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中國超市苦苦支撐:再不解決關稅,一些關鍵產品2個月內恐將斷貨

點選文末“閱讀原文”下載北美省錢快報APP,24小時滾動更新美國折扣資訊+實用生活攻略!
插入一條來自@新聞搬運工 的原創攻略
原標題:美國中國超市苦苦支撐:再不解決關稅,一些關鍵產品2個月內恐將斷貨
關稅戰開始後,真的對我們的日常沒有太大影響嗎?
未必,現在感受不到大影響,可能是現在的庫存還在“苦苦支撐”。
各類亞洲超市,一直都是全美華人尋找“家鄉味道”的去處,但隨著中國產品關稅飆升到驚人的145%後,這份令人安心的日常已經被打亂。
紐約法拉盛的Chang Jiang Supermarket一直是附近華人生活重心,琳琅滿目的亞洲食材讓這家超市在亞裔社群中深受喜愛。
超市經理吳先生坦言,再不解決,中國產品兩個月內恐將全面斷貨。由於製造商不堪重稅,不少乾脆暫停對美出貨,就算還有庫存,也不再願意大量供貨。
“過去我能進50到100件,現在他們只肯給我5到10件。”
這次關稅風暴不僅是價格的問題,更是供應鏈的危機。
雖然超市還在勉力維持原價,但等到庫存消耗完畢,超市只能被迫改從臺灣或東南亞採購,但那時候價格一定飛漲。
他還提醒社群居民:“現在能囤就趕緊囤,以後這些東西要貴得多。”
LA附近的Wing Hop Fung主打中藥茶飲與進口乾貨,他們每個從中國進口的貨櫃裡都裝著價值六位數的商品,而每次貨一落地,就必須立刻繳納高額關稅。現在小型家族企業根本無力承受這樣成本激增。
坐落於馬里蘭州的小鎮Wheaton,有家開了三十多年的東南亞雜貨店Hung Phat Grocery。店主Lenny Ung說:一些關鍵商品可能很快就供不上了。
像Hung Phat這種90%以上商品依賴進口的店鋪,正面臨兩難選擇:
  • 漲價(大機率導致客人流失)
  • 咬牙堅持承受成本

圖片來自於@usatoday ,版權屬於原作者

雖然川普正對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展開談判,但多國仍面臨鉅額稅率:越南46%、泰國36%、柬埔寨49%、韓國25%、印尼32%。
而像香菇、醬油、米粉這類基礎食材,未來是否還能以現在的價格買到、價格是否還屬於可接受,都成了未知數。
Ung嘆著氣說,從1月起收入已經掉了20%,加上聯邦政府裁員帶走了一批主顧,關稅只是雪上加霜。Lenny一家三代都在店裡幫忙,他每天親自接待顧客,聽他們訴苦,也知道大家日子不好過。他目前儘量不漲價,但如果形勢繼續惡化,也只能無奈調價。
“我每天都在祈禱能談成協議。這真讓人快瘋了。”
在匹茲堡地區,另一家中超Lotus Food也在緊急做出調整。
店長Joy Lu說:“如果最壞的情況發生,我們可能得全面放棄中國貨,轉而尋找來自泰國、臺灣、日本或韓國的替代品。雖然現在倉庫裡還有幾周的存貨,但接下來的商品肯定要漲價,生意難免受影響。”
“現在大家花錢都謹慎多了,我們只能希望談判有結果。”
這波衝擊早已不限於華人社群。
弗吉尼亞的Halalco清真食品店,經理Awais正在跟供應商反覆溝通,希望他們“別一次性漲10%”,好讓顧客能慢慢適應,店裡大部分商品來自土耳其和黎巴嫩,同樣遭遇10%的普遍關稅。
過去一年,通脹已讓雞蛋、牛肉這些基本食材價格不斷上漲,禽流感更讓全國上千萬只蛋雞被撲殺。加上關稅衝擊,愛荷華州Tanganyika非洲雜貨店裡一袋22磅的玉米粉,從25美元漲到40美元,木薯葉的價格更是翻倍。
30多年曆史的La Tienda Mexicana墨西哥食品店也在經歷客流量下滑,老闆甚至懷疑是川普政府的移民政策讓部分顧客不敢再出來購物,店門口的電線杆上還貼著“不要為ICE開門”的警告紙條。
全美對進口食品的依賴逐年上升,據分析,2023年全球特色食品市場規模為816億美元,預計2032年將突破1532億美元。
但即便市場需求強勁,小型獨立超市卻往往難以像大型連鎖H Mart、Patel Bros或99 Ranch那樣,有資源調整供應鏈應對危機。
最終,所有的壓力都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商品變少,價格變高。
很多小型華人超市老闆坦言,
“如果中美之間再拖個兩個月不解決,那後果真的難以想象。”
來源:CNN,usatoday 頭圖credit:CNN
本文由@新聞搬運工 原創,著作權歸北美省錢快報共同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文章僅代表作者看法,如有更多內容分享或是對文中觀點有不同見解,省錢快報歡迎您的投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