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村拓哉酷了30年都沒過氣,你們真以為他是靠臉吃飯?

今年4月30日,日本明仁天皇退位。
5月1日,德仁皇太子將接任成為新一任天皇。
可能還有很多人不知道,到現在為止,日本還像中國古代一樣使用年號紀年,每位天皇在位期間固定使用一個年號,稱為「一世一元」。
因此,隨著新老天皇的交任,「平成」時代落幕,「令和」時代開啟。

大家即將告別的平成年代,短短不過30年,卻銘刻下無數人青春印記。
沒有一個80、90後能逃過平成年間日本文化的薰陶:
櫻木花道和流川楓的腳步聲還在籃球場上回蕩,路飛和夥伴們還一直在大海中冒險,工藤新一對小蘭說的:「想成為平成年代的福爾摩斯」,也只能成一句遺憾。

平成年代的30年,是日本娛樂文化興起並繁盛的30年。
日本定義了什麼是偶像,而其中有一個偶像,從「平成元年」開始展露頭角,之後一直吸引著日本乃至整個東亞的目光,創造了風靡世界的流行,成為了平成年代的一個象徵。
這個偶像是木村拓哉,他的名字,以及名字背後所代表的作品和文化,成了平成年代最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
上週,帶著「偶像就是沒有自由、沒有自主意識」的偏見,許知遠對木村拓哉進行了面對面的訪談。
可是在訪談中,許知遠的偏見一次又一次地被木村拓哉打破,他早就不是一個唯命是從的偶像,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和執行能力,尊重並專業地去完成工作裡帶給他的每一次任務。
木村拓哉這個被稱作超級偶像的人,卻從未被「偶像」的包袱給壓到過,也從未因「偶像」的規則而改變過。
如今娛樂圈偶像輩出,但幾乎每個人都逃不了「過氣」的魔咒,而木村拓哉卻一直保持了超高的人氣長達30年,成為了每個偶像心中的巔峰。
作為木村拓哉十級研究者的滾君,發現他早就給過後輩們8條建議,關於如何去做好一個偶像明星,或者說,如何做好一個男人。
1. 「私下的我是木村拓哉,電視上的我也是木村拓哉」
在《十三邀》中,帶著挖掘木村拓哉真實一面任務的許知遠,在提問中不斷地嘗試摘掉木村臉上的面具。

可是每一次試探都失敗了,到了最後他才發現,木村拓哉從來都不偽裝自己,他一直呈現出來的,都是那個最真實的自己。

木村拓哉與別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一直真實的活著。
不像其他偶像,在臺上對著粉絲微笑,在臺下皺著眉頭罵娘,他不是從來都不去扮演偶像,他把自己活成了偶像。
在這30年之中,他用絕對的職業信念感,去做一個真誠而正直的人。
2. 「讓自己配得上別人的喜歡」
作為偶像,能夠抓住粉絲的心是最重要的。
而目前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偶像,也是為了迎合某部分的粉絲而存在,「小奶狗」、「霸道總裁」或者「鄰家男孩」都成為了一個個標籤,簡單地貼在偶像的身上,讓他們去收割粉絲帶來的利益和流量。
可是木村拓哉能紅30年,卻絕對不是因為能夠迎合市場,因為太輕易得到的東西,也會太輕易地消失。

而對木村而言,掌聲和歡呼聲是來之不易的東西。

所以他不斷努力,不過是要讓自己能夠配得上,這些歡呼和掌聲。
總是反思自己配不配的人,而不是自己有沒有,才是值得紅30年的偶像。
3.「不要輕易說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在木村拓哉最火的時候,日本社會已經形成了木村現象。

演一部日劇就能改變一個人的人生,代言一個化妝品就能引起搶購,他開創的木村式審美,深深地影響了一代人。

許知遠問木村拓哉這樣強大的影響力,會不會讓自己的表達更加謹慎,更符合大家的期待。

而木村拓哉卻說:

「我唯一一件會小心注意的事,就是不要說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他這句話是對自己的承諾,也是對觀眾的承諾。
4. 「責任不是壓抑」
木村扮演的角色,影響過很多人的職業選擇:
有人看了《急速引擎》,受了木村在裡面角色的影響,從14歲開始,往賽車手的身份努力:

有人看到在《悠長假期》裡木村彈鋼琴,毅然決然苦學成了鋼琴家:
有人決心成為《Pride》裡的裡中春,一路奮鬥成為冰球專案的日本國家代表隊隊員:

擁有著改變人生的力量,對於一些人來說是自大的資本,對於一些人來說是沉重的壓力,可是對於木村來說,是一種責任。

他真誠地覺得自己能身處如今的位置,還是多虧了這些喜歡他的人,所以他願意去承擔大家對他的期許,大家對他的要求,哪怕在旁人看來,那些責任和要求壓抑了他的本心。
但木村從不覺得責任是壓抑,因為他願意付出自己的所有努力,去帶著喜歡他的人,朝著更燦爛未來邁去。
5.「愛是先考慮對方」
演過很多愛情劇的木村,在被問到「對於愛情是怎麼理解」時,開心地咧嘴一笑,說:
「愛情啊,自己不是最重要的,愛要先考慮對方。」
當年木村在事業的巔峰期,當著演唱會上的所有粉絲,宣佈自己結婚的訊息。

當時的經紀公司是很反對他的做法的,因為怕流失一波女友粉,失去了圈錢的能力。

可能木村拓哉不在乎,相比於自己的名利,他更在乎的是妻子工藤靜香的感受。
他給工藤靜香的不是嘴上的承諾,也不是躲躲藏藏的關係,他向全世界宣佈兩人的關係,就是給她最強的安全感。
身為丈夫,木村一直都尊重自己的妻子,並把婚姻當做需要兩個人共同經營的責任,他曾對新人演員說:結了婚後,面對決定時最重要的就是和伴侶討論,因為這已經不是你一個人的人生了。
就像木村他自己說的:「沒有什麼可以守護的男人,就不是真正的男人。」
6.「比起堅持自己,更要考慮他人」
對於偶像來說,他們可能已經習慣了被全世界照顧的生活,一切被安排的明白,只需要在臺上燦爛地微笑就可以了。
可是作為全民的超級偶像,木村拓哉卻從不是任性的大明星做派,而是懂得如何溫柔地對待別人。
他曾在書裡說過:「比起有了不起的才幹,我更想擁有的是一顆有包容力的柔軟的心。」

木村能夠記得曾經有過一面之緣的小粉絲:

拍雜誌時,他會在健身器材上鋪好毛巾再進行鍛鍊,這樣才不會讓z自己的汗水弄髒器材。
曾有一個6歲的男孩在節目上問木村拓哉,讓自己變得帥氣。

木村拓哉回答的很簡單:

「吃飽、睡好,然後變成能夠保護女孩子的堅強的男生。」

做一個帥氣的男孩其實一直都不難,在木村這裡不過就是懂得保護和考慮別人。
7.「比起只有一種顏色,還是五顏六色的錦鯉更有趣」

很多偶像都愛啃老本,在一個領域成功之後,就不願意做其他的嘗試,畢竟嘗試新領域需要付出很多心力,而失敗的代價是巨大的,。

可是,對於木村而言,他更願意去嘗試不一樣的東西。

他拍一部戲就練就一門技能:
在《美麗人生》裡飾演美髮造型師,就專門去學了美髮,學成後還開始幫別人剪頭髮。

▲在演《冰上戀人》時,在拍攝期間因為學習冰球全身受傷,也堅決不找替身。

▲拍《宮本武藏》時,專門去練了劍道,連武術導演都誇他,攻擊正確身體穩,一條就能過。

▲拍《Engine》時,高溫下堅持專業訓練。


他覺得「酷」不是標新立異,而是特別努力的人,具體來說,就是那些能夠在不同的環境中奮鬥,適應能力很強的人。

他曾在自己的自傳裡寫:雖然我現在是在做木村拓哉,如果有來生,可以讓我自己選擇的話,我就不會再做木村拓哉。一次即可,無須再來第二遍。

所以這一生,他願意做顏色不一樣的煙火,用各種精彩的經歷,去享受自己的人生。
8.「傾盡全力這件事上,我從未改變過
從1991年開始的每一天,木村拓哉都會在臺本的最後一頁寫上:I’ll do my best(我會盡最大努力),以此來反思自己過去的一年,是否在每件事上都拼盡全力。
他從不把劇本帶到片場,因為要準備的功課和要背的臺詞,都在家裡完成了。
在《CHANGE》裡,木村扮演日本史上最年輕的首相大臣,最後一段致辭的長鏡頭,有22.5分鐘15頁臺詞。他一鏡到底沒有NG,創造了日劇史上最長單鏡頭記錄。
他從不把自己的努力和傷痛宣傳出來,反而擔心自己受傷會影響劇組的進度。

平成年代的結束,也相當於木村拓哉最燦爛的時代過去了。

像坦然接受自己的衰老一樣,他也接受了時代的改變,因為在他看來,只要自己拼盡全力的這顆心不會改變,那麼他也不會受時代的變化而影響。

木村拓哉不是被娛樂工業中按照粉絲喜好量產出的偶像,他是自由的。
在平成年代逐漸成熟的偶像體系之中,他用自己的8條原則去做偶像,並堅持了30年,成為了一個時代的象徵。

他的正直和堅持讓我相信,就算一個時代結束,可木村拓哉卻永遠不會改變。

他是平成時代的象徵,也會成為令和年間的傳奇。


本文封圖來源於網路
浪味仙 | 策劃
浪味仙 | 編輯
仙貝王 | 排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