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險投資就是投未來。而受邀管理投資企業,是我要參與到創造未來的程序中。”
2024年8月,納斯達克上市公司、臨床階段生物醫藥公司Estrella Immunopharma(後簡稱“Estrella”)迎來了一位華人女性董事長兼新任董事會成員——張宏。從山東、北京、深圳,到今天的舊金山灣區,25年激流勇進的股權投資生涯為張宏積累下豐富多彩的職業閱歷和獨到的投資理念。
一位可以躺平的獨立投資人,為何會接下一家初創公司的董事長offer?
張宏是這樣回答的:那是我近些年來為數不多感受到“值得”的瞬間——在波詭雲譎的宏觀大勢中感知行業週期的沉浮起落,捕捉新生代的脈搏,我依然有能力、有勇氣邁出這一步,找到新方向、發現新機會、學習新知識,參與到創造未來的程序之中。

張宏,擁有超25年私募股權及企業併購、風險控制、企業戰略規劃經驗,曾擔任北京海洋基石創業投資管理公司董事長、深圳基石資產管理公司董事總經理、大華銀行投資(中國)有限公司的副總裁。在職業生涯的早期,張宏曾作為法律顧問和律師參與多項重大資產重組、上市專案之中。
01
投資就是投未來
“投資就是投未來”張宏說,專業投資人和隨機投資者的區別,在於是否有能力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未來,然後果斷下注。“這需要過往職業生涯中足夠多的經驗積累,潛移默化,形成對行業未來趨勢的敏銳辨識和認知。長期錘鍊可以使這種敏銳成為一種直覺和本能。”
看清本能之下的邏輯,我們需要先回歸到Estrella——2022年3月成立,為優瑞科(Eureka Therapeutics, Inc.)的控股子公司,創始人為華人科學家劉誠博士。Estrella拓展、深化了優瑞科的基因治療領域管線,佈局血液腫瘤、實體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臨床領域。
技術突破上,Estrella擁有優瑞科專有技術平臺ARTEMIS®。這是一個利用T細胞天然生物學特性的細胞受體技術平臺。簡而言之,ARTEMIS技術可以將抗體‘嫁接’到T cell receptor這一‘骨架’上,從而利用T細胞本身的資訊通路和管控機制來啟用T細胞。基於該技術,Estrella擁有多條創新型CAR-T管線,極大提升了T細胞療法的安全性和可及性。
2022年張宏開始接觸Estrella,並在2023年初對其進行投資。2023年9月,Estrella在納斯達克上市。同年,其首發管線EB103獲FDA IND批件,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她用未來行業、創新賽道、關鍵時點三個維度來解釋選擇Estrella的原因。從宏觀週期和創新邏輯出發,張宏選擇了AI及晶片、生物醫藥兩大未來行業作為其投資重點。進一步地,押注技術壁壘足夠高、競品重複率低的賽道,篩選出具備高創新力與顛覆式技術創新的企業。
Estrella所在的細胞與基因治療賽道,即為生物醫藥領域近年來備受關注的底層創新賽道,尤其是CAR-T細胞治療在血液腫瘤適應症方面突顯示出顛覆性療效。其中,Estrella獨有的T細胞創新則解決了腫瘤特異性抗原靶點開發困難,進而有望突破T細胞療法在治療實體瘤、自免疾病適應症的應用。這意味著一個千億級別的市場。
“先行一步是先烈,先行半步是先進”張宏打趣道,將投資標的進入時點把控在已有產品雛形、即將進入商業化的階段,是她的投資原則。生物醫藥的長週期決定了Biotech技術突破和產品試驗所需的時間更長、資源需求和風險也更高。因此,張宏選擇在Estrella首條管線即將進入人體臨床試驗的節點切入。
02
協助Biotech華麗轉身,完成蛻變
在張宏看來,Estrella首例產品進入臨床階段,意味著它的技術已經得到了驗證,即將進入商業化階段,需要開啟資本化運作,應對兼併、收購、管線合作等多元的市場化可能性。
“這時候,企業發展不僅僅需要自身研發、運營管理等內部機制的轉型升級,也需要內部機制與外部資本市場、整體產業資源的有機整合。”張宏談到,早期的研發型團隊往往偏重技術研發,缺乏經營管理和資本運作的經驗,不知道如何面對資本市場,併合理運用資本的槓桿、加持企業發展。這是初創企業向市場化轉型過程中必然要經歷的瓶頸階段,也急需對資本市場和運營管理具有一定經驗的專業投資人士參與到企業當中,協助企業華麗轉身,完成這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蛻變過程。
這或許是張宏與Estrella雙向奔赴的關鍵原因——25年前,張宏懷著對激盪的市場化環境的好奇和一腔奮鬥的激情,放棄穩定舒適的工作崗位進入山東高新技術投資有限公司,作為關鍵人員深度參與到600783(現魯信創投,國內資本市場創投第一股)的上市公司收購案之中,此後便一直深耕於私募股權、產業併購領域。踏入未知河流、探索新生行業,勇敢與好奇是張宏的職業底色,而初創Biotech也需要這樣的“闖勁”。
25年私募與高管經驗,培養出她對於資本化運作的敏感、資源整合連結的“本能”。張宏談到,資本化運作要求企業核心要做相應的合理化、規範化調整,以面對資本市場的考驗、併購方的檢驗。“成為董事長後,我首先需要透過資源連結、整合、對接,協助Estrella完成這一轉變,符合資本市場和資本方的要求。”
Estrella所處的全球醫藥市場,可以透過行業風向標摩根大通醫療保健會議(JPM)一窺究竟。繼阿斯利康18億美元收購Cincor、Ipsen製藥9.5億美元收購Albireo重啟2023年跨國併購熱,密集的併購、BD在2024年、2025年延續了熱潮。張宏認為,未來3~5年併購熱還將繼續席捲全球醫藥行業,尤其在產業鏈與併購邏輯成熟的大國市場。
“Biotech的初創企業踏實做好研發,猶如在漫漫長夜中尋找一束光。在漫長的探尋過程中迂迴曲折、九死一生,只有極少數企業熬過數九寒冬之後可以突破,開發出佔據行業領先地位的技術,這樣的企業會被慧眼識英,脫穎而出。同時初創企業要及時地進行自身最佳化和提煉,符合上市或者被行業巨頭合作、併購的要求,這就是成熟的併購邏輯,而不只是為了活下去尋求BD。”張宏強調,“我們必須認識到,併購和BD是Biotech必經之路,是成長週期上的必然節點,走到這個節點已屬不易。要想完成這個節點、實現蛻變,既需要企業自身的修煉,也需要外部力量的加持,這就是我作為一個投資人士能夠給企業帶來的助力。”
03
保持好奇與感性,深耕風控與投後管理
回望過往25年,張宏將自己的行業認知總結為最關鍵的四點:
一是,關注宏觀經濟週期,合理辨識發展趨勢,順勢而為。看清楚週期是上行還是下行,是波峰還是谷底,再決定是爬山還是下海。看清楚眼前的路,才能決定邁哪條腿。順勢而為可以水漲船高,逆勢而上則是舉步維艱。作為微觀個體,我們並沒有改天的能力,能夠有一定的辨識力已屬不易,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二是,要有足夠的耐心,偉大都是熬出來的。無論是否選對了路,所有的收穫都是漫長煎熬的結果,不要輕言放棄。前行就是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創造新的問題,再想辦法去解決問題。唯一的秘訣就在於堅持,堅持用專業的認知去做專業的事情,把自己全身心投入進去。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當堅持到無力堅持時,當失敗到已經不期望成功時,驀然回首,成功就在燈火闌珊處。
三是,對世界保持持續的好奇心和敏銳度,以熱愛做矛、真誠做盾,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回顧四分之一個世紀的投資生涯,她認為自己幸運地選擇了投資作為職業,可以有機會持續不斷地探索最前沿的領域,感知最新鮮的行業,接觸最尖端的人群,得以始終保持鮮活的認知能力,不斷更新知識體系,不斷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也讓自己老得慢一點。
四是,風險控制和投後管理是一門大學問,不僅是投資的重中之重,也是做人的態度。投資者首先就要深入到專案當中,和創始人建立良好的信任關係。秉持換位思考的心理,明確自己堅持的是什麼,同時也要清楚對方需要什麼。雙方不斷地良性互動、讓步與制衡,才能達成共贏的結果。
她進一步提到,還在基金管理崗位的時候,操刀過一個印象深刻的專案:因市場波動行情下滑,恰逢一家被投企業的董事長過世,內憂外患疊加,可謂雪上加霜。作為當時投資機構的風控法務主管,張宏果斷採取訴訟手段,搶佔回購先機,成為生效判決的第一順位執行人。但執行階段的現實情況是,董事長去世之後,他的夫人作為繼承人接手企業,面臨著債權人群起攻之、追索債務,行業發展與內部管理也困境重重。儘管擁有第一順位執行人的尚方寶劍,張宏及團隊並沒有強人所難,而是充分理解企業和繼承人的難處,積極幫助解決內部管理問題,對接外部資源渠道,一起度過這段非常困難的時期。
用張宏的話來說,所有的付出和信任都是相互的。即使在如此非常時期,董事長夫人也爭取每個月都還上部分錢,儘管數量很少。很多同事都認為這樣的還款遙遙無期,專案回款必定是不了了之,但張宏堅持“只要企業在還錢,不管多少,就說明企業還活著,還有還款的誠意,我們就不應該輕言放棄。”
在原董事長去世七年之後,這家企業經歷了行業滑坡、人事動盪等等難關,卻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不但沒有消失,還起死回生,重新走上正軌,最終在條件允許的時候一次性歸還了餘款。本來敵對的債務雙方成為並肩作戰的戰友,這也成為被人津津樂道的風控與投後管理經典案例。
04
寫在最後:投資人與被投企業的雙向奔赴
最後,我們再次問出這個問題:一位半退休、可以躺平的獨立投資人,為何會接下一家Biotech的董事長offer?
總結過往,正是基於對於投後管理咬定青山不放鬆、堅持不懈的理念,與企業家,創始人交朋友的真誠心態,張宏才擁有了深度參與被投企業運營和管理的機會,將專業知識與風控經驗服務於企業,為企業在資本市場的騰飛培育羽翼,從而獲得了認可和信任。
另一角度而言,Estrella也處在邁進商業化的關鍵轉折點,需要進一步完善自身的管理體系,順應資本市場和投資機構的要求。更迫切的是,這支以科學研發見長的團隊要在資本市場迅速建立起長袖善舞的資源和執行機制,也成就了Estrella與張宏“雙向奔赴”的機緣。
在雙向奔赴的故事中,理性判斷是主旋律,但我們無法忽略其中流動著的細節——張宏非常認可Estrella簡單、專注的風格,而她“踏實做好專業的事情”的行事態度也高度契合初創企業Estrella專注創新、科學至上的底色。
聊起過往的故事和今日的變化,張宏語氣中是一樣的雀躍、不時伴隨著笑聲。她說,保持年輕的最好辦法就是和年輕人待在一起。她說,投資是一個需要爭取人心、交朋友的工作,女性的細緻、韌性大有裨益,理性或許是決定因素,但感性會讓你更迷人。
她說,要做入局者。當感知到時代處於變化節點,我們要勇敢走出去,走得遠一點兒,看得廣一些,儘量看到這個世界的多樣性和多元化,才能發現新東西。在週期中的關鍵節點,我們能夠發現新機會,看到別人沒有看到的未來。我們不只是做未來的旁觀者,而是成為參與、創造未來的局中人。

*封面圖片來源:123rf


如果您想對接文章中提到的專案,或您的專案想被動脈網報道,或者釋出融資新聞,請與我們聯絡;也可加入動脈網行業社群,結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