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特朗普2.0時代的到來,美國留學形勢“變天”了,新的簽證政策變化直接嚇退中國留學生,不僅H1B抽籤難,中籤率還屢降不止,這也導致多數留學生OPT到期只能回國。而那些無法靠工作籤留美的人,甚至嘗試起“婚綠”。在此背景下,是否應放棄美本、另尋教育新徑,成為了眾多家庭所要思考的問題。
文 | mikizhou
From MiKi粥
微訊號:mikizhou520
美國留學要變天,不是危言聳聽。
只不過這次「變天」不是因為美本招生政策調整、專業限制,要放涼國際生;
而簽證政策變化,正在嚇退大批計劃赴美的中國留學生…
H1B難民,你有沒有聽說過?

圖 | miki粥
年前有個姐姐聯絡我。說小孩在美國想換份工作,現在大學研究所年薪稅後7、8萬刀,想去紐約發展但根本養活不了自己個兒。
但想換工作又很難,雖然TOP30的大學畢業但因為沒有拿到身份,只能被H1B硬控,職場有奶就是娘,哪怕給最低的薪水連餬口都困難,也只能忍著。
小孩一心想搞個身份,當媽的覺得沒這個必要。母女倆有了分歧,問我意見。
我嘆了口氣,說站在當媽的角度肯定不希望小孩以後留在國外,但既然已經選擇這條路,就要理解小孩的苦,沒身份就算你藤校畢業,連星巴克賣咖啡都不配…
當媽的不信,覺得自己花了大幾百萬送小孩赴美讀書,耗盡心血栽培半生,要顏有顏要才有才,混了至少4年的白人圈,哪怕不是萬里挑一也總能是人中龍鳳…
終於畢業了,靠自己還找不到份工作?
我說,真的不能。
別說您家還不是念的大藤,現在就算哈耶普畢業,GPA3.9,智商線上還絕對努力,從大一就珍惜寒暑假期間刷實習經歷,如果家庭沒有背景,自己沒身份,最後可能都找不到老闆願意給工籤。
無它,只是因為優秀的人實在太多,用人市場買家說了算。
要不然那麼多人吐槽美國大學是殺豬盤!靠著全球頂級教育的名聲,早年給少量留學生髮糖創造出的逆襲傳說,近20年不斷在全世界搜刮人才和錢財。
現在搞到智商資源嚴重過剩,一群聰明人為了飯碗往死裡卷…
從大學捲到專業,從專業捲到GPA,現在公司招人直接「required sponsorship」。給的理由冠冕堂皇,企業考慮用人成本:僱傭一個應屆畢業生要花幾萬刀申請費律師費,還要面臨抽籤不中的風險。
而且風險越來越大,H1B中籤難得一比:
10年前中籤率在50%上下,去年年初已經腰斬到25%,最近我又查了一下,已經下降到了20%…
也就是說,五個人裡只能抽中一個幸運兒。
印度裔和其他少數族裔,像10年對美國做逆襲夢的中國爹媽一樣,瘋狂地湧入,稀釋了超過一半國際生的就業機會。80%的留學生在OPT簽證到期時找不到工作,捲鋪蓋回國…
賣掉房子手裡握著五六百萬的爹媽,當年送小孩赴美讀書有多風光,如今就有多失望。
當然,也有20%的人能拿到H1B,但拿到也不意味著就幸運,可能只是一個被深度捆綁的「牛馬」的開始…
像文章開頭講的小孩,年薪7、8萬刀入不敷出還要爹媽補貼,但就是不敢換工作。H1B跟公司不跟人,換老闆的前提是找到願意發工簽到工作。而且還不敢失業,超過60天找不到工作直接被送回國…
家長送小孩赴美讀書的時候,做的美國夢都是人人公平、機會均等,只有經歷過才知道,沒有身份連競爭的機會都摸不到。
很多人無奈回國,這兩年肉眼可見的——
留學顧問、機構老師、選調生裡扎滿了美本名校畢業生。
但藤校雖好,多了也貶值。
前兩年幾十萬年薪的工作好找,但現如今經過多輪風雨的洗禮,名校光環掉了一地,HR一看美本就覺得搞不了實戰,還不懂國內人情,弄來弄去,美本海龜還不如國產985吃香。
進退兩難,說的就是刷美本的中產娃。賣房供小孩讀書,想這以後可以全家去漂亮國享受生活,多半人財兩空。
如果你此刻非要在這裡跟我探討教育的意義無價,留學見世面讓孩子讀名校開拓眼界,那我無話可說。
畢竟教育跟吃飯一樣都沒有辦法標準化,走地雞生的蛋和飼料雞下的蛋,你吃到心裡感受是不一樣的,但對絕大多數還在追求溫飽的人來說,差別能有多大?
美本博雅教育你覺得好到骨子裡,給小孩帶來價值遠超五百萬,捨得砸錢請自便;但不是所有為美本奮鬥的爹媽都這麼想,不然東亞移二代也不會被爹媽紛紛雞進醫學院…
昨天看了個英文脫口秀,一個亞裔演員調侃說:
東亞家長一心只想讓子女學醫,卻從來沒考慮過醫生這個職業的目的是救死扶傷。他們讓小孩選這個專業只是因為掙錢。
東亞爹媽生病很少看醫生,因為他們不想讓別人賺到他們的錢。
把家長患得患失的心態描繪刻骨,笑死。
說來說去,無論中國還是東亞,大部分爹媽雞下一代,主要是為了掙錢才那麼捨得花錢。
沒有人會想四五百萬投資教育,就為了買一次人生體驗。
擔心沒身份打水漂的,最後不少人會選擇婚綠。因為這幾乎是所有國家和地區都通用的、最高效且省錢獲得身份的一種方式。
如果是女生,在美國會比較容易。只要不太挑剔且捨得花錢,矽谷遍地男性碼農。但男生就比較難了…
有人說男男也能結婚領證,但這法律或許能包容,中國爹媽是真心不包容不了。
當然如果有爹可拼,那大學就已經EB5拿身份上岸了,你誇這些有錢人的眼光,人家就會擺擺手,說只想讓小孩有選擇的機會,而不是被選擇。
選擇的機會,都是金錢創造。
沒錢,跑到美國讀文科就為了上岸藤校,大錯特錯。STEM專業OPT至少3年,有三次抽籤機會,文科專業大多隻有1年OPT,12個月到期就萬事OVER。
就算婚綠相親,文科都比理科倉促得多…
不過,美本這幾年太折騰也不全是壞事,把一部分中國家長的理性喚醒了:
放棄美本選擇去英國;放棄私立藤校讀公立大學;還有拿錢先砸身份,再根據家庭財務狀況選擇海外大學,甚至專業。
都是聰明的選擇。
比起一廂情願做美國的白日夢,這些規劃幫下一代穩紮穩打地薅羊毛。
我默默算一筆小賬,拿身份的花費跟一年私立高中學費差不多。而前者直接讀公立高中,其中不乏大藤的feeder school。
本文系授權釋出,From Miki粥,資深媒體人,教育紀錄片總策劃,創造了"順義媽媽"一詞。個人公眾號:Miki粥(mikizhou520)。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留學生中文報誠意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