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譏諷闞麗君,說她連個孩子都沒有,其實低質量的婚姻不如高質量的單身。現實中多少人因為頂不住壓力,為了結婚而結婚,結果將生活過得一塌糊塗,才幡然醒悟:生活不是過給別人看的,幸福的標準也不該由他人評判。
富書作者:凌霄
來源: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原創
收聽音訊見留言區
央視有過這麼一位主持人,曾經的央視一姐倪萍見了都要叫她一聲前輩。
她曾連登三屆春晚,紅透半邊天。
她就是闞麗君,國家一級節目主持人。

那時,我國的主持人員還不叫主持人,叫報幕員,工作就是簡單地報一下節目名稱,是她改變了主持方式,因此被譽為“中國主持第一人”。
然而,“故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
她這一生開了多少“先河”,就遭受了多少次排擠。

闞麗君1959年出生於黑龍江,父親是中國第一代飛行員,後來任哈爾濱市標牌廠廠長,母親在稅務局工作。家庭條件極好。
她還有兩位哥哥,作為家中么女,闞麗君極受寵愛。

受父母影響,闞麗君從小就想成為一名軍人。但是父母都覺得軍人過於辛苦,不贊成她走這條路,阻攔了她當兵的夢。
闞麗君覺得父母一點都不理解自己,為此還與父母發生了多次爭吵,埋怨了父母一段時間,後來才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不再執著於當兵,而是將目標放在了曲藝團上。
所幸在才藝上她極具天賦,喜歡唱歌跳舞,人也長得漂亮,又十分勤奮。
天賦加上刻苦,闞麗君很快在唱跳上小有成就,十五歲時已參加多場歌舞表演,在哈爾濱是個小名人兒,於是她想:“以後考進曲藝團,再入文工團也算是完成夢想。”
她向來敢想敢幹,很快就和好友一起去文化局參加考試,當時去了百餘號人,只有闞麗君一人被曲藝團錄取。
這讓闞麗君信心十足,覺得自己就是吃這碗飯的料。

於是,闞麗君滿懷希冀地進入了曲藝團。
結果卻不盡如人意,她發現團里老師教她十分敷衍,學唱了幾年河南墜子,也沒有唱出什麼名堂。
涉世未深的她並不知道老師是驚於她的天賦,害怕教會徒弟,餓死師傅。
雖然不明白老師的心思,但聰慧的闞麗君已經意識到再待下去也是浪費時間,她覺得只有進入文工團,才能有更多的機會,因此,她迫切地想要考進文工團。
老師敷衍就自己摸索,當時僅有的學習工具就是一臺老舊的錄音機,闞麗君不厭其煩地聽、唱,自己模仿學習。
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她開始衝刺文工團,只可惜考了三次,都落榜了。
就在闞麗君心灰意冷,準備放棄時,轉機出現。
1977年,解放軍工程隊文工團來到哈爾濱招募演員。
闞麗君覺得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她自告奮勇,積極表現自己的才能。
她外表靚麗,表演時落落大方,被文工團領導一眼相中。
闞麗君以報幕員身份,參加了“歡迎柬埔寨軍事代表團”晚會,雖然她年紀不大,但在這種場合卻毫不怯場,和男主持配合默契。
姣好的外貌和出色的表現讓文工團領導十分欣賞,直接將她從曲藝團調往文工團。
1980年,年僅21歲的闞麗君被邀請擔任《新星音樂會》報幕員,此次音樂會主打一個“新”字,主要呈現出改革開放後,群眾的幸福新生活。

當時我國的報幕員還只是起簡簡單單的介紹作用,說的話都是固定的,只有“節目開始、表演人員有、節目結束”三句臺詞,既要推陳出新,就要在報幕詞上做文章。
於是闞麗君在報幕時加入了“親愛的觀眾朋友們”“大家好”等詞彙,當時是八九十年代,西方文學剛剛在中國流行起來,“親愛的”這種在情侶之間使用的詞彙用來稱呼觀眾,觀眾反應十分熱烈和新奇。
除此之外,闞麗君還在下一個節目開始之前,介紹節目的創作背景和音樂內涵,讓觀眾在享受了音樂的同時,學到相關知識;
用自己的話概括了表演內容,還用生動的語言將節目串聯起來,增加音樂會的連貫性等。
闞麗君這種耳目一新的報幕方式,打破了報幕員三句話臺詞的陳規,以新穎的方式和觀眾親密互動,讓此次音樂會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盛況。
當時的頭部報刊《人民日報·海外版》《北京日報》《北京晚報》紛紛報道,稱她是中國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主持人。

主持新星音樂會著“泡泡裙”的闞麗君

但是闞麗君的成名之路的背後並非一帆風順,反而充滿了排擠。
時間回到1977年,當年在曲藝團時,屢考文工團不中,後來她被文工團領導相中,調去做了“歡迎柬埔寨軍事代表團”,節目還上了央視。
未透過曲藝團領導的同意就直接參與了文工團表演,還因此大出風頭,這讓曲藝團領導十分不滿,他點名批評了闞麗君,用詞十分嚴重。
從小優秀的闞麗君哪裡受過這種委屈,這讓闞麗君覺得十分屈辱,內心有了些不滿,但她並沒有懈怠工作。每次都以飽滿的熱情和專業的態度對待每一場主持活動。
可她並不清楚,這才是她被排擠的開始。
從那以後,同事和領導對她在言語之間充滿嘲諷,不斷孤立打壓她。
年少的闞麗君還不瞭解人性,不明白他們這麼做是因為嫉妒,她只覺得每天都如坐針氈,工作上的打壓讓她越來越疲憊,只想著快些離開曲藝團。
正所謂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1978年3月,闞麗君被正式調到了文工團。
這讓闞麗君有種重見天日的輕鬆感。

她以為自己“苦盡甘來”了,結果沒想到竟然是從“狼窩”入了“虎口”。
《新星音樂會》的空前成功,讓闞麗君迎來掌聲和名利的同時,也讓她再次遭到同事的嫉妒和嘲笑。
同事們當面非議她,說她“居然說出‘親愛的’這種詞彙,真是丟人現眼”。又說她的“普通話不標準,帶有口音,像個土包子”。
闞麗君的反擊是改正自己的口音,努力學習普通話的發音,不斷參加各種演出主持,鍛鍊自己的口才和發音。
後來她的發音越來越標準,主持功底也爐火純青,讓同事找不到指摘的地方。

但即使這樣,闞麗君還是遭受了不公平的對待,同事之間的幾句擠兌倒也罷了,最讓闞麗君難過的是上級領導也給她使絆子。
每次有節目邀約闞麗君,領導總是以“闞麗君有活動”為由,直接拒絕,只給她接些小演出的活動。
闞麗君問領導為什麼要這樣做,領導說:“你去主持節目,只會讓文工團遭受沒必要的非議。”
闞麗君明白,他們排擠為難自己,一則是因為自己資歷尚淺,不是透過正規考核而是經人介紹進的文工團,他們很不服氣。二則是出於嫉妒。
但是明白歸明白,到底年輕氣盛,闞麗君直接和領導鬧翻,也導致她後面沒有節目可以主持。

坐以待斃不是闞麗君的性格,沒有節目主持,她就去拍戲。
有名氣的加持,她很快出演了電視劇《戀愛的季節》《輪迴》《亂世黃金》等電視劇,反響都很不錯。
但是闞麗君並沒有因此放棄主持,她認為只有站到更高的舞臺,接觸到更優秀的人,嫉妒和排擠才能真正減少。
於是拍戲之餘,她報考了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最終以不錯的成績被錄取。
闞麗君在影視界的成績被央視看在眼裡,加上她出色的主持能力,很快調入央視,在歌舞團擔任副團長,排擠有所緩解。
1989年至1991年,闞麗君連續三次登上春晚,成為著名主持人,廣受觀眾的喜愛,她出色的表現讓春晚為她丟擲了長駐的邀約。
但是幾年的排擠經歷讓闞麗君學會了居安思危,她覺得多一條路總是好的。而常駐春晚就不能再拍戲,於是闞麗君婉拒了。

1996年,闞麗君隨中國音樂家小組訪問紐西蘭演出。
1997年6月30日,在天安門廣場,闞麗君還主持了香港迴歸大型文藝演出。
1999年,憑藉優秀的履歷和出色的表現,闞麗君進入北京電視臺,擔任《名人訪談》《法治中國·中國法治時空》等優質節目的製片人和主持人。
多年來,闞麗君深愛著主持人事業。她手持話筒,先後主持了百餘臺大型節目,曾主持晚會、拍影視劇、唱歌等眾多活動,被稱為“多面手的金牌司儀”。


早期,為了能徹底擺脫排擠,她的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不斷地提升自己。
她堅信,只有自己更優秀,站在更廣闊的平臺才能扭轉局面。
所以,雖然長相俏麗、事業有成的闞麗君從不缺乏追求者,但是從來沒有戀愛過。
除了擠不出時間,還因為長時間的排擠,不敢輕易開始一段親密關係,因為她對人性的惡有著切身的體會,對於想要靠近她的每一個人,不自覺抱著一種審慎態度。
曾經有人向她表白,但在得知對方各方面都很普通時,她立刻拒絕了。
她始終相信,只有各方面都“門當戶對”,才能彼此懂得。
闞麗君也曾去相過親,對方很優秀,硬體與她匹配,兩人也談得頗投機,但是在吃飯時,對方無意間挖了下鼻孔,這讓闞麗君無法接受,對他的好感瞬間沒了。

她回到家將這個理由一說,家裡人都指責她要求太苛刻。
可是戀愛這種事,重在兩情相悅,闞麗君自覺無法妥協。
很多人譏諷闞麗君,說她連個孩子都沒有,其實低質量的婚姻不如高質量的單身。現實中多少人因為頂不住壓力,為了結婚而結婚,結果將生活過得一塌糊塗,才幡然醒悟:生活不是過給別人看的,幸福的標準也不該由他人評判。
闞麗君面對生活和遭到他人排擠打壓所展現出的力量,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2014年,55歲的闞麗君開始專注於慈善事業。

其實在此之前,闞麗君一直熱愛公益慈善事業,多次參加各類公益活動並擔任主持人,如賑災義演、殘疾人士義演、希望工程大型義演,紅十字會公益活動等。
看到闞麗君的公益活動和影響力,基金會老會長就曾多次舉薦過闞麗君,希望她能接任基金會。
但是當時的闞麗君對慈善的瞭解並不夠全面,於是婉拒了。但是她告訴會長,如果有需要幫忙的地方,隨時告訴她。
後來,基金會真的遇到了難處,求助於闞麗君,闞麗君二話沒說,決定拿出房產證做抵押,幫忙解決困難。
結果在約定好拿房產證的日期,老會長卻失約了。
後來闞麗君才知道,老會長因突發疾病,去世了。
當時的基金會本來就面臨困難,老會長去世後,更是陷入“群龍無首”的混亂。闞麗君不再遲疑,臨危受命,正式接任基金會會長一職。
從她成為會長開始,就漸漸淡出前臺,將重心轉向慈善。

當時基金會沒錢也沒人,闞麗君差點堅持不下去。但是她拿出搞事業那股子熱忱和對抗排擠的倔勁,對基金會進行全面整頓。
沒錢,就放下身段去談合作,拉投資,甚至張口求人,一次不成,就來兩次,三次……經過不懈努力,闞麗君拉來一個投資商,基金會也上了正軌。
闞麗君為公益做的貢獻大家有目共睹,她在第七屆中國公益節榮獲“2017年度公益人物獎”。
2018年9月又榮獲民政部第十屆“中華慈善獎”慈善楷模。
2020年,新冠開始肆虐,緊接著武漢封城,一時間人心惶惶。闞麗君深情演唱了歌曲《一起去愛》,為抗疫助力加油,透過中國教育電視臺、北京衛視、甘肅衛視等頻道迅速傳開,溫暖著萬千與疫情搏鬥的中華兒女。
闞麗君說,公益就像在造一座燈塔,燈越多,路自然就越明。
她會在這條公益之路上越走越遠,帶領更多的人從事公益,也讓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得到幫助。


縱觀闞麗君一生,得到過常人無法企及的榮耀,也遭遇過普通人無法想象的排擠,但是無論處境如何,她都從未放棄過自我成長和保持善良。
成長讓她在事業上屢攀高峰,善良讓她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
這兩點無疑是闞麗君最寶貴的財富,也是最值得我們學習的品質。

闞麗君與歌唱家李谷一(右)
回顧闞麗君所做出的事業,所做出的成就,所做出的貢獻,都是值得讓我們敬佩的。
在接受採訪時,闞麗君曾說:“孩子們的笑臉經常在我眼前晃動,耳邊會經常響起他們的笑聲,這是我生活中最大的滿足。”
如今64歲的闞麗君雖然未婚未育,人生可能會有些遺憾,但當她回顧自己的過去,相信她會為自己做報幕員的勇敢創新而自豪,也會因為幫助了千千萬萬的孩子,而感到內心的富足。

作者簡介:凌霄,富書作者,一個人要想成功,你都需要一種能力來支撐你做好自己,不被阻撓,不被誘惑,這就是遮蔽力,富書第4本新書《遮蔽力》正在熱銷中,你的生活,需要遮蔽力,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知乎、微博@富書,本文首發公眾號: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校對:富叔
免責宣告:部分圖文來自網路,僅供學習與交流,非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聯絡即刪
點選 關注富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