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電影去塔克拉瑪干沙漠流浪

本期我們邀請到青年電影導演王麗娜,與大家分享她與故鄉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故事。
王麗娜曾憑藉首作《第一次的離別》在國際影壇屢獲殊榮,2018年,她與團隊開啟了影片《村莊·音樂》的採風調研,深入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意外邂逅了那些幾乎被遺忘的民族音樂,歷經六年的漫長創作,將對故鄉的所聞所感融入影像的創作中,該作品預計將在2025年正式與觀眾朋友們見面。
讓我們與音樂和風景作伴,一同去到廣闊遼遠的塔克拉瑪干沙漠,走進王麗娜充滿詩意與韻律的影像世界。
“家鄉”變“故鄉”
首作《第一次的離別》與新作《村莊·音樂》拍攝的都是塔克拉瑪干的故事,但對王麗娜來說,她對故鄉的認知卻經歷了一次迴歸的找尋過程。離鄉數年,當她再次回到這片土地,年輕的計程車司機帶著金鍊子聽著披頭士,鄉村蓋起新樓,發展得越來越好,但印象裡的故鄉卻彷彿離她越來越遠了,直到空氣中開始嗅出桑葚、馬糞、煙火的味道、童年的記憶瞬間歸位,她知道這裡還是記憶裡的故鄉.
塔克拉瑪干的人們常說,我們這裡最長的就是時間,不知道時間該怎麼度過,所以就要唱歌跳舞。回到故鄉的王麗娜感受到心境的放鬆與自由,就像她喜歡的歌曲《人是偉大的》中的歌詞,“人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著”。
靈感來自腳下
在王麗娜的鏡頭裡,每一個故事都與她腳下的這片土地有關,《村莊·音樂》的創作契機來源於一場突然的告別:在新疆採風時,她與編劇何力約好去拜訪一位年邁的音樂家,不料轉天便收到了他離世的噩耗,再到老人的家中,只看到樂譜手稿隨風飄搖,一個音樂家就此長眠於泥土,帶走了他所有的創作。王麗娜當下便有了記錄的念頭:一切如果不被描述,就不曾發生;一切不曾發生,直到它被描述
後來,王麗娜遇到一位80多歲的木卡姆女歌手,她向王麗娜講到自己年輕時在塔克拉瑪干演出,有一位即將臨產的孕婦從很遠的地方趕來看她們,中途發動當場生起了孩子,後來她們便給那個孩子起名為藝術(Senet)。聽到這個故事瞬間,王麗娜覺得這就是《村莊·音樂》的開頭,似乎是天意,恰好你來到此地,與這個人相逢,聽到了這個故事。自此《村莊·音樂》的故事便圍繞一個名叫藝術(Senet)的男孩展開了。
拍電影的吉普賽人
採風創作的過程往往漫長且辛苦,王麗娜常與團隊開玩笑說,我們就像是流浪的吉普賽人,電影在哪,人就流浪在哪。有了創作想法之後,王麗娜用最古老、最樸素的方式去尋找音樂:在人們的口口相傳之間問詢有誰在歌唱,在村莊與村莊之間不斷地行走拜訪,吸收並感受那些原始珍貴的民間歌謠。 
從2018年立項到2022年春天結束拍攝,長達六年的創作週期對大多數創作者來說是不可想象的,但也正如巴贊所說,“電影是及物的藝術,只有當我們拍攝他者並且忘卻自我的時候,電影才有意義。”長期停留在新疆,不是在採風就是在去採風的路上,也讓王麗娜有足夠沉靜的心態去創作一部忠於真實的電影。
遺落的民族樂章
片中有一首非常古老的卡萊朗民謠,來自王麗娜與團隊在採風途中遇到的一位老祖母。她說她的母親曾傳下來過一首歌謠,是一首隻在家族內部流傳的私密歌曲:“走在路上人們說我是瘋子,回到家裡,爸爸媽媽說我是有心事的孩子”。團隊調研後發現,這首歌此前從來沒有被挖掘和記錄過,王麗娜將它記錄下來,給了片中有同樣遭遇的羅赫曼,由他的祖母唱給他,用歌謠回應了他的心境與狀態,代替臺詞和語言的表達。 
60 年前新疆木卡姆錄製使用的是鋼絲錄音,60年過去,再沒有一部展現新疆木卡姆這類民族音樂的影片。王麗娜為了最大程度還原民族音樂的現場音色,在前期拍攝時選擇了目前最好的音訊技術杜比全景音,希望觀眾聽到音樂時能夠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神秘一隅,永恆之歌
隨著王麗娜對新疆民族音樂的深入瞭解,她愈發感受到民族音樂原生蓬勃的生命力,沒有固定模式,卻能深入靈魂,這種原始的力量感是其他藝術無法比擬的。
在採風過程中,王麗娜一直保持著為當地人拍攝肖像的習慣,黑白色調讓他們被風沙侵蝕過的臉龐呈現出一種雕塑式的力量感和空間感。王麗娜聯想到民族音樂也是透過音波匯聚能量,呈現其縱深與紋理,有一種永恆與神秘的色彩。因此在影片顏色的選擇上,永恆就選擇了黑白,神秘就選擇了跳跳白和紅外,豐富了色彩的層次感。
從確定到不確定
對於王麗娜來說,創作是一個流動的過程,在當下覺得無可替代的東西,總會突然被各種變故打破。
她曾邀請一位吟遊詩人出演電影中的角色,甫一見面時詩人脫口而出:“孩子,總有一天我的詩歌會抵達你的電影,你的電影也會抵達我的詩歌。”二人交談過後,對於記錄詩歌的想法不謀而合,彷彿沒有比他再合適的人選,但當電影快要開機時,卻得到了他去世的訊息,拍攝計劃只得作罷。從劇本創作到最終拍攝完成,因變動而數次被迫修改結局,對導演來說是痛苦的,但這也是創作在流動中產生結果的一種宿命。
回到塔克拉瑪干
我們請王麗娜導演為豆瓣友鄰們推薦一個新疆旅行目的地,她推薦了她的故鄉塔克拉瑪干沙漠。這裡發生著很多故事,有些故事你會清楚地知道從開始到結局,但有些故事更需要用心境去感知、體驗和碰撞。100多年前,人類學家摩爾根在著作中描述說"誰能找到開啟塔克拉瑪干的鑰匙,誰就找到了開啟人類精神的密碼。"
📢「友鄰熱議」
當友鄰們談論新疆時都在談論什麼?如果你也想獲取關於新疆的更多資訊,可以在這些小組找到趣味相投的豆友~
新疆旅行
新疆旅遊攻略
拼途| 敦煌、青海湖、新疆
言說說你與新疆的故事
我們將抽出1位朋友,送出
《村莊·音樂》限定電影膠片卡周邊(款式隨機)
點選“閱讀原文”進入豆瓣-友鄰moment檢視本期合集內容
©️圖片授權:壞兔子影業
©️專欄圖設計:@文明向上
©️轉載:本文為原創內容,版權歸友鄰moment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絡作者(郵件[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