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僅三歲的孩子會有善惡觀嗎?

本文來自公眾號:酷炫腦
作者:Emily Reynolds
最近,研究人員發現,年僅三歲的兒童不僅對什麼是正確的或錯誤的有自己的理解,而且在某些行為被賦予特殊含義後,他們對違法行為的判斷會變得更寬鬆。
雖然這可能和你想象中的大相徑庭,但事實是,即使是幼兒也有複雜的道德理解能力。他們有著令人驚訝的親社會性:例如,剛學會走路的兒童往往樂於分享和幫助他人。
最近,研究人員發現,年僅三歲的兒童不僅對什麼是正確的或錯誤的有自己的理解,而且在某些行為被賦予特殊含義後,他們對違法行為的判斷會變得更寬鬆。
作為成年人,我們一般都理解為了幫助他人而違背承諾並不算是自私的行為。但杜克大學的萊昂·李及其同事想知道幼兒是否也理解這一點。為了測試這一點,該團隊招募了兩組兒童,他們的平均年齡分別為3.5歲和5.5歲。
兩組兒童的男女比例都相當平均。
在Zoom上,孩子們被介紹給一個松鼠木偶,孩子們知道這個木偶是 "木偶總管",由一個螢幕外的實驗者操作。然後孩子們會看到一張幻燈片,上面顯示了12個將在研究中出現的木偶,“木偶總管”要求孩子們報告這些角色表現出的任何不良行為。
然後,孩子們觀看了一系列預先錄製的影片,每個影片都有一對不同的動物木偶。每對木偶都做了自我介紹,承諾給孩子看一個很酷的玩具,然後離開螢幕15秒。在其中兩個試驗中,木偶回來時都給孩子看了有趣的玩具,但在剩下的三個試驗中,木偶沒有帶任何東西回來給孩子看。
在後面的這些試驗中,木偶們都為沒有履行他們的承諾找了一個藉口。有些是 "好的"、“親社會”的藉口(例如:"我沒有帶玩具,因為我必須幫助我的媽媽,她真的需要我的幫助"),而另一些是 "壞的"、“自私”的藉口("我沒有帶玩具,因為我想看電視")。有時,木偶沒有給出任何藉口("我沒有帶我的玩具,再見!")
在每段影片結束時,“木偶總管”返回並詢問孩子是否有什麼要報告的。然後對孩子們的回答進行分析,以確定他們是否誠實;孩子們還需要指出,他們是否認為木偶沒有給他們看任何東西是不對的,並解釋為什麼他們認為這是不對的。孩子們還回答了關於他們更喜歡每對木偶中的哪一個,以及他們更願意邀請誰去玩的問題。
孩子們對所有背棄承諾的木偶進行了負面評價,無論他們給出什麼藉口。然而,孩子們對給出好藉口的木偶的負面評價比那些給出壞藉口或沒有藉口的木偶的負面評價要少。這對三歲和五歲的孩子都是如此。
然而,只有五歲的孩子在證明他們對每個木偶的判斷時使用的陳述型別有差異。當木偶有一個好的藉口時,這些大一些的孩子更有可能參考社會規範,例如說木偶做錯了事,因為他們有義務以親社會的方式行事。然而,無論木偶使用什麼藉口,孩子們對三種類型的木偶中的任何一種進行揭發、喜歡或邀請的可能性都沒有顯著差異。

Via:pic1

這項研究表明,年僅三歲半的兒童已經開始認識到,與個人慾望相比,親社會行為是對違法行為更好的辯護。
然而,這些結果也表明,兒童可能沒有意識到某些違法行為的社會影響–換句話說,他們可能不明白違背承諾或社會規則會使某人變得不那麼令人喜歡。未來的研究可以進一步探索這種理解在發展中何時以及如何出現。
作者 | Emily Reynolds   翻譯 | Caroline
審校 | 酷炫腦   編輯 | YJ
美工 | Jenny
參考文獻丨
[1]Li, L., Tucker, A., & Tomasello, M. (2022). Young children judge defection less negatively when there’sa good justification. Cognitive Development, 64, 101268.
 相關閱讀 
  • 小孩子的社交真難懂!被人使喚還賊開心,怎麼破?
  • 3歲就會討好領導,人類幼崽有多精明?你根本想不到
  • 罵他帶壞小孩的4大理由,這個7歲小孩決定反駁!
  • 孩子應該擁有自己的手機嗎?
✍️
|作 者 招 募 & 投稿|
後臺回覆“投稿”,檢視詳情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