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走丟,大家也可以在“事兒君看世界”找到我
關注起來,以後不“失聯”~
西斯廷教堂的煙囪冒了白煙,新教皇選出來了!
新一任羅馬天主教教皇的產生,無疑是最近西方民眾關注的頭等大事。
新任教皇是來自美國的羅伯特·普雷沃斯特(Robert Prevost),封號為“良十四世”(Pope Leo XIV)。
(注:天主教的中文譯名最初由澳門的葡萄牙傳教士翻譯,故按傳統慣例採用葡語發音。)

(新教皇良十四世)
這位新教皇良十四世,也算是重新整理了羅馬天主教的歷史:
他是史上第一位來自美國的教皇。
這麼一看,前些年大火的劇《年輕教宗》也算是成功預測未來了…..

(《年輕教宗》劇照。劇中裘德洛的角色就是第一位美國教皇)
事實上,在前任教皇方濟各去世後,新一任教皇的選舉工作就已經秘密展開了。
負責選舉事宜的,是前任教皇親自選拔任命的眾多樞機主教組成“樞機主教團”,他們依法享有選出教皇的權利。

(樞機主教團)
巧合的是,去年的奧斯卡獲獎影片《秘密會議》就在電影裡把選舉教皇的過程展示了個七七八八。
說來有些好笑,由於方濟各任命的樞機主教們許多任職時間較短,不太清楚選舉流程和運作方式,最終竟然要透過觀看《秘密會議》來學習選新教皇的流程,算是把“草臺班子”之風颳到了天主教最高層……

(電影《秘密會議》)
當然,吐槽歸吐槽,無論樞機主教們多麼不熟悉,最終還是要照著正規流程走的。
選新教皇的第一步,便是由梵蒂岡正式確認併發布前任教皇方濟各的死訊。
這一步是由愛爾蘭籍樞機主教凱文·法雷爾(Kevin Farrell)來負責的。他在當眾宣佈“方濟各教皇已回到天父的懷抱”後。

(凱文·法雷爾宣佈教皇方濟各逝世)
隨後,象徵教皇地位和責任的教皇戒指(又稱“漁人權戒”)被摘下銷燬。

(“漁人權戒”將被銷燬)
之後,方濟各教皇的遺體被移走轉運到聖伯多祿大教堂供信徒瞻仰和告別,梵蒂岡教會就此進入為期9天的哀悼期,這段時間也被稱為“宗座出缺期”。
這期間,樞機主教團成員開始在西斯廷教堂舉行秘密會議,旨在投票選出新一任教皇。

(西斯廷教堂,選舉教皇的秘密會議場所)
對於樞機主教們來說,投票的過程還是比較煎熬的,他們不僅要在無外界干擾的情況下投票,還要一直堅持到有候選人獲得三分之二以上的票數勝出為止,否則就要一直投下去,直到最終選出新教皇。
有時候,這個過程漫長到令人髮指,史上耗時最久的一次秘密會議是1268年的教皇選舉,竟然持續了2年零9個月…
當然,短的時候也相當短,比如2013年選方濟各當教皇時,只花了1天時間便完成了。

(教堂的煙囪冒出黑煙)
投票的過程中,外界無法進入西斯廷教堂打聽訊息,只能透過教堂煙囪的煙顏色來判斷,如果冒黑煙,表明投票沒有結果。
如果冒白煙,表明投票有了結果,新的教皇“出爐了”。
這一次,享有在西斯廷教堂裡投票的樞機教主共有133位,他們每人手拿一張“我選舉……為至高教皇”(Eligo in Summum Pontificem)的長方形選票,在下方的空白處寫下被選者的名字。
這一次的教皇選舉中,多名參選人都有機會創造歷史。
比如67歲的菲律賓主教路易斯·塔格萊(Luis Tagle),如果他當選,就會出現天主教歷史上第一位亞裔教皇。

(路易斯·塔格萊)
再比如,如果來自迦納的主教彼得·塔克森(Peter Turkson),或者來自幾內亞的主教羅伯特·薩拉赫(Robert Sarah)當選,那麼天主教就會出現史上第一位黑人教皇。

(彼得·塔克森)

(羅伯特·薩拉赫)
除此之外,60歲的義大利主教皮薩巴拉(Pierbattista Pizzaballa)的呼聲也相當高,不為別的,網友們就盼著他當選,好擁有史上第一位“披薩教皇”(名字裡有Pizza)…

(皮薩巴拉)
當然,還有一些的主教,比如70歲的義大利主教帕洛林(Pietro Parolin),因為業務能力突出,也是網友和信徒眼裡的熱門人選。

(帕洛林)
教會從7日開始投票,前兩天,西斯廷教堂的煙囪冒的都是黑煙。
直到今天早些時候,教堂的煙囪終於冒出了白煙…
秘密會議的選舉結果正式出爐:
來自美國的秘魯裔主教普雷沃斯特勝出,成為新一任教皇良十四世。

(良十四世發表講話)

(歡呼的人群)
現年69歲的良十四世出生在美國芝加哥,他18歲便進入天主教堂學習,立志成為一名神父。
但這位準神父同時對數學興趣濃厚,他後來又進入維拉諾瓦大學學習,拿到了數學學位才繼續他的神職生涯。

(良十四世)
神職生涯的早期,良十四世一直在南美傳教,擁有秘魯公民的身份,他曾被許多人認為是“不太美國的美國人”。
1998年,良十四世回到芝加哥擔任高階神職,他開始成為美國天主教界舉足輕重的人物。

(良十四世年輕時覲見教皇聖若望保祿二世)
2023年,他被教皇方濟各帶到了梵蒂岡,成為樞機主教團的一員。
一直以來,良十四世本人頗受方濟各教皇器重,仕途上也很順利。
這一次秘密會議,良十四世更是脫穎而出,擊敗好幾位熱門候選人當選。
但他問鼎天主教最高神職之後,任期內能否收穫好名聲暫時是個未知數。
因為很尷尬的是,就在他當選幾個小時後,多家媒體便曝光了他的醜聞,指責他在秘魯和美國擔任神父期間,對教會發生的孌童事件息事寧人。

(孌童事件受害人洛佩茲)
具體來說,他管轄的教區內,曾有兩名神父性侵兒童,但良十四世並沒有對教堂裡的相關事件開啟正式調查,這讓他留下了姑息縱容兒童性侵犯罪的罵名。
這第一個神父叫James Ray,曾被指控性虐待多達13名受害者,首次犯罪可以追溯到1990年。
根據後來的調查,此人在70和80年代也曾多次涉及性侵行為。
而1998年至2010年,良十四世曾在秘魯當教會領導,他批准James Ray進入St. John Stone修道院——這個修道院附近就是小學,簡直就是狼入羊窩。
早在1991年,Ray就已經被今日單獨與兒童接觸,可2000~2002年間,他仍被允許住在修道院。
2002年,Ray終於被移除職務,可直到2012年才被教會廢黜。2014年,教會才迫於壓力,釋出了相關記錄。
這第二個神父叫Ricardo Yesquen。
2022年,有三名女性受害者稱她們曾在Chiclayo教區遭受性虐待。
當時她們只是9~11歲的孩子,而事情發生時,Chiclayo教區正歸良十四世所管轄。
後來根據投訴,良十四世作為主教,沒有深入調查三名女子的投訴,僅僅將案件歸檔,沒有通知當局,沒有限制嫌疑神父,甚至沒有收集受害者證詞。
第一起案子的受害人洛佩茲(Lopez de Casas)公開批評:
“沉默就是一種原罪。這不是上帝希望我們做的。耶穌希望我們阻止這類骯髒的行徑,而不是創造一個任由性犯罪滋長的花園。”

(良十四世主持彌撒)
前任教皇方濟各逝世,留下了“人民的教皇”的讚譽,不知道將來的良十四世,會留下什麼樣的評價呢?
Ref: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live/2025/may/09/pope-leo-xiv-to-hold-first-mass-pontiff-catholics-celebrate-live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5/05/08/world/pope-conclave-news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5/may/07/who-next-pope-potential-candidates-conclave
https://www.vaticannews.va/zht/pope/news/2025-05/conclave-how-is-the-pope-elected-sistine-chapel.html
https://www.politico.eu/article/cardinals-watch-conclave-movie-for-real-life-guidance/
https://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14693619/Pope-Leo-XIV-looked-way-confronted-child-sex-abuse-allegations-against-priest-Chicago-church.html
——————–

各位小夥伴們
微信公眾號規則又進行了調整
事兒君也不得不跟大家求個三連
希望大家多多點選“在看”
喜歡的話也點個分享和贊
這樣事兒君的推送才能繼續出現在你的訂閱列表
與大家繼續分享每個開懷大笑或拍案驚奇的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