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世師生“戀”:34歲女教師懷上小學男生孩子,入獄7年後與其結婚

走遍美國

帶你走進一個真實的美國!

關注
房間內的粉色大象(ID:fjndfsdx)
今天要講述的案件在世界範圍內都非常受人關注,1996年,美國34歲的已婚女教師瑪麗懷上了13歲學生威利的孩子,她因強姦兒童罪被判服刑6個月。一齣獄,瑪麗就違反禁止令,又和威利見面,兩人在車上私會時被警察發現。而此時,瑪麗又懷孕了。
瑪麗被判7年監禁,2005年她出獄後,令輿論震驚的是,威利和瑪麗結婚了。
案件的當事人威利說,他認為很多案件只是被粗暴的歸類了,人們並不關注其中的個體,也沒人在乎當事的人感受。那麼,今天就讓我們先以開放的心態,進入這個曾被全球矚目的故事,看看當事人是怎麼說的,以及他們各自的表現,然後,再請你做出自己的判斷。
1962年1月30日,瑪麗·凱瑟琳·施密茨(Mary Katherine Schmitz)出生在加利福尼亞州一個天主教家庭中。
瑪麗的父親約翰·施密茨(John Schmitz)長相英俊清瘦,甚至有點像電影明星。
(約翰早期照片)
瑪麗的母親瑪麗·施密茨(Mary Schmitz)和女兒同名(為便於分辨,下文將用施密茨指代瑪麗的母親),是一名有一頭深色頭髮、苗條美麗的家庭主婦。
(約翰和施密茨後期照片)
約翰和施密茨在大學派對上相遇,施密茨曾為米勒啤酒建立了第一個化學測試實驗室,但她為了約翰放棄自己的化學家生涯,步入了婚姻。
這個天主教家庭會定期參與彌撒。約翰和他所在社區的大部分人一樣,觀念保守,甚至有些極端。
瑪麗出生的那一年,約翰在海軍陸戰隊任軍官,他在基地時,因為阻止一名男子攻擊婦女上了新聞,這為他之後踏上政途打下一定基礎。
約翰喜歡孩子,充滿幽默感,還在迪士尼樂園做兼職。
瑪麗有三個哥哥,她排行第四,她出生後,約翰對女兒十分寵愛。約翰給瑪麗起了一個叫作“蛋糕”的專屬暱稱,只有他會這麼稱呼她。瑪麗對爸爸很親近,比起媽媽來,她更常黏著爸爸。在瑪麗最初關於父親的記憶中,他總是拿著書躺在沙發上抽菸鬥,而她總會坐在沙發的另一頭陪著爸爸。
在瑪麗兩歲時,約翰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在州議會的競選中,約翰和妻子成為引人注目的一對。約翰在競選中輕鬆獲勝,獲得了一個議員席位,全家人搬到了薩克拉門託。
瑪麗3歲時,她的妹妹出生了,後來,她又有了一個小妹妹和一個弟弟,家中一共七個孩子。
在瑪麗7歲時,她被自己的一個哥哥性騷擾,他向她暴露自己的生殖器,然後開始愛撫她。但後來的瑪麗想要淡化這件事的嚴重性,她說自己當時沒有被強迫做任何事,當她發現情況不對勁時,她就拒絕了。
到1970年,約翰在政界的耕耘有了新成果,他在美國眾議院的競選中獲勝,全家搬到了華盛頓。在那裡,約翰時不時帶著“蛋糕”去國會,她成長得活潑開朗、落落大方。瑪麗深愛父親,總是坐在一旁註視著他工作,或者幫他折信封什麼的。
約翰的政治觀念一如既往地保守,譬如他對自己的恐同、反猶和種族主義(他將馬丁路德金稱作一個臭名昭著的騙子)毫不掩飾。而妻子施密茨也在參與保守派的政治事業,她積極反對男女平權修正案併為此奔走。
在1972年尼克松訪華前,約翰半開玩笑地說:“我不反對尼克松總統去中國。我只是反對他回來。”
約翰的言論令尼克松不悅,他大量過於出位的言論甚至讓極右組織都拋棄了他,在1972年的總統選舉中,他失敗了。全家又搬回了加利福尼亞州。
(約翰總統競選時的海報)
第二年,當這家人和朋友們在後院聚會時,11歲的瑪麗負責照看3歲的弟弟菲利普。她正和哥哥在泳池的淺水區嬉鬧時突然發現,菲利普不見了。
等菲利普在泳池裡被找到時,他已經停止了呼吸,而瑪麗一直不停地重複著:“我只離開他一分鐘,就一分鐘。”
這場悲劇後來被瑪麗描述為一次意外,她說沒有人因此受到指責,但有熟悉瑪麗的人說,她覺得父母對她有所責怪。
步入青少年時期的瑪麗魅力非凡,她參加了啦啦隊,雖然成績下滑,但她不是很在意。瑪麗的好朋友米歇爾說,她們私下的口頭禪是“那沒什麼大不了的”。她們總是在聚會和旅行,或者是跟男孩約會,週末還會開車去墨西哥附近的一所大學參加兄弟會的聚會。
(15歲的瑪麗)
約翰沒有放棄在政壇耕耘,他進入了加利福尼亞州的參議院。施密茨此時參與了一個電視政論節目,她總是打扮得很漂亮,充滿邏輯和富有攻擊性地為自己的保守派觀點據理力爭,積極呼籲婚姻和家庭的重要性。
但危機即將降臨在這個大家庭,1982年,約翰的第二個秘密家庭被發現了。
43歲的卡拉將自己一歲多的兒子喬治送往醫院,醫生髮現小男孩的陰莖上纏著一根被打了結的頭髮,由此懷疑卡拉虐童。當虐童調查員來到卡拉家時,卡拉一度拒絕透露孩子的父親是誰,直到調查員說她可能入獄,將再也見不到自己的孩子。
(約翰的情婦被發現時的報道)
無奈之下,卡拉只好坦白:“(孩子的父親)是約翰·施密茨,州參議員。”
約翰曾在聖安娜學院教授政治學,當時是卡拉的老師。這段關係從1973年左右開始,卡拉和約翰生育了一兒一女,不過,約翰從沒為這兩個非婚生子承擔過撫養義務。(1994年卡拉去世後,施密茨的密友珍妮收養了這兩個孩子。三年後,珍妮也去世了,孩子們被送到了孤兒院。)
這段地下情成為頭條新聞,令約翰和施密茨的保守派觀點也顯得站不住腳了。不過,他們沒有離婚,分開一段時間後,兩人達成了和解。但約翰的政治生涯因為這樁醜聞宣告終結。
瑪麗在父母關係的這次危機中,選擇站在了父親那邊。她告訴她的朋友們,她的母親是一個冷酷的人,父親沒有得到自己作為丈夫應該和需要得到的感情回報。她對父親出軌的評價是:“她把他逼到了這步田地。(She drove him to it.)
瑪麗的朋友米歇爾說,自約翰的醜聞曝光後,瑪麗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她的整個家庭也分崩離析了。
但已經進入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瑪麗看起來沒有受太多父親醜聞的影響,她享受著大學生活和自己“派對動物”式的生活方式,有當時熟悉她的人說:“她的男朋友幾乎從不間斷。”
1985年,23歲的瑪麗懷孕了,孩子的父親名叫史蒂夫·勒圖諾(Steve Letourneau)。瑪麗和史蒂夫的關係開始於強烈的身體吸引力而非靈魂共鳴,瑪麗好友米歇爾把史蒂夫稱為瑪麗的Mr. Right Now(與真命天子Mr.Right相比,可以理解為“當下的人”)。
像她保守派的父母一樣,從小受天主教影響的瑪麗是反墮胎的支持者。在自己懷孕後,雖然史蒂夫承諾可以娶瑪麗,但瑪麗在和史蒂夫結婚還是做單親媽媽之間猶豫不決,她並不那麼愛史蒂夫,另外還覺得他不夠聰明。
在瑪麗還未做出決定時,在一次課堂上,她感覺自己開始流血。瑪麗在醫院給施密茨打了電話,施密茨來醫院和醫生溝通後,發現瑪麗懷了一對雙胞胎,她只流產了其中一胎。父母希望她能和史蒂夫結婚。
在疑慮中,懷有身孕的瑪麗退學並嫁給了史蒂夫,然後生下了第一個孩子。
(婚禮上的瑪麗與史蒂夫)
這對小夫妻搬到了史蒂夫的家鄉阿拉斯加,史蒂夫開始做航空公司的行李搬運工。他們的財務一直頗為緊張,瑪麗有時需要靠父母的接濟度日。而史蒂夫在婚後,也開始頻繁出軌,並忽視瑪麗的情感需求。
一年後,因為史蒂夫工作調動,全家搬到了西雅圖,瑪麗在那裡生下了第二個孩子,然後又生了兩個孩子。後來寫了瑪麗故事《如果愛你是錯》(《If Loving You is Wrong》)的非虛構作者喬治評價瑪麗似乎很享受懷孕的經歷,比如喜歡穿孕婦裝,或是聽到一些關於她孕肚的評價。
(瑪麗和史蒂夫的4個孩子)
瑪麗白天照顧四個孩子,晚上在西雅圖大學學習,她希望能獲得一個學位,將來做一名老師,她認為自己有與孩子們相處的天賦。
1989年,瑪麗從西雅圖大學畢業,同年秋天,她開始在西雅圖郊區的肖爾伍德小學教授二年級。
(課堂上的瑪麗)
瑪麗是一個很受歡迎的老師,她美麗溫柔,與孩子們相處融洽。她說,每次在學生們離開前,她都會同他們擊掌、握手或是擁抱,她認為這是一種確認彼此間聯絡的方式。同事們也認可瑪麗是一位優秀的老師,不過,瑪麗似乎不是很喜歡制定規則,所以,她的課堂上有時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混亂。
瑪麗也常在工作中遲到,她解釋說,因為當時史蒂夫很晚回家,她一個人帶著孩子們,以至於沒有什麼時間備課,只好熬夜工作,導致她第二天遲到。
這對夫妻遇到的問題越來越多,捉襟見肘的經濟情況和史蒂夫習慣性的拈花惹草令家中爭吵不斷。後來,瑪麗的鄰居兼律師說,瑪麗在這段婚姻中受到了史蒂夫的情感和身體虐待,並且兩次去醫院治療並報警,不過都沒有起訴。
瑪麗盡力地維持著體面的家庭形象,哪怕電話都因欠費被切斷,還欠了很多其他賬單,她也保持著自己和孩子們穿著打扮的得體。
(瑪麗做老師時的形象照)
1993年,在肖爾伍德小學執教時,她遇到了8歲的小男孩威利·福勞(Vili Fualaau),他當時就讀2年級。
威利是太平洋薩摩亞獨立國的移民的後裔,1983年6月26日出生在一個華盛頓州貧困地區的混亂家庭。威利的父親結了5次婚,一共生了18個孩子。威利和自己的母親,及另外4個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們一起長大。後來他的父親因為持械搶劫入獄,母親只能獨自在麵包店工作撫養孩子們。
當瑪麗成為威利二年級的老師時,他被她的美貌深深吸引,“她好像一個電影明星”。有時,威利會跟其他小朋友躲在壁櫥裡捉迷藏,多年後,瑪麗說威利後來告訴她,當時威利會在壁櫥裡等待她經過,然後偷看她裙底。
(8歲的威利)
除了威利外,瑪麗也熟悉他的哥哥姐姐們,福勞家的孩子們都在這所小學就讀。威利比瑪麗的大兒子大一歲,後來瑪麗稱,這個階段的威利對她來說,和其他學生沒什麼區別。
(威利班級的合照,左下為瑪麗,最上方中間為威利,具體時間不詳,推測為威利二年級時)
1995年,再次懷孕的瑪麗流產了,同年,她的父親約翰被發現已經癌症晚期。這些事情對瑪麗打擊很大,她希望史蒂夫能給她一些安慰,但她的期待落空了,史蒂夫對她所經歷的一切不屑一顧。約翰的病情後來得到了緩解,但瑪麗對史蒂夫已經失望至極。
也是在這一年,瑪麗在肖爾伍德小學獲得了晉升,被分配教五年級和六年級,校長給她寫了一份評估報告:“瑪麗不僅是肖爾伍德小學的一份禮物,也是整個學區的一份禮物。”
在新的班級中,瑪麗很熟悉其中一個學生,他就是在二年級時被瑪麗教過的威利。
12歲的威利迅速成為深受瑪麗寵愛的學生之一,史蒂夫當時認為,瑪麗對威利這麼上心,可能是看到了培養威利的機會。
在後來對瑪麗和威利的採訪中,他們回憶了大約這個時間段對彼此的印象。威利說,自己被瑪麗吸引到的原因,是她非常漂亮,他又想了一會兒,補充說,瑪麗當時教畫畫,他覺得那很酷。
而瑪麗的印象中,那個“歷史性的時刻”,是威利叫住她,詢問她會活多少歲,瑪麗回答,自己的祖母活到了103歲,或許自己也會活到100歲。威利說,那太好了,因為那時候,自己也就80歲了,自己無法在沒有瑪麗的世界上多活一天。
(威利與瑪麗)
在這個時期,曾有學校員工看到威利在學校停車場駕駛瑪麗的麵包車,不過他並未上報。還有一名管理員發現瑪麗和威利在關了燈的浴室獨處,他詢問瑪麗時,她的解釋是,威利有“態度問題”,所以她正跟他談話。管理員把此事彙報給了自己的主管,但他們沒有告知校長。
還有幾件不尋常的事發生,學校的一名同事發現瑪麗和威利在其他學生面前共舞,瑪麗稱他們是為了情人節派對預演,她和所有的學生都跳了舞。
一次,瑪麗在一次會議上突然離開,說要開導一名陷入困境的學生,當她返回時,“聞起來像(發生過)性” (smelled like sex),瑪麗稱他們發生了口交(至於瑪麗是否對同事說明了其物件,資料中不明確)。
另有一次,瑪麗因為被一名學生的父親跟蹤騷擾彙報了校長。談話時,她若無其事地說,這個跟蹤者說威利是她的“小男友”。
在教職工中,關於瑪麗和威利的傳言早已沸沸揚揚,他們常以編寫學校年鑑為由共度夜晚。
到了1996年4月,瑪麗教授威利的整個學年結束後,有很多其他老師也注意到了瑪麗和威利之間不同尋常的親密,他們評論,他們兩人之間的互動比起成年人和小學生之間的交往,更像兩個青少年在調情。
暑假時,瑪麗和威利一起在社群學院和一家藝術品商店上課。瑪麗甚至說服了史蒂夫,讓威利跟著他們全家人一起去阿拉斯加旅行。
威利和他的哥哥派瑞常在瑪麗家玩,有報道稱,他們會在那兒抽菸喝酒,鄰居們發現後,對此感覺非常不安。
史蒂夫也感覺到越來越迷惑,家裡的四個孩子和糟糕的財務狀況已經讓瑪麗分身乏術,但她在其他孩子,尤其是威利身上傾注了過多精力,但他不願相信這其中有什麼異常之處,直到他在家裡發現瑪麗寫給威利的情書。
1996年6月18日,警察在一輛停在碼頭的汽車裡發現了瑪麗和威利。有人看到他們被發現後,瑪麗跳到了前排座位,而威利在後排裝睡。威利對警察謊報了年齡,說自己18歲。瑪麗解釋說,威利是住在自己家中的家庭友人,自己當天和丈夫發生了爭吵,威利看到後就跑出了家門,自己是出來找他的。
一般來說,警察對於此類事件的問話事件不會超過20分鐘,但察覺到不對勁的警察將威利的母親叫來了警察局。威利母親對瑪麗非常信任,依然讓瑪麗帶走了威利。但她後來說,警察沒有提醒她車裡發生的事,以及威利對警察謊報了自己的年齡,否則自己一定不會讓瑪麗再帶走威利的。
1996年10月,興奮的瑪麗打電話給她的好朋友米歇爾,告訴她自己戀愛了。
根據《如果愛你是錯》中所寫,瑪麗在電話中滔滔不絕地說自己遇到了世界上最棒的人,形容極盡誇張。瑪麗向好友傾訴,她遇到了自己終生在尋找的人,她找到了最完美的愛情。她提到,他們還沒有發生性關係,但是他們正在考慮這件事。
她說:“他像任何男人或領袖那樣,用最男性化的方式統治著我。我依賴他,也相信他,相信我們共同的未來。”“我們談論每件事,他是我的靈魂伴侶……”
幾周後,米歇爾又接到了瑪麗的電話,她宣佈自己懷孕了,孩子不是史蒂夫的。因為想讓史蒂夫在孕期相信孩子是他的,懷孕後的瑪麗故意引誘史蒂夫跟自己發生了關係,但是,瑪麗說,等孩子出生後,史蒂夫就不會再相信這一點了。
米歇爾很不解,瑪麗解釋道:“因為孩子將會有黑色頭髮和深色皮膚。”沒錯,瑪麗的“靈魂伴侶”,那個“統治”她的人,令她懷孕的人,就是13歲的威利。
史蒂夫還是很快意識到了真相,他告訴了一些他的親戚們,他認為自己的妻子“懷上了那個13歲男孩的孩子”。
得知真相的史蒂夫開始毆打自己妻子,常在孩子們面前衝著瑪麗喊叫。瑪麗後來說,史蒂夫還多次擊打她的腹部,試圖讓她流產。史蒂夫的確想讓瑪麗墮胎,瑪麗那堅定反墮胎的母親也建議她打掉孩子。
1997年2月25日,在混亂的情勢中,史蒂夫的一個堂兄給兒童保護中心和瑪麗所屬的學區分別打了匿名電話,舉報了瑪麗和一個13歲男孩發生關係的事。警方開始介入。
威利此時已經升入七年級(相當於中國的初一),他接受了警方的調查。他稱自己和瑪麗發生過四五次關係,但後來,他說自己當時擔心瑪麗會被終身監禁,於是撒了謊,實際次數要遠高於他承認的。
1997年3月4日,瑪麗被逮捕,此案迅速席捲了全美的注意力。
在精神狀態評估中,瑪麗被診斷為雙向情感障礙,精神科醫生說:“她的症狀很典型,她幾乎不睡覺,思維奔逸,容易分心。在這種性慾亢進的情況下,她會甘願冒巨大風險,譬如跟一個6年級的學生髮生性關係。”瑪麗的過往,包括弟弟的去世和父親的出軌,都被認為對她如今的狀態有所影響。
身著衛衣,一頭金色捲髮的瑪麗在法庭上的照片登上各大頭版頭條,她看起來脆弱、悔過,聲音顫抖著對法官懇求道:“法官大人,我做了一些在道德和法律上都無權去做的事。那是錯誤的,我很抱歉。我保證以後不會再發生了。請您幫幫我,幫幫我們所有人。”
(法庭上的瑪麗)
13歲的威利在媒體圍追堵截的閃光燈中出庭。
(法庭上的威利)
1997年5月29日,等待判決中的瑪麗生產了她和威利的女兒奧黛麗·洛克蘭妮·福勞(Audrey Lokelani Fualaau)。
最終,在律師的幫助下,瑪麗和法庭達成了認罪協議,她承認自己犯有兩項強姦兒童罪,法庭將原本可能為期六年半的監禁,減為六個月監禁和三年性犯罪者待遇。認罪協議的一部分要求瑪麗不能再聯絡威利,也不能聯絡她的五個孩子。她開始接受針對雙向情感障礙的藥物治療,但在出獄前一個月,她就悄悄停止了服用藥物。
1998年2月3日,瑪麗服刑完的兩週後,警察在瑪麗家附近發現一臺汽車,車窗上水霧蒸騰,瑪麗和威利在車內獨處。
(瑪麗和威利私會的汽車)
大部分報道都稱他們此時發生了關係,後來威利告訴一名偵探,說他們只是有肢體接觸,並未發生實質性關係,警方也沒有證據表明當時車中發生了性關係。但瑪麗在這段時間又懷上了威利的孩子。
瑪麗違背了自己在法庭上“保證以後不會再發生”的諾言,在她被釋放後,她很快和威利取得了聯絡,兩人在被發現前,已經見過幾次面。
瑪麗再次被捕,警方在她的車裡發現了6200美元現金、嬰兒服裝和她的護照,車裡還有她出獄後購買男裝和嬰兒服裝的850美元收據,但瑪麗辯稱說那些男裝是送給親戚及買給自己的,因為她喜歡穿寬鬆的男裝。

(第二次上庭的瑪麗)

當月,盛怒的法官撤銷了瑪麗的認罪協議,因瑪麗違反“不接觸令”,判處她七年半監禁。
1998年10月16日,瑪麗在獄中生下了她和威利的第二個女兒喬治亞(Georgia)。她在獄中仍然千方百計地聯絡威利,有一次,她給他的信件被監獄截獲,她因此被要求加刑6個月。當時的一篇報道稱,雖然瑪麗的父母在幫她尋找律師爭取上訴,但約翰沒有去西雅圖看望過女兒。
監獄外的威利從高中輟學了,他的母親獲得了他兩個女兒的監護權,他患有重度抑鬱症並且酗酒,在1999年3月,16歲的威利試圖自殺,但沒有成功。
(威利與女兒)
1999年5月,史蒂夫和瑪麗離婚,史蒂夫獲得了四個孩子的監護權,搬離了原本生活的地方。
2001年,瑪麗的父親約翰死於癌症,享年70歲。瑪麗沒有獲准參加父親的葬禮。
2002年,威利曾和母親聯合將母校和處理該案的政府部門告上法庭,試圖爭取賠償。

(將母校告上法庭的威利)

威利的律師稱,瑪麗在校時經常遲到,課堂也沒有秩序,但學校還是任由她自由執教。尤其在威利和瑪麗第一次在碼頭的汽車中被發現時,學校有官員透過種種渠道得知了此事,但他們以“警方已經做了必要的事為由”,沒有對校長上報。
律師提到,威利的精神狀態十分崩潰,他沉迷毒品,精神抑鬱,曾住院治療。因為工作時會被認出,並被嘲笑為“那個和老師睡覺的男孩”,他無法保住任何一份工作。
不過最終,威利和母親沒有獲得任何賠償。
得知此事的瑪麗從監獄裡給威利寄了磁帶和字條,懇求他不要和母親一起參與訴訟,說自己仍然愛著他,並要求他娶她。她還寄去了錄音帶,裡面有一些情歌,和她像小女生般訴說衷腸的錄音。
在磁帶中,瑪麗說,如果她和威利的孩子們的監護權給了他的母親,“那家裡將來會有一場謀殺”。(我認為她這麼說的意思,是想在威利腦中深植一個念頭,那就是隻有監護權在威利和瑪麗這對父母手中,才是最好的,否則就會導致悲劇性的後果。)
(威利與女兒)
2004年8月4日,瑪麗服刑完畢獲釋,並被登記為中等風險的終身性犯罪者。已經21歲的威利說服法院撤銷了瑪麗對他的禁止接觸令。
2005年5月,令全世界感到震驚的是,22歲的威利和43歲的瑪麗宣佈結婚。有媒體買下了這場婚禮的獨家轉播權,5月20日,在家人和兩個女兒的陪伴下,威利和瑪麗宣讀了結婚誓言。22歲的威利看起來幸福而滿足。隨著威利的長大,瑪麗和他的年齡差距被拉平了不少,至少從外表上看來是的。
後來,威利將結婚稱為一種巨大的解脫。這段婚姻是拋棄世俗偏見的真愛還是另有隱情?在經過十幾年婚姻後,瑪麗和威利的故事以一方的離世畫下了句點,而在此之前,這段關係已經搖搖欲墜……
本週四(3月14日)中午12:30,我將在本案的下篇中對上述問題做出分析,歡迎大家閱讀,我們到時見。
– End –
想了解美國?一起聊聊美國的生活、文化、社會和現狀,請加我們小編微信帶你入群討論:USA_CNA,申請時標註(入群)。
【入群要求】
1、禁止發廣告和推廣;
2、文明交流,不在群裡霸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