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公司想在夜晚賣陽光|3分鐘文化資訊

🪨
別害怕
家門口的河底有個雕塑
英國東南部城市坎特伯雷市(City of Canterbury)中心的斯圖爾河(River Stour),底部有一座名為“Alluvia”的女性雕塑,由藝術家傑森·德凱瑞斯·泰勒(Jason deCaires Taylor)於2008年創作並安裝。
這座雕塑的靈感來源於莎士比亞《哈姆雷特》中的悲劇角色奧菲莉亞,以兩個女性形象表現,最初由水泥和玻璃樹脂製成。經過多年的河流沖刷,Alluvia逐漸磨損,導致原始作品無法修復。
近日,坎特伯雷紀念協會委託傑森創作一件新的作品贈送給該市,這次他將使用回收玻璃、LED燈和海洋級的不鏽鋼,還會搭載環境監測感測器,新雕塑將在夜間從內部照明,方便24小時觀賞。
傑森將Alluvia描述為“河流水位上升和下降後留下的沖積沙沉積物”,並強調雕塑的姿勢與河水流動的關係,象徵著水的持續運動和無形屏障,彷彿人物被困在河水之中。
儘管作品旨在體現自然與藝術的融合,但當地民眾的反應不一。
一位居民認為雕塑看起來像“一個溺水的女人”,對這個設計感到震驚。而另一位曾在河中救治過溺水者的護士也表示,雕塑讓她感到不安和傷心。
📝
30多年前
也有憤怒的“甲方”
英國國家美術館(The National Gallery)位於倫敦特拉法加廣場,它成立於1824年,館內收藏涵蓋了從13世紀到20世紀初的各種藝術流派和風格的繪畫作品。在其最近的一次翻修中,一封來自30多年前的信件被意外發現。
1990年,當時英國國家美術館贊助人約翰·盛伯理爵士(John Sainsbury)把自己對美術館門廳設計的不滿寫在了這封信裡,並將它埋藏於盛伯理之翼(The Sainsbury Wing)門廳的廊柱內。如果不是廊柱被拆除,他的心聲可能要很久後才能公之於眾。
盛伯理爵士是美術愛好者,也是億萬富翁,他和他的兄弟們在1985年承諾資助倫敦國家美術館的重大擴建。
在建造過程中,他對新翼門廳兩側的兩根柱子特別惱火。認為它們是裝飾性的,而不是結構性的,他覺得這些柱子沒用,而且很醜。

1991年,倫敦國家美術館的盛伯理之翼。照片來自Martin Keene
這封信上寫著:“如果你找到了這張紙條,你一定參與了拆除其中一根假柱子的工作。你們這一代人決定放棄這些不必要的柱子,這座建築的一位捐助者會非常高興。”盛伯理爵士在信箋上留下了自己的簽名。
新裝修的盛伯理之翼門廳將於明年重新開放,這一次將沒有任何柱子。
🎵

莫扎特再出新曲

上週六在萊比錫歌劇院,兩名小提琴手和一名低音大提琴手共同演奏了作曲家莫扎特最新的作品。這位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又為現今的音樂世界增添了一首新曲。
這首曲子並非後人創作。不久前,萊比錫市立圖書館的研究人員在該市的音樂圖書館中,發現了作曲家莫扎特的一份樂譜手稿。這部手稿由7個簡短樂章組成,為兩把小提琴和一把低音提琴而作,時長約12分鐘,此前從未面世。
作為歷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莫扎特一生創作了超過六百多首音樂作品。據研究人員推測,寫出這份手稿時的莫扎特年齡約在10歲至13歲。
根據薩爾茨堡莫扎特基金會發布的訊息,手稿的簽名中沒有莫扎特的中間名,這表明莫扎特在1769年之前創作了這首曲子,當時他開始在自己的綽號中加入中間名。
研究人員表示,新發現的手稿並非莫扎特本人所寫,但據信是1780年左右的副本,用深棕色墨水在白色手工紙上書寫。這首樂曲在新的Koechel目錄(記錄莫扎特音樂作品的權威檔案)中被稱為“Ganz kleine Nachtmusik”。

🌾


攝影師細江英公去世
據NHK報道,日本攝影師細江英公(Eikoh Hosoe)於9月16日因左腎上腺腫瘤在東京的一家醫院與世長辭,享年91歲。
細江英公1933年出生于山形縣米澤市。17歲時,他用父親的相機拍攝的一張照片獲得了富士攝影大賽學生組最高獎,從此受到鼓舞,立志成為一名攝影師。
1959至1961年,他活躍於與裕松燈飾等人組成的攝影團體“VIVO”。他因前衛的角度捕捉身體美的《男人與女人》而引起公眾的注意。
來自攝影集《薔薇刑》
1963年面世的《薔薇刑》(Bara-kei)是細江英公最為知名的作品之一。1961年,28歲的細江英公應作家三島由紀夫的邀請,請他為自己的評論集《美的襲擊》拍攝封面和插圖。在拍攝過程中,三島由紀夫非常滿意細江英公的創作,後者對著這具健美的身體,一口氣拍了兩卷膠捲。從那之後,細江英公又為三島由紀夫拍了不少身體的照片,這些照片集結為畫冊《薔薇刑》。該系列充滿了幻想、死亡與慾望的隱喻。
來自攝影集《鎌鼬》
在三島由紀夫1970年切腹自殺後,新版《薔薇刑》也延期出版。細江英公不僅拒絕提供照片給媒體,也不願對此發言。對此他回應道:“開始時覺得很突然,因為連想都沒想到會發生這種事呢。接著,無法言喻的悲傷傾瀉而來。之後雖然聽到、看到很多人談論該事件,但是他們談論的內容,幾乎都是錯的。”
攝影之外,細江英公也一直在創作前衛理念的作品,他將攝影與戲劇,舞蹈,電影和傳統日本藝術相結合,展現了其對攝影這一介質的獨到見解。

💊


首個使用安樂死膠囊的人
本週,一名64歲的美國女性在瑞士使用安樂死膠囊(Sarco Pod)去世。她選擇實施安樂死的地點,是瑞士的梅里斯豪森小鎮,靠近德國邊境的一片森林中。
這個裝置透過減少氧氣供給,從而引發快速地失去意識和死亡。使用者進入膠囊後,透過按下按鈕,膠囊內的環境會被快速填充氮氣,氧氣含量下降,導致缺氧而不會有窒息的痛苦。幾分鐘內,使用者會失去意識,隨後死亡。

使用安樂死膠囊需要滿足特定條件,通常是針對那些被診斷為絕症、身體嚴重痛苦且無望痊癒的人士。在瑞士,這類病人可以合法申請輔助安樂死,並且需要由醫生評估其精神狀態以確保決定自主且不受外界壓力。
瑞士是全球少數幾個允許協助自願安樂死的國家,只要嚴格符合一定的醫療和法律條件,個人可以尋求協助來終結生命。

安樂死膠囊的內部
然而,瑞士警方已經針對這次安樂死的實施展開了刑事調查,並對數人提起刑事訴訟,罪名是“誘導、協助和教唆自殺”,有數人被拘留
瑞士內政部長質疑安樂死膠囊的道德和法律地位,但檢察官沒有提供有關他們或死者的詳細資訊。

🛰️


這家公司
想在夜裡賣陽光?
來自美國加州的初創公司Reflect Orbita最近新研發了一項衛星照射技術:天黑後,當人們登入一個網站,鎖定自己的定位後,會給你周圍一些陽光。
也就是說,在夜裡,只要哪裡需要光線照明,就能透過他們的服務精準地帶來光照。

為了實現這一設想,研發團隊需要發射大量可反射太陽的衛星,才能更廣闊地覆蓋地球的區域。

公司創始人兼執行長Ben Nowack說:“如果我們能在太陽昇起之前和日落之後獲得一些太陽能,那就太好了,因為這樣可以收取更高的經濟收益。”
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的資料,自2009年以來,太陽能光伏元件的價格下降了90%。在多風、陰天的天氣狀況和夜晚,太陽能發電不足的問題仍然沒有解決方案,也許透過Reflect Orbital在天黑後購買陽光,可以幫助解決這個問題。

🌸


“你知道嗎?
櫻花掉落的速度是每秒5釐米哦”
2007年,新海誠導演的動畫電影《秒速五釐米》上映。17年之後,據9月22日新聞報道,《秒速五釐米》將被翻拍為真人電影,由偶像組合SixTONES成員松村北斗主演,攝影師奧山由之擔任導演,預計2025年秋季上映。它將成為新海誠眾多動畫電影中首部拍攝真人版的作品。
面對這次翻拍,新海誠表示:
“我在將近二十年前執導的動畫電影《秒速五釐米》是一部非常不成熟且未完成的作品,然而,正因為它的這種未完成性,至今仍能得到大家的長久喜愛,那種僅憑最初的衝動——對未知的憧憬和畏懼所拍出的電影,現在的我已經無法再創作,甚至無法複製。
請你們務必製作出一部只有現在的你們才能完成的電影,我比任何人都期待這部作品的完成,並全力支援你們。”
新海誠和奧山由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