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燈市口的菊隱劇場看了一場給孩子的獨角偶劇,編導和主演是伊朗女士,票價100塊。
場內坐了不到一百人。
如果是我們商業行為,這樣請一個外國節目過來,三場,要付國際機票住宿和劇的演出費還有劇場租金,要請翻譯和燈光師,要弄個海報做個宣傳,是斷不可能100塊價格能蓋住的。
這是北京偶戲周的邀請節目之一,國家發錢搞的活動,才會這麼便宜……
演出不長,40分鐘,大多數國際上給幼兒演的節目都不會超過一個小時,這是根據兒童的接受心理來的。但是這40分鐘裡可以說有趣的亮點一個接一個。
想象的大裙子藏了很多意外的手工製作的樂子,裙子是表演介面,她的衣服、身體,都是“偶”的表演介面。演出結束後我和女兒還有我們的戲劇老師木馬,跟演員聊了一會兒,瞭解到演員是一位教偶戲的老師,這些道具都是她親手製作,做了半年。可惜,這些資訊售票連結上都沒有。
女演員特別真誠,很想跟人多交流,她非常遺憾偶戲周的演出安排的是同一時間各劇場同時演,她看不了別的節目。
說實話看著劇場只坐了一半不到我有點難過,離得近有娃的,星期六日兩個晚上,也就是今天明天,還有兩場的,可以去看看呢。
英語表演的,小翻譯會跟著說中文,還有兩段音樂是阿拉伯語(我猜)的詩歌。但是我覺得放下語言,讓小朋友看內容,也能看懂的。別追求中心思想,故事簡單,幼兒能理解,講了一個小女孩到處漫遊,一個充滿色彩的夢。演員的對白和肢體表演可以說是八十分,沒到大師的級別。看看偶的出現就很好玩,劇中出現了手偶、手指偶、提拉偶、光影等等許多手段。
看“大製作”舞臺劇,觀眾是仰望的姿態,小、近、手工感,是更適合幼兒的,不給他們壓迫感。誰不希望自己發現生活的亮點呢,小戲給孩子的就是這種溫柔的發現。年齡我的建議是七歲以下。
就像吃東西最好多樣化,孩子的見識,也應該在安全前提下多樣化。這種商業性不強的樸實小戲,國外的很多城市也不常有,要等的,或者戲劇節上去看。這都送到家門口了……還這麼便宜。
我個人認為,補貼的內容特別便宜,會讓商業市場萎縮。我們2014年前後做進口小戲,北京有四五家公司,票價都在200以上,很活躍,我們自己在北京演了六場一個演員的物件劇《杜嚕嘟嘟》都是滿場,劇場的人都問我是不是辦法語培訓的。可是現在,這100塊的門票,還沒人看。拿經費做活動的目的是“完成”,是“省錢”,媒體上能看到活動開幕,看到合影,但是看不到戲和戲劇人。然而從觀眾角度,如果能找到這些資訊,能挖出適合自己的內容看看,價效比很高。
這在文化消費上,形成另一種“卷”,越熟悉越能享受到好內容。
最後跟準備去的家長提醒一點,要不要打擾孩子觀劇,這也是爭議的,雖然一般情況我們認為家長不要去幹擾,劇場裡聽家長自以為是總結給娃一二三四,或者指點非要娃看向某個點,都是很無奈的事情。但是這場畢竟是英語劇,請觀察娃的反應,可以簡單提示場景:這是消防員,這是醫院給老爺爺治病,這是地底下……
劇後我們問她,阿拉伯也用提線木偶嗎?她說,其實只有兩三根線,四線是法國的。她說我創作期間真是每天都在想啊想,怎麼吸引觀眾注意力別讓你們覺得悶,能用的辦法都要用上。
嗯,戲劇人在超現實的時空是戲劇國的。

演出後現場的孩子很開心地合影

大裙子當舞臺

我家英區美術生還沒去上學,已經被親友質疑是不是畢業了😅她特別喜歡這朵香腸嘴花花。

最後,放個大麥的碼,去人藝的票務平臺也能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