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人想到,特斯拉和蘋果——兩大全球炙手可熱的科技公司的崩塌,始於特朗普宣佈的“對等關稅”的政策。
自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宣佈以來,兩大公司的股價先是斷崖般下跌。蘋果4月3日以來累積下跌近23%,市值蒸發了約7700億美元。特斯拉4月3日以來累計下跌近12.84%,市值蒸發超1000億美元。
而4月9日,美股盤中,迫於壓力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又在社交平臺發帖表示,已授權對部分國家實施90天的關稅暫停措施,在此期間大幅降低關稅至10%。美股又瘋狂上漲,蘋果和特斯拉股價又兩位數的回升。大起大落之間,作為特朗普政府的“智囊團”的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和剛剛完成對中國市場的走訪,進行了一波主動示好的蘋果CEO蒂姆庫克,不知道現在作何感想。
股價動盪之外,一切已經變了。兩大強烈依賴全球供應鏈的科技巨頭都是在關稅政策上被迫栽跟頭。關稅政策使得全球供應鏈的秩序重塑——不得不依賴中國供應鏈的巨頭,被特拉普政府強行加徵貿易關稅,致使產品成本提高,需求減弱。分析機構預計銷量也將縮減。
根據投行WedBush測算,若在美國生產,iPhone的售價最終可能會高達3500美元——約2萬元人民幣一臺。
而根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資料顯示:2024年,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前五名類別,智慧手機佔據出口總額的9%、筆記型電腦佔7%、電池3%、玩具2%、電信裝置2%。

在中國出口到美國市場的智慧手機中,蘋果iPhone的佔比很大,雖然中國科技公司少有在美國開展業務,蘋果也並非中國品牌,但這些手機是由中國代工廠組裝後出口。蘋果的iPhone主要由中國代工廠(如富士康、和碩等)組裝,再出口到美國,儘管近年部分產能轉移至印度、越南,但中國仍是主要供應地。
中國也是全球最大的筆記型電腦生產國,也是美國筆記型電腦進口的主要來源地。根據近年資料,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筆記型電腦佔美國進口總量的70%~80%,部分年份甚至更高。全球約80%的筆記型電腦由中國生產,主要代工廠集中在長三角(如江蘇、上海)和成渝地區(如重慶)。美國市場依賴中國供應鏈,即使部分產能轉移至越南、泰國,中國仍是核心生產基地。
引用Evercore ISI最近的一份報告估計,中國約佔蘋果生產能力的80%,大約90%的iPhone、55%的Mac產品和80%的iPad都是在中國組裝。

最新增加的稅率對於不同類別的產品有對應稅率演算法。
例如,蘋果過去延用20%的關稅政策,在美國宣佈對華加徵34%的所謂“對等關稅”後,最終來到54%的關稅稅率。這使得蘋果製作一部手機的成本增加。根據美國媒體計算的資料,蘋果公司製作一部手機,成本大約580美元,而增加後的稅額將達到296.86美元。據摩根士丹利預測,這一輪關稅成本給蘋果公司帶來的損失可能高達每年330億美元。
這同時意味著:如果蘋果將成本直接轉嫁給消費者,那麼預計蘋果的需求也將會降低。
特斯拉在長達數年的時間內構建了一條強悍且穩定的中國供應鏈。特斯拉麵臨的情況會好一些——它在全球擁有中國、美國和德國等不同地區的工廠,但特斯拉北美目前仍直接向中國供應鏈進口核心汽車零部件,包括電池、壓鑄件等核心零部件。
不過,汽車包括其供應鏈產品的稅率規則會相對複雜。
比如,特朗普政府曾展示的“對等關稅”圖表顯示,對中國的“對等關稅”為34%,對歐盟20%,對英國10%。但“汽車”類別不受“對等關稅”圖表約束。3月26日,特朗普簽署的行政令顯示,宣佈對所有進口汽車徵收25%關稅,並稱汽車關稅將會是永久的。相關措施已於4月2日生效。
但進口汽車零部件將從《聯邦公報》通知中指定的日期起開始徵收25%的關稅,該日期不會遲於2025年5月3日。汽車零部件類別獲得了一個月的豁免期。
汽車關稅涵蓋了汽車、輕型卡車、發動機、變速器、鋰離子電池以及輪胎、減震器和火花塞電線等較小的零部件。業內普遍認為,此次新政的打擊面非常廣。

最新的訊息顯示,特朗普最新的104%的關稅政策已經在4月9日生效,但分析人士認為,這樣不斷增加的測算已經毫無意義。
一名汽車供應鏈人士對矽星人Pro表示,“其實沒那麼複雜,只需要簡單算一筆賬就可以知道,如果利潤率已經少於新增加的關稅比例,那麼這些供應鏈的公司就沒有必要再繼續做賠本買賣。”
這位人士表示,關注企業的年報就可以發現,中國汽車整車企業的普遍利潤率平均在5%左右,汽車供應鏈涵蓋傳統零部件(發動機、底盤等)和新能源三電(電池、電機、電控)等,利潤率則差異顯著——比如傳統零部件企業諸如壓鑄件和塑膠件企業為3%到8%,動力電池大概在10%左右,電機/電控等零部件也在10%以下。
“這都會影響他們的供應意願。”
據矽星人Pro瞭解,依賴全球貿易的科技/汽車公司們基本都準備了大概兩種方案。一個是由企業兜底,將成本吞進肚子裡,依然和供應鏈完成過去的採購,將是否調整售價作為短期考慮的因素。另外一種趨勢是,供應鏈企業已經開始擔心對供應商要求苛刻的企業要求他們自行兜底,但這樣的方案下,如果利潤難以繼續維繫,供應鏈傾向於停止發運,等待關稅政策的繼續調整。
特朗普這次強行的“關稅政策”正在把全球貿易搞得雞飛狗跳。多家汽車公司也停止了向美國出口車輛。比如英國汽車品牌捷豹路虎自4月份開始就暫定從英國向美國出口車輛,他們聲稱這是一種“短期暫時”的處理措施,同時他們將繼續觀察政策制定中長期的對應策略。
蘋果趕在關稅新政實施前,已經派出五架飛機空運iPhone,將蘋果產品緊急運往美國。
受美國新關稅政策影響,雷蛇暫停了其在美國的Blade(靈刃) 16和Blade 18遊戲筆記本的銷售。
對於蘋果和特斯拉來說,供應成本是優先要解決的第一要素,但現在也不可能馬上將中國供應鏈替換到美國本土。不止汽車和3C產品的供應鏈,關稅新政也正引發著各行各業的“搶運潮”、“停運潮”和“漲價潮”。這場由特朗普政府引發的“關稅之戰”正在摧毀著倡導和依賴全球貿易的公司們,也不只是蘋果和特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