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海淀教育官方訊息:
4月29日,北京市海淀區啟慧未來學校、北京市中關村外國語學校、北京市海淀區稻香湖學校加盟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團宣佈會在一零一中召開。
三所民辦學校以聯盟方式加入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團,辦學性質和人財物管理機制保持不變。
這是海淀區教育兩委推進民辦學校加入公辦教育集團的又一重大舉措,將進一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推進課程體系創新、教研機制最佳化、人才培養貫通等深度協作,推動公辦民辦教育協同創新,讓教育資源要素在集團內順暢、有序流動,為建設海淀集團化辦學育人新載體注入新動能。

而在4月9日,海淀未來學校和二十一世紀學校加盟十一學校教育集團;10日,師達中學加入首師範大學附中教育集團。

我們查閱了海淀區上述五所學校的網站,除了啟慧未來學校是高考路線的學校以外,其他四所均有不少國際元素。
例如,海淀未來學校官網顯示,該校是一所民辦非營利國際化學校。校園佔地約80餘畝,建築面積約3.2萬平方米,共享“中關村東昇科技園”20多萬平米的公共資源包括網球、足球、籃球等體育場地,人工智慧、無人駕駛、智慧農業等高新技術企業教育實踐基地等。
此外,該校還強調,其中方教師畢業於北大、清華、北師大、斯坦福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海內外名校,100%擁有碩士或博士學位;外籍教師來自英國、美國、德國、加拿大等國。這些都反映出該校是典型的國際化學校。

■ 海淀未來學校校園
同樣,二十一世紀學校更是標標準準的老牌國際化學校。創立於1993年,以“培養具有中國靈魂、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口號。其1:4.5師生比、75%的教師碩博學歷、38%的海歸教師、16-24人的班級規模,以及100多個的興趣課和70多個社團。

而中關村外國語學校分成本校和國際部,從官網中我們可以看到中澳課程為其特色。

最後要介紹的稻香湖學校,不僅有給中國孩子讀的雙語學校,更含有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的部分,國際化程度最高。

而前兩校(海淀未來學校和二十一世紀學校)併入的十一學校本部,在北京卻是一所赫赫有名的優質公辦學校。官網簡介顯示,北京市十一學校原為中央軍委子弟學校,1952年在周恩來、羅榮桓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親切關懷下建立,聶榮臻元帥用新中國的誕生日為學校命名。
我們知道,十一學校本部是一所非常典型的體制內學校,此外它還有一個非常厲害的國際部:該部2009年就開始A-Level專案,2010年開始AP專案招生,2013年開始IB專案招生。
國際課程全,辦學早。而且升學質量也屬一流。今年藤校&Top10總計22枚offer,包括斯坦福、耶魯、加州理工等錄取,此外還有阿默斯特、斯沃斯莫爾登頂尖文理學院,以及4封牛劍。


■ 十一學校校園
而後兩所要併入的北京一零一中學也類似,本部和國際部都很出眾。官網顯示:學校國際部成立於2012年,隸屬學校國際教育中心,下設AP課程專案、國際英才專案、ISP國際生專案,學生經過三年的高中學習,申請美、英、加等主要英語國家。目前國際部在校生300餘人,專兼職教師60餘人,外教20人。
專案開展10年,學生素質優秀,教育教學成果顯著,獲得家長與社會一致好評。國際部(不含本部出國學生)歷屆高三年級學生升學率100%。

每屆學生可收到兩百多份世界知名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其中70%的學生被美國前30大學錄取,100%的學生被美國前50的大學錄取;100%被英國G5錄取;100%被加拿大TOP3錄取。
學生錄取不侷限於美國芝加哥大學、韋爾斯利女子學院、瓦薩學院、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卡耐基梅隆大學等;以及英國牛津、劍橋大學、帝國理工學院、倫敦大學學院(UCL)、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等世界知名高校;每年學生收到獎學金兩千萬餘美金。

■ 圖片來自北京一零一中學官微
那麼,四所國際化學校併入這家實力滿滿的公辦學校集團後,可能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
本文作者:ABB講教育界的故事
曾在滬粵多家教育集團擔任管理崗位。目前主要在國內外投資收購、品牌和專案引進、託管運營等方面,從事教育領域的商務拓展和資源對接的工作。

集團化辦學的利與弊
這裡我們先跟家長們介紹一下,普通情況下,單體校一旦集團化以後,可能會發生哪些變化?
雖然,這次國際化學校併入公辦學校集團比較少見,但很多國際化學校本身也隸屬於某個國際教育集團裡。畢竟很多國際教育集團一開始都是先辦了一所學校,辦好了才辦第二所第三所,才開始形成集團的。
因此,我們可以從國際教育集團與校區之間的關係來窺視出一些集團與校區之間的運營模式。
一般來說,隨著集團下屬學校的增多,集團就會採取一系列措施回收一些校區的權力以便統一管理,大致上可以分為:
(由集團學術中心/教學管理部統一規範學術標準,並下派督導輪流考察各學校,以評估和提高各校區教學質量);
(由集團市場部統一進行品牌宣傳、統一組織大型招生活動,不僅口徑更一致規範,還能降低成本、吸引更多關注);
(由集團人事部統一招聘、調任,以實現人力資源使用成本最低、利用率最高);
(由集團後勤部統一監管食堂/校車/IT系統/校服等,以規模效應換得最低成本,且總部可以全方位監管各校區服務質量,進行排程達到最高效率);
(由集團“學苑/平臺/書院/中心”的營利性部門統一管理升學指導服務,以實現大學資源共享,並提供各類收費的素質課程和活動,增加“二次消費”盈利點);

單體校和集團校都有優缺點:
-
當權力掌握在校長一個人手裡的好處是,校長的教育理念更容易落地。
-
而權力在總部手裡的好處是,把下屬學校都集中起來,能產生規模經濟效益、議價能力更強,且透過總部的人脈更容易找到該賽道中最優質的資源來賦能學校和學生;統一管理就能使得各學校之間發展更均衡,且校區的各部門都可以由總部對應的各部門進行監督,避免校區校長“一手遮天”,“又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現象發生。
只是要想從已經成熟運作的學校手裡,把權力一項一項收回來,真的是一門技術活。
可以想見,一旦單體校開始併入集團,免不了會有幾次巨大的磨合。
但上述是國際教育集團和國際學校之間的模式,應該與這次的情況還有些不同。從海淀教育官方檔案中看,被併入的學校還保留了“人財物管理”的權力。
筆者猜想,公辦教育集團對頂尖學生的培養經驗,尤其是教研培訓、師資共用等可以支援另外四所國際化學校培養出更多的藤校牛劍的學生。但同時,主校區的公辦氣質和管理模式也或許會影響到這四所國際化學校的教育理念。
那麼,單體校具體的權責利將與公辦學校集團如何劃分,將有待我們繼續觀察。而試點出雙方都能接受的權責利分配比例後,或許也會漸漸在其他學校和城市推廣開來。


國際高中開普高班,
為何國際化學校紛紛向體制內靠攏
其實國際化學校逐漸體制內教育化,已經開始一段時間了。比如,前幾年就開始有各地政府購買民辦小初學校學位。
2024年上海共有83所民辦小學招生,其中35所被納入“購買學位”名單,佔比已經高達42%了!
還比如,不少國際化學校都在開普高班,上海就有美達菲、領科等學校,而體制內氛圍更嚴重的北京,已經有超過15所民辦雙語學校開設高考班了!
對於國際化學校來說,有些是因為教育部門的要求,必須開設高考班,有些則是它們自己主動申請,希望開設高考班。
-
前者可能會把高考班的學費價格提得很高,用市場價來限制學生數量。
-
但後者卻會積極對接資源,開設藝術高考、小語種高考等等特色班級,將國內國外資源打通,共同培養國內外的藝術和小語種升學,希望以此多招到一些學生。
這些都是目前已經出現的國際化學校體制內教育化的表現。

「 寫在後面的話 」
單體國際化學校加盟公辦學校的教育集團,作為新興事物,恐怕會經歷多項權力/權利/理念/規範之爭。在很多情況下,將不得不用大換血來了結。
希望集團能給下屬校區多一些自由的許可權,將權責利分配清楚,並且為它們對接到更多過去無法觸及的資源,這才能給學校驚喜感和值得感。
最後,在做重大決策時,雙方最好都能一起參與協商,彼此尊重、有界限感,這樣才能走得更長遠。
那麼,家長們怎麼看國際化學校正在加盟公辦學校集團這件事呢?歡迎留言討論!

👇點選小程式👇
🔥報名5月17日
真棒·國際化學校名校長論壇(北京站)
🔥地點:耶魯北京中心
🏫人大附ICC/北京四中國際校區/
101國際部/海嘉/匯佳/赫德/君誠/諾維等
頂尖公立國際部+國際化學校校長和升學主任閉門分享
🎓鼎石→耶魯/海嘉→普林斯頓牛娃親臨現場
僅限100席位,掃碼鎖定與名校校長對話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