMR、人民日報等。

MORE

灼見熱文 

◐◑為什麼養豬場不能穿自己的內褲?
◐◑現實版的“我當縣長縣長是一把手,我當書記書記是一把手”
◐◑安九熊攀附孫志剛:得知孫志剛妻子行程後,“精心”謀劃安排,親自接待,多次陪孫志剛回湖北老家過年或到家中拜年,共送60餘瓶茅臺!
◐◑加州山火對比重慶,讓美網友破防
◐◑家人在香港親歷電詐,詐騙細節和洗腦程度令人震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