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這麼一瞧,這是有備而來啊!把市場和消費心理拿捏得那叫一個死。
一個多月前,國補擴容,手機等硬體產品可謂久旱逢甘霖,國補政策落地後,智慧手機市場迎來久違的大增長。
資料顯示,國補落地後的第一週,中國智慧手機的銷量同比增長了近 65%,達到了950多萬部。

而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波瘋狂的上漲中,中高階機型領跑,比如春節期間,4000至6000元價位手機銷售量同比增長高達108%。
就這麼一個跳板,國產品牌們煎熬了多年的衝高戰略眼看就要落袋為安,可萬萬沒想到,半路殺出一個不按套路出牌的iPhone,給中高階市場來了一招釜底抽薪。
比如今天的一條熱搜,非常有意思——「iPhone13跌至半價後銷量暴增10倍」……

據媒體報道,在新一輪的激烈競爭中,各大品牌紛紛降價,蘋果也不例外,尤其iPhone13系列,降價加上國補,價格直接對半砍了,跌到了歷史低點,僅為2800元起。
而根據蘋果最新發布的2025財年Q1財報,蘋果當季營收創下歷史新高,達到1243億美元,這主要得益於軟體服務以及iPad、Mac等硬體產品的強勁表現。
自然,這裡面也有iPhone13老機型的貢獻,但小柴掐指一算,這款手機應該是四年前的產品了?按照如今日新月異的科技革命,稱這款產品為古董機,不為過吧?
而4年前的產品,還有這般戰鬥力,著實讓不少吃瓜群眾意外。






如果這款機型是蘋果老使用者買的,這麼說似乎沒問題,但問題在於,現在買iPhone13的,怕不是蘋果老使用者,而是蘋果用老古董降價,玩了一波新使用者的啟用。
當然了不管怎麼不理解,資料不會撒謊,iPhone13銷量暴增10倍背後,自然是一個個實際行動攢出來的。
雖然說,一眾旗艦產品依然保持著一年一更的迭代頻率,但在影像之外,其他的升級對於大多數消費者來說,似乎並沒有那麼重要,包括AI在內,目前來看,並非剛需。
從這個角度來看,三千左右入手一臺iPhone13,價效比還是非常高的。

此外,IDC資料也顯示,中國市場智慧手機的平均售價(ASP)大概為3480元;且同時,資料還顯示,三千元以下的產品在整個市場份額最大。
這幾組資料共同指向的是,國內智慧手機市場的主要購買力大概在三千元左右,而這個核心的購買力群體,在過去是「夠不到」蘋果產品的。
背後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國產品牌們這個價位的產品使用者流失了。此刻,似乎能明顯地感受到,安卓陣營品牌們集體的怒吼:你這個渣男!
當然,更客氣的是,蘋果拿出的還是一個四年前的老古董,就稍微清一下庫存,使用者就上趕著跑來了,順便讓一眾國產旗艦不得不一邊失血,一邊賠笑臉。
而為了應對這一局面,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國產品牌紛紛慌了,中高階機型開始排著隊降價,小柴隨後去官網對比了下,國產中高階產品降價幅度也是非常大,最高降價高達2500元。
當然,更侮辱人的是,明明咱們的國產品牌在溫水煮青蛙式的一波波漲價潮中,眼看著要站穩腳跟,從蘋果三星手裡搶利潤了,但萬萬沒想到竟然被蘋果一部四千前的機型,打的潰不成軍。
事實上,大家都知道的,國產手機品牌們在智慧手機市場可以說非常難,尤其是高階市場,明明每年智慧手機市場創新的驚喜,都被一眾國產品牌承包,比如摺疊屏、端側AI、晶片、影像……
而如今,蘋果卻拿著一款四年前的產品在市場表誠心,一刀刀下去,讓一眾國產品牌集體破防失血,陪著打價格戰,這一刻,國產品牌們的高階戰略,又顯得搖搖欲墜了。
此刻,國產旗艦機發佈會上吹上天的那些創新,被蘋果一款四年前機型降價的熱搜搶光流量,是多麼的反差與割裂。
那麼從這個角度來看,蘋果降價雖然消費者拿到了實惠,但對國產品牌高階戰略來說,無疑是一場精準絞殺。
顯然這輪絞殺中,誰能跳出「拼引數-漲成本-被降價」的死迴圈,誰才能活到下一集。畢竟,使用者不會為「國產情懷」買單,只會為「真香體驗」掏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