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財政部日前最新資料顯示,美國國債總額首次突破36萬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資料顯示,美國2024財年償還債務利息的支出,相比上一年增加了2400億美元,已超過國防開支和醫療保險支出。
報道稱,自2023年9月突破33萬億美元后,美國國債增長速度急劇加快。2024年內,國債規模先後突破34萬億、35萬億美元大關,到11月底已躍升至超36萬億美元。
先上結論,美國國債規模增長即將進入快車道,大家對此要有心理準備。
1、美國國債在今年1月初達到34萬億,用了接近7個月,到7月底才增長到35萬億,但只用了三個半月,到11月中旬就升到36萬億,增長速度大大加快。我的觀點是,之前民主黨政府是判斷特朗普不會上位,下一個任期4年手拿把掐還是民主黨的,所以並不想把國債弄太高,要預留政策空間。
但在特朗普形勢一片大好,藍營兵敗如山倒的情況下,民主黨大大加快舉債速度,儘快把錢應花盡花,留個爛攤子給懂特朗普
。
2、帝國走下坡路時總需要一個掌舵人來踩下油門,大英帝國是丘吉爾,大美帝國就是特朗普。兩人的相似點,除了都是胖子,都幾起幾落,手段強硬,意志堅定以外,最大的共通點就在於,兩人的政策出發點都是本國霸權天下第一,可以為所欲為,想怎樣就怎樣。
但真實的國家實力卻又支撐不了他的宏圖大略,所以各種騷操作往往以一地雞毛收場。我對特朗普未來的四年執政成績持悲觀態度,我認為他將一事無成,
主要的戰略方向無論是中美對決、俄烏戰爭、巴以戰爭、製造業迴流、驅逐非法移民、打擊LGBT,都很難做出像樣的成績。
3、但是特朗普的多頭出擊,一定會帶來更大規模的舉債規模,要花錢的地方太多,而能省錢的地方几乎沒有,不靠舉債靠什麼?
為什麼特朗普現在想要搞定鮑威爾和美聯儲
,要達成行政司法立法,以及鑄幣權四權合一的空前成就,不就是因為老鮑不肯配合他降息和無限QE的策略嗎?至於他委任馬斯克來削減政府開支,拜託,美國政府不是特斯拉,利益集團盤根錯節,真以為馬斯克一個外來戶能搞定美國政府的2000多萬公務員?看著吧,過幾個月馬斯克要麼主動走人,要麼被自殺,或者主動妥協,開掉一些底層崗位交差算球。
4、那麼美聯儲會不會配合特朗普呢?我認為最終會的,鮑威爾現在也就是待價而沽,最終是會和特朗普妥協的。美聯儲在特朗普第一個任期就最終妥協大舉降息發債,第二個任期也必定如此。原因很簡單,
美國國債早已進入旁氏階段,最終暴雷只是時間問題,而何時暴雷則主要取決於美帝的實力,和藍星各國對美帝的信仰
。美帝混得越慘,就越是要維持一個華麗的花架子,越是要和中國死磕,絕對不能讓外人看出它的外強中乾。
要維持這個架子就得花錢,
而且隨著帝國末日臨近,行政效率越發低下,花錢還得越來越多。
美聯儲本質和特朗普是一條船上的貨,共同的目標就是維持美帝這個花架子不倒,而
對特朗普而言,這是他最後一個任期,完全不需要考慮長期因素。所以儘可能借最多的錢,花最多的錢,在各個戰略方向孤注一擲
,哪管下臺後洪水滔天,就是他的最佳策略。更何況在他心裡,美國永遠是藍星第一,就算國債到50萬億,100萬億又怎麼樣,美國霸權永不倒。
正是基於上述分析,我認為特朗普上臺後,美債增長將會大大加速,在2025年底前就可能突破40萬億美元,四年任期內必然突破50萬億,這樣巨大的債務藍星無人買得起,一定是美聯儲直接收購,也就是無限QE,疊加他的減稅和降息、關稅政策,美帝史上最恐怖的通脹狂潮已經箭在弦上,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重要提示!!!
最近不少讀者反映,訂閱號列表裡看不到斐君文章了,問我是不是停更了。其實不是,因為微信公眾號又改版了,如果您不是斐君觀點的“星標”使用者或常讀使用者,就收不到斐君推送的文章了。這意味著,您可能隨時和斐君失聯。
而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星標”斐君,操作很簡單:
1.點選文章標題下方的藍色字“斐君觀點”,進入公眾號首頁;
2.點開右上角的“…”
3.點“設為星標”。
就可以啦。煩請設定一下,我們相約不走散。
——全文完,想看更多精彩原創好文,敬請關注“斐君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