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皇方濟各過世後,梵蒂岡按計劃於2025年5月7日召開教皇選舉秘密會議,俾能選出新任教宗;教宗方濟各於4月21日去世。此際,羅馬西斯廷教堂也成為眾人矚目焦點。樞機主教們將在這裡聚集投票。他們每天也一起在梵蒂岡餐廳用餐。在梵蒂岡封閉的圍牆內,就連飲食也遵循著嚴格的規定。在節儉的飲食、嚴密的監視和數百年的傳統之下,樞機主教們在選擇新教皇時究竟吃些什麼?怎麼吃?傳統上,梵蒂岡當局也祭出一些與選舉相關,令人驚訝的規則。
秘密會議這天,樞機主教們的進餐不許吃餛飩、不許吃烤雞。這是法國西部報首先指出關於梵蒂岡選舉新教宗的樞機秘密會議期間的一些令人瞠目結舌的餐飲規則。
1274年,在歷時三年無止無盡的秘密會議之後,教宗格里高利十世頒佈了新的規則,旨在解決樞機主教們的胃口問題。英國媒體BBC報道指出,為了加快決策程序,他實行了食物配給制。這些規則非常嚴格:三天未達成共識後,樞機主教們每天只能吃一頓飯;八天後,只能吃麵包和飲水。
如今,限制已不再那麼嚴格,但其精神依然存在:餐食節儉本應促進與會者的明辨是非。正如義大利報紙《晚郵報》2013年的頭條新聞所言,樞機會議期間提供的菜餚堪比“醫院”:湯、義大利麵、羊肉串和水煮蔬菜。所有菜餚均由聖瑪爾大大殿的修女們準備。在整個樞機會議期間,這個樞機主教們的下榻之處、行蹤都將嚴格保密。
在嚴密監視下的一頓飯: 雖然教會已經放棄了乾麵包,但並未放鬆警惕。幾個世紀以來,餐食一直被認為是欺騙或操縱的潛在媒介。紅衣主教的餛飩裡可能塞滿了非法資訊;餐巾紙上可能藏有秘密資訊。密封的雞肉和餡餅也構成威脅。
自文藝復興以來,一套複雜的控制系統便已建立。文藝復興時期最著名的廚師巴託洛梅奧·斯卡皮曾為教宗庇護四世 (Pie IV) 和教宗庇護五世 (Pie V), 服務,他在1570年出版的著作《烹飪藝術歌劇》(Opera Dell’Arte del Cucinare)中描述了一套細緻的物流流程:每道菜都經過檢驗,飲料盛在透明的玻璃杯中,餐巾也需展開檢查。食物透過一個嵌在牆上的輪子ruota送達,這樣可以實現非接觸式送餐。據BBC報道,一隊義大利和瑞士衛兵全程監控著每一道菜的送達。
主教們靜默前的最後盛宴
面對這種飲食的簡樸,樞機們在進入秘密會議之前毫不猶豫地享用了羅馬的美食。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在秘密會議召開前的幾天裡,人們經常看到他們在梵蒂岡最好的餐廳用餐。
據《觀點》雜誌2013年的報道就透漏:當年,加拿大樞機主教托馬斯·克里斯托弗·柯林斯 (Thomas Christopher Collins) 曾在梵蒂岡附近的一家餐館裡開玩笑說:“給我做點好吃的卡邦尼意麵吧,因為樞機主教會議第三天之後,他們將提供我們乾麵包和水。”其他人,比如法國樞機主教讓-路易·託朗 (Jean-Louis Tauran),則以喜愛吃披薩餅和烤肉而聞名。
會說話的烹調,美食 在2024年上映的電影《教宗秘密會議》中,最緊張的場景並非發生在聖壇上,而是在餐廳裡。眼神的交換、竊竊私語的低語、圍繞著一盤義大利麵條的沉寂,都意味深長。這頓飯變成了一個平行存在的劇場,展現著懸疑的聯盟與緊張關係。
儘管這部影片當中所表述的屬於虛構,但它們與現實息息相關:“我吃什麼、怎麼吃、和誰一起吃,這些都代表了相當的意義。”我們在影片中聽到。在一場教宗秘密聚會中,即使是圍著一碗湯的沉默,也能成為一種語言。
但如今,在這個高度網際網路的世界裡,梵蒂岡更擔心的不是餛飩裡包了什麼資訊,而是擔憂智慧手機上的資料。2025年,監控手段也變得與時俱進:電子器具的搜查和全面禁止聯網器材。當然了,舉行秘密會議日,紅衣主教們的餐飲依然受到管控,但它如今成了一種象徵,更勝於過去所代表真正的威脅。

宣告:本平臺所使用的文章、圖片、影片及音樂屬於原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或會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非惡意侵犯原權利人相關權益,敬請相關權利人諒解並與我們聯絡及時處理。
皇帝內經不僅僅是一部醫書,點選圖片檢視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