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滿滿乾貨!7天6晚自由行,零外語基礎玩轉日本

CHH ID:wygoioull
小孩今年高考,身處內卷大省,高三這一年不管是他自己還是我們作為家長的,都是身心俱疲。高考完第三天就帶上他去日本玩了一圈,攏共7天6晚,全程不跟團自由行,主打個徹底放鬆(其實比在家還累,天天都是暴走 3W步)。

這次日本行是我的第一次出國之旅(小孩幾年前和他媽跟團去過 一 次),攻略前期做了不少,如果你也厭惡跟團遊,但又擔心出國旅行交流不便的話,相信這篇遊記會解除你不少顧慮。

出行準備

【出行物品】:像什麼衣物、護照、充電寶、自拍杆之類的就不說了,反正按自己需求準備就行。雨傘 / 雨衣儘量帶上,日本的天氣變化還是挺大的,像我們最後一天就是全程雨中。

重點,將各類資料(比如護照、預約通知書、住宿預訂單等等)做一份電子版單獨存放在手機裡,方便調閱,比如像我這樣。



▼除了護照身份證之類的重要物品,記得出發前一定要在國內就把過境 QR 碼準備好!

Visit Japan Web是日本官方所推出辦理入境手續(入境審查、海關申報)時使用的網路服務,也就是俗稱的 QR 碼,過境的時候出示給工作人員,直接秒過,填寫地址



▼如果沒做這個步驟的話,就只能在現場填寫,繁瑣不說,填寫的時候也沒有參考模版,特別是看著同機人員都在快速過關,心情會變得相當焦躁。





▼這裡就是 QR 碼快速過關通道。





▼【通訊】流量卡可以直接搜微信小程式“億點連線”,我是直接買了7 天 / 1GB 流量,出行導航足夠,如果刷影片把流量刷爆了也還能繼續用,不過就限速 128kbps。

PS:淘寶買會便宜點



▼日本的 WiFi 覆蓋的不錯,室外基本都能搜到免費的 WiFi 訊號,室內更是全覆蓋。休息的時候找個地直接連上刷影片,相當方便。





注意!

沒有開通國際漫遊的話,國內的手機號收不到簡訊電話的,說起來影響也不大,微信可以直接溝通,

但是!遇到特殊場景比較容易抓瞎。

比如到了日本後我把手機換成了 iPhone,登陸很多 APP 收不到驗證簡訊,所以出國後要換手機的話一定記得在國內登陸好。

▼還有個比較坑的場景,日本機場和大部分酒店都支援行李寄送服務,離開 A 酒店時可以委託把行李寄送到 B 酒店,這樣可以保證輕裝出行。這個服務需要填寫份寄送表,必須留上聯絡電話,流量卡不支援電話,國內的電話又用不上。我們最後一天需要換酒店就遇上了這個場景,最後是拖著行李箱來到鎌倉,在車站的寄存櫃放的。

PS:日本的繁華路段或者高鐵出站口都有行李寄存櫃,這方面還是挺方便的。



既然說到 APP,也分享點個人經驗

首先,手機強烈建議使用 iPhone

一 是安裝 APP 容易,國內的安卓手機不是不能用,但很多國外的 APP 在應用市場搜不到的,只能用安裝包的形式安裝,使用也不如 iPhone 絲滑。

二 是 iPhone 可以直接繫結 Suica (西瓜卡),這是 JR 東日本旅客鐵道發行的電子乘車 IC 卡,可以理解為支付寶的乘車碼,不管是電車還是地鐵直接刷就行,餘額不足也可以直接充值,相當方便。

而且,Suica (西瓜卡)適用範圍相當寬泛,除了交通工具,幾乎日本的所有花銷都能用它支付。



▼其次,推薦幾個常用的 APP,基本可以覆蓋衣食住行購物交通了。

Google map:國外導航首選這個,功能與高德地圖類似,也會顯示出行所需時間,和乘坐交通工具的出發時刻表,甚至還能查詢附近美食,強推。

換乘案內:日本地鐵線路複雜,它的作用就是查詢地鐵,電車路線。其實多坐幾次公交地鐵這玩意就用不上了,看看 Google map 顯示的下一站直接坐就行。而且日本的交通標識還是挺醒目的,幾乎不會坐錯。

Suica 西瓜卡:便利店、自動販賣機、乘坐公共交通都可以用,只需手機刷一刷就行。

Google翻譯:不懂日語人士必裝 APP,可以即時翻譯文字,也支援拍照,語音,和日本人溝通用它就行。

Xe Send Money & Currency:都知道日本匯率一直在跌,用它可以即時查詢匯率。比如日本很多店鋪都支援微信支付寶,用這兩者付款可以做到即時匯率兌換,比提前兌換來的划算些。

payke:掃商品條碼並自動翻譯中文,一 是方便快速瞭解商品型別,二是可以檢視該類別中口碑最好的商品,購物狂必備。

食べログ(Tabelog):日本的美食點評網站,我用的不多,這幾天都和小孩瘋狂暴走,吃的也比較簡單,經常都是快餐,衝著美食去的朋友可以用上。



▼行李方面因為考慮到寄存,加上夏季衣物也不多,所以我們就帶了 一 個 28寸 的行李箱(需要辦理託運),小孩日常背個雙肩包,放點水、充電寶之類的雜物,我背了個斜挎包,主要是裝護照、身份證之類的重要物件。





▼行李箱是地平線8號的大旅行家系列,外形方面是相當有辨識度,醒目的黃黑撞色。雙拉桿設計為與箱體等寬,這樣可以將受力平均分配,避免因為行李過重左右搖晃的隱患,同時還大大擴寬了箱體內部的容量,比平臺行李箱多出13%的空間。箱外殼材質為高強度防刮德國進口純PC,表層還加入了蜂窩狀霧面微凹紋理,光澤感十足。28寸的大容量,足以滿足一家出行5天以上的行囊,

尤其是黑黃這個配色,醒目感十足,每次去取行李的時候一眼就能找到自己的箱子。



▼特別點贊標配的滾輪,質量超級好,滾動順暢彈性足,可以適用多種路面,TPE 材質相對來說靜音效果也很不錯,也是行業內首個獲得國際SGS的靜音輪認證品牌。

尤其是最後一天,需要拉著行李箱到鎌倉,而日本的有些地鐵站沒有電動扶梯的,需要提著下臺階,偏偏裝的東西又多,我是直接拖著它下了幾十級臺階,滾輪 P 事沒有,主打個耐造。



▼揹包是地平線8號 MOMENT系列,這也是我經常揹著出門的包了,造型簡約大氣又不乏時尚感。揹包面料使用的織物屬於環保素皮,兼具了皮毛的順滑和毛絨的溫暖觸感,同時還擁有優秀的防水防油汙功能,柔韌有彈性不易破裂。





DAY1 四川 – 上海 – 東京

▼我們是從四川自貢出發,加上為了省錢選的轉乘,行程相對來說較為複雜,中間還涉及到行李轉運,所以我們是前一晚高鐵上的成都,在天府機場附近住了一晚,第二天直飛上海浦東,在這裡轉乘的國航飛東京成田機場。

PS:國航的行李託運長、寬、高 三 邊之和不得超過 158 釐米或 62 英寸,重量限制在 20kg 以內



▼日本的時差比中國快一小時,到達的時候天已經完全黑了,快速過關,坐天空線(Skyliner)直達上野。





▼酒店是在國內就預訂好的,含成田機場到上野站的套票。天空線相當於國內的機場特快,如果單購也得 100+。不過我們預訂的 APA 酒店送了成田機場到上野站的套票,下了飛機直接用二維碼在售票機領取即可。





▼天空線是大部分國際遊客首選路線,直達東京市中心的日暮裡,從下機後就有完整的路線指引,一 小時有 三 班執行,單人獨坐。





▼出發前記得在機場購買地鐵三日券,可以提前在微信小程式買好,機場直接領取即可。

地鐵 三 日券可以無限搭乘所有東京 Metro 地鐵及都營地鐵線路,實測覆蓋了本次行程所有地點,特別方便,完全不用去研究地面交通工具了。
使用時間是從第一次使用開始 72 小時內有效
三 日券最好在機場領取,雖然市區內也有,但是隻有大型地鐵站才能領到,找起來挺麻煩的。



▼成田機場下飛機就是滿店的扭蛋機,小孩感覺來到了天堂





▼預訂的 APA 酒店在上野,下圖是高鐵站出來的第一眼,也是我真正見識到日本的第一眼,很符合我心目中的日本。





▼前往酒店的路上要穿過幾個街區,一路走過去全都是居酒屋。而且能看出都是日本上班族在小酌,桌子也是擺到了路邊上。看了下,每桌點的菜不多,主要都是喝酒。日本的習慣是下班必須要去喝幾杯,直接回家的人會被視沒有前途的表現。





▼甚至還看到幾家站著喝酒的立式居酒屋,這是真的有點厲害了。本來想拍幾張的,但是好多人坐在路邊上喝酒,我拖著個行李箱一看就是外國人,拍照挺尷尬的,網上搜張圖大家理解下吧





酒店入住出示二維碼就行,會英語的話可以直接交流,不會也無所謂,用翻譯軟體也能搞定。

這裡必須強烈給孩子點贊,學校教的英文基本可以和對方正常交流。然後就看到一個很尷尬的場景,服務員畢恭畢敬的對我說了一連串英文,我就呆呆的看著小孩,小孩再和服務員進行交流。

▼酒店房間徹底讓我理解日本的狹小,通道基本上只能單人通行,行李箱要是攤在地上盥洗間都進不去。而且就這樣的條件算下來也差不多 600 / 晚,總體來說偏貴。不過考慮到地處繁華路段,出行的時間也算是旅遊旺季,加上送的車票之類也就這樣吧。



▼浴室和衛生間是一體的,也是小的不行,裡面只能站一個人。

浴缸與其說是浴缸,不如說是浴桶。不過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各種設施都還挺到位的



▼門背後有樓層分佈圖、煙霧防護袋。

重點是下面那張綠色的清掃卡,如果第二天出門前沒有將它貼在外面,保潔人員就不會來清掃房間



▼看了下房間配備的電視,好嘛,還是海信的,大中華威武!





▼比較牛掰的是,酒店還提供了色色的片子,不愧是亞洲 SQ 之都





DAY2 皇居 – 東京大學 – 淺草寺 – 晴空塔

▼日本天亮的很早,7點基本上就晴空萬里了。

一大早就從酒店出發往地鐵站走,再次穿過幾個街道。

清晨的日本街頭人少了很多,比較讓人意外的是,昨晚這幾個街道人聲鼎沸,餐桌也是搭到了外面,但白天的街道並不髒亂,也沒有出現汙水橫流的場景。不知道是店家收攤後進行了打掃,還是日本的環衛工給力。



▼走在清晨的日本街頭,突然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多走幾步,這種感覺越發強烈。

經過第三個街口時,我突然知道這種感覺來自哪裡了



▼這他喵就是如龍的場景復刻啊,尤其是每次轉過街角的時候,簡直和遊戲場景的感覺一毛一樣。桐生一馬、春日一番,這些熟悉的名字突然就跳出來了!





▼今天第一站是皇居,坐地鐵到丸之內線【東京站】,定位到桔梗門,步行大概5分鐘,兩邊高樓林立,很有現代化都市的氣息,不過感覺這裡都是辦公樓





▼結果導航導錯了,這個門是不開放的,工作人員指導我們右轉





▼這次就對了,桔梗這名字好熟悉,第一時間總是想到犬夜叉





▼皇居參觀不需要花錢,提前在網上預約,憑收到的郵件提前半小時到桔梗門集合,驗證資料後由工作人員帶到集合廳等待。

這裡就是等待的區域,不過太陽很大,大家都跑到旁邊的陰涼地去了



▼比較坑的是,所有等待參觀的人分為兩類

一類是我這樣進行了預約的,一類是沒有預約的,兩種團體會發不同顏色的身份牌,

網上說預約的可以到建築內部進行參觀

但是,我發現所有人參觀的路線都是相同的,也都進不了建築內部

也就是說,兩種人群除了身份牌顏色不同,完全沒有區別



▼工作人員帶路進入內部





▼所有人都匯聚到大廳,首先是工作人員宣讀遊覽規範,然後就是歷史以及榮譽之類巴拉巴拉的。

廳裡面人數大概在 100 左右,老外居多

上完課出來就是分組,不同語種跟隨不同導遊,像我們就是跟的中國話導演。這時就能看出人數了,的確中國人不多



▼富士見櫓,櫓相當於中國的箭樓,富士見櫓的意思就是在這個箭樓上可以望到富士山。這個建築是江戶城內最古老的 三 層櫓樓,也是歷史上存放兵器的地方,樓建得比較高,基本上到哪都能望到它





▼蓮池參集所





▼建於 1935 年的宮內廳,曾在 1952 年到 1969年 期間被臨時作為天皇居住的宮殿使用。樓房只有三層,看上去空空的。





▼前往宮殿東苑的路上,據說這條路秋天來相當震撼,漫天紅葉

這條路給我最大的印象就是烏鴉多,一路走來都是“啊”“啊”的叫聲,剛聽到就讓人煩,後面叫的愈發慘烈,直接把這個團的人給整笑了。

還有些小孩一直在學烏鴉叫,逗得烏鴉們此起彼伏,叫聲震天

對了,烏鴉在日本是吉祥的象徵,和中國是完全不同的。



▼這就是日本的皇居,只能在外面看,內部是進不去的。

講真,這建築對於普通人來說相當大氣,但作為皇帝居所可以說是簡陋了

話說回來,人家能做到免費遊覽,還給配了導遊,這就相當良心了。

不像國內,隨便個景點都收費,前天去北京,就是爬爬鼓樓都得收費。



▼皇居頂部的“鳳凰”避雷針,當天太陽實在太大,完全照不出屋頂本色





▼這是正門的石橋,也被成為眼睛橋,二重橋。它是兩座重疊的橋,一鐵橋、一石橋。1945年日本天皇在這裡宣告投降,也宣告了抗日戰爭的勝利!此橋是皇居廣場有名的觀光地標。





▼皇居出來直奔東京大學,不用門票直接進





▼進門就是上野英三郎的銅像,旁邊是忠犬八公





▼校園景色,綠化覆蓋的挺好





▼口渴買了瓶飲料,感覺是奶味飲料,略帶酸味,解渴一流,口感也不錯,我看見好多日本人都喜歡喝這個





▼三四郎池,原名“心字池”,夏目漱石著作名品《三四郎》,這裡就是書中男女主人公第一次見面的地方,東大的人氣之地。

不過講真沒有太驚豔的地方,唯一印象就是旁邊烏鴉也不少,“啊”“啊”的叫的人心煩。



▼快中午了,直接來到東大食堂打卡





▼安田講堂地下一樓的中央食堂,最具代表性的人氣料理便是這碗通紅醒目的赤門拉麵。以東大景點之一的赤門命名,是一款無湯汁的勾芡羹面。將豬肉與泡菜、豆芽菜、蔥、高麗菜、木耳、紅蘿蔔等蔬菜炒過後製成芡汁,淋在拉麵上。口感相當爽滑,很值得一試。





▼吃完飯繼續在校園逛,突然內急,看到路上有個警察在協調交通,直接利用翻譯軟體進行詢問。

對方相當熱情,領著我們穿過街口來到一棟樓房,指著二樓示意上面就是。

對了,我發現日本的公共衛生間全都標配的 TOTO 馬桶



▼出來才發現這是東大法學部





▼一樓還有個書店





▼接下來直奔淺草寺,這也是東京地標之一,

在這裡可以感受江戶時代的氛圍。這裡有太多可看可玩的地方,如雷門和五層寶塔,還有熙熙攘攘的小巷和仲見世通的特色商店。



▼寺院的大門~雷門,門前懸掛的巨大的燈籠,遠遠可見,非常醒目。

門口很多人打卡,不過感覺穿和服的都是外國人



▼兩邊全是鋪面,這哥們站中間一直不挪地,也不嫌曬得慌





▼傳說在公元 628 年,漁民在隅田川中發現了一尊觀音像,於是建造了淺草寺來供奉這尊神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寺廟的主殿被毀過無數次,皆由日本各地的民眾捐款重建。主殿內供奉的就是這尊觀音像。





▼日本特別喜歡抹茶,這幾天抹茶飲料,抹茶冰淇淋是吃了個飽





▼路上發現個郵筒,好有年代感





▼下一站晴空塔,634米自立式電波塔,東京的地標建築,

塔高 634m,也是世界第二高塔,僅次於迪拜的哈里法塔。

比較厲害的是,如此的高的高度佔地僅僅 50m,而這樣的結構卻擁有支撐 36000噸的重量和抵禦強風、地震的最新制振機能“心柱減振””。

晴空塔塔體外側為桁架結構,內側是一個設有樓梯和電梯的鋼筋混凝土圓柱——心柱。心柱下部三分之一是用鋼材固定的,上部三分之二為可動區域,透過液壓緩衝器與塔體聯結。由於構造上的差異,心柱會略晚於塔體搖擺,二者的力相互抵消,從而減小晃動,這便是晴空塔的抗震機制。

事實上,在2011年3月11日的東日本大地震中,東京震度也達到了5,但處於建設中的晴空塔未發生任何問題,並於一週後設置了避雷針,完工時高度達到了634米。負責構造設計的日建設計公司小西厚夫先生胸有成竹地說:“我們發現,不僅東日本大地震這種搖晃劇烈的長週期地震動,(心柱減振)對直下型地震動那種頻繁的晃動也具有減振效果。”



▼遊覽需要提前在微信小程式購票,不過到了現場再買也來得及。

營業時間:10:00-21:00(週一~五)10:00-22:00 (週六)09:00-21:00 (週日)

費用:天望甲板2100日元、天望甲板+天望迴廊3100日元.

登塔需要坐電梯,據說這也是日本最快的電梯,約50秒就抵達350米的天望甲板



▼電梯出來就是主觀景臺了,360°大全景風景。有透明玻璃地板和咖啡廳,登塔瞭望,整個東京一覽無遺,景色相當震撼





▼晴空塔內部





▼鏤空的地面,這高度著實讓人心悸





▼晴空塔下面是個很大的商圈,有超過300多家商鋪;很適合吃逛

夜晚的晴空塔還會根據場景變換顏色

PS:晴空塔採用的全 LED 照明,別說放在 12 年前,就是拿到現在來說都是相當罕見。當時 LED 照明才剛剛起步,晴空塔的建造對其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也確立了很多技術規範。自此之後,很多建築開始將 LED 照明作為主力燈源,這也算是晴空塔的一大貢獻吧。



▼晴空塔周圍水流環繞,兩邊可以通行,中間有橋,遊客也不多,相當適合散步、拍照





未完待續

拍照太多,感覺還沒怎麼寫就一大堆內容了,本文就此打住,後面還有銀座、鎌倉、秋葉原的內容,尤其是秋葉原,模型手辦拍了一大堆照,感興趣的朋友等我下一篇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