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貸款買“老破小”的人,已經後悔了?

作者|暮歲
十點讀書會出品
最近,#花四萬二在鶴崗買房的生活有多愜意#這則熱搜引發了不少討論。
原先在廣州工作的博主@已畢業的大冤種,分享了自己來到傳說中的“躺平聖地”——鶴崗買房的經歷。
雖然這座城市經濟不算太發達,但是勝在基建設施完善,物價親民,房價更是低到堪稱“白菜價”,一度被很多買不起一線房子的年輕人視為最後的退路。
然而隨著今年北京釋出一系列新政,逐步放寬購房限制,對非京籍家庭購房的社保或個稅繳納年限進行了調減,並對商業貸款首付比例進行調整,對購買首套住房的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款比例進行了下調。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突然開始感覺,房價對於他們似乎不再是一個天文數字。
其中200萬~300萬的“老破小”房源,即位於城市中心地帶、年代久遠、設施相對落後但交通便利的小戶型住宅,成交數量已經有了明顯的增長。
雖然“老破小”單拎出來,有著很明顯的缺點,但是還是憑藉相對低廉的價格頗得北漂年輕人的青睞,讓他們第一次看到了留在這座城市的希望。
在拿到房產證後,@佛系少女都還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對於漂了六七年的她,在北京買房更像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隨著今年政策的調整,在與家人商量並取得支援後,她盤點了自己的存款,第一次產生了買房的希望。
在敲定買房計劃後,她迅速調整了看房節奏,由之前兩星期看一次的佛系看房,調整為集中快速式看房,短短兩個月,就看了不下100套房子。
和大多數房產小白一樣,@佛系少女一開始看房,完全沒有計劃。
只要在不超過200萬內預算範圍內的房子,她都會去看,前期耗費了大量的精力。
房子看多了,她漸漸也摸索出了一套經驗,比如除了戶型,她現在會重點考察房子的朝向,早晚採光是否一致、通風效果如何。
廚衛則要觀察下水速度,頂面有無滲漏情況,房間各處主要看看有無發黴開裂起鼓的情況,小區的配比也必須瞭解一下,有無地下車庫,日常是否有保安巡邏。
就連業主賣房的原因也得了解一下,周圍是否有快遞站點、醫院、菜市場,這些都是她列入考慮的因素。
為了避免遺漏,每次看房她都會將要點記錄成表格,方便回去進行復盤篩選。
饒是如此細緻,她最開始一眼看中的房子,還是卡在了最後的談價方面,雙方誰也不讓步。
有過幾次不愉快的殺價經歷後,她以自身經歷告誡打算網友心態一定要穩定。
“記住你是花錢買房的,不是來受氣的。”
前期的選房,往往就耗盡了很多人大部分的耐心,一想到接下來的裝修改造所面臨的問題,她雖然期待滿滿,但是也難免擔憂。
這個問題,剛剛入住老破小一年的@姜姜不吃薑女士深有同感。
北漂八年的她,終於趕在30歲之前買下了這套38平的小房子。
房子雖小,但是格局方正,採光更是一絕,自帶飄窗和落地陽臺。
只是光首付就掏空了姜姜所有的積蓄,如何利用最少的預算利用有限空間改造裝修,成了她必須考慮的問題。
為了找到合適的裝修公司,姜姜一個人花了兩個月考察,遭遇過不少冷眼。
好在,最終她遇到了相對靠譜的設計師。
整體戶型雖然無需做太多的改動,但是透過重新配色與設計,整個房子經過改造後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原本的“老破小”由於樓齡太長,已經顯得雜亂不堪,更別談基礎的美學設計。
這一次房子所有的配色,乃至各種小細節,都是按照她的喜好來。
整個房子沒有複雜的吊頂,牆面通刷了可可蛋奶乳膠漆,全屋都做了魚骨拼木地板,簡約的設計讓整個房子看起來都空曠了不少。
傢俱的顏色,也都是按姜姜喜歡的為主,白色的沙發和靠枕,奶白色的櫃子,各種可可愛愛的鍋碗瓢盆。
衛生間的地磚,是特意選了貓爪的瓷磚,客廳的牆上,做了她喜歡的復古石膏浮雕。
一番改造下來,原本髒亂差的“老破小”,成功變身一人一貓的溫馨小窩。
對於姜姜來說,雖然房子是“老破小”,但是生活同樣可以過成另一番樣子。
和她們一樣選擇單身買下“老破小”的年輕人,並不在少數。
他們當中的大多數尚且年輕,為了有自己的房子,幾乎掏空了工作以來的所有積蓄。
買下“老破小”,看似是在如今房價下跌的趨勢下一次衝動的冒險,殊不知這已經是很多靠自己打拼的年輕人,在有限資源下所能做出的最優選擇
在這股“老破小”風潮掀起的同時,外界的質疑與不解也隨之而來。
姜姜在決定買房後,除了父母,身邊人更多的都是不認可、批判,甚至是人身攻擊。
“那麼小的房子,可以幹什麼?”
“女孩子買什麼房?”
90後女孩@養生少女由於婚前買房,甚至遭到了相親物件的嫌棄。
在剛認識的時候,對方就已經盤算起了她的收入,暗示房子的月供不可以影響家庭的開銷。
然而外界的這些聲音,絲毫沒有撼動他們買房的決心,反而更加慶幸自己最開始的選擇。
他們未嘗沒有重重顧慮,只是之所以會買下“老破小”,自然也是經過權衡利弊下的一番考量。
與@養生少女尚且有家庭支援不同,和姜姜一樣沒有家庭兜底,且有不婚不育打算的年輕人,是大多數。
他們每個月都必須負擔高昂的租房費用,然而往往房子的居住條件,並不盡如人意。
與其把錢都給中介和房東,還不如以現在的能力和機會購入“老破小”,起碼不用再搬家了。
除此之外,他們咬牙買房的背後,往往都藏著一份對於穩定與歸宿感的深深渴望。
長期北漂的姜姜曾計算過自己租房的次數,兩隻手都算不過來。
每一次大包小包收拾,每一次都因為各種因素被迫搬家,都在加劇她對於租房的厭倦,以及對於未來的恐懼。
所以買房,某種程度上也是在填補她北漂以來的不安全感。
與姜姜抱著相同想法的,還有@五月的家。
剛工作的時候,為了省下一千塊的房租,他長期租住北臥,常年見不到陽光。
當他終於有積蓄可以自己買房,一眼就被灑滿陽光的臥室所吸引,毫不猶豫就拍板定下。
雖然房子不算大,但足以滿足他和貓貓在午後曬太陽,生活質量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所以他願意為了眼前的這片陽光付費,也算在無形之中,補償曾經那個漂泊不定的自己。

入住後,在他的精心收拾下,老房子終於有了家的感覺。

如姜姜所說,房子不是必需品,可卻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她一定的底氣,可以去應對生活的擊打。
買下這個小房子,不僅僅代表著他們終於擁有了屬於自己的一方小天地,更是在向自己的原生家庭與社會,正式宣告著個體的獨立
從這一刻開始,代表著他們有能力去掌控自己的生活,去應對未來所可能發生的種種挑戰。
只是必須承認的是,隨著房價逐漸下調,事業、生活可能面臨的各項不確定因素,也曾讓最早一批買下老破小的年輕人第一次產生懷疑。
他們深深感受到,想要在這個大城市謀求一份安穩,確實太不容易了。
@是懟懟的家在網上講述了入住“老破小”的生活,她坦言老房改造裝修並沒有想象中容易。
老舊的入戶電線,破損的鑄鐵水管,必須更換的煤氣管道這些隱形的花費,都在不斷加重她的裝修費用。
然而不能花錢擺平的事情,還在後面等著她。
由於需要裝修,隔壁居住的大爺大媽提出各種注意事項,為了打好關係,她提前買了水果拜訪。
只是有些鄰居禮物是送下了,投訴卻還是沒停下,讓她苦不堪言。
五月則是在五年前就購買了一套“老破小”,他一開始的打算是將這套房子作為過渡的臨時居所。
等到以後轉手賣出,到時候再換一個更大的房子。
誰知計劃趕不上變化,房價逐步下跌,工作也丟了。
原本對他來說不算繁重的每月幾千房貸,頓時變得棘手起來,也徹底打消了他換房的念頭。
如今從事自媒體家居博主的他,收入依舊不算穩定,最大的目標已經變成了早日還清貸款,無債一身輕。
無獨有偶,他的好友小寶,同樣面臨著與他類似的情況。
原本掏空了全家家底的“老破小”,眼看著沒有了增值的可能。
隨著年齡增大,被大廠淘汰的失業風險也如同一把懸在他頭頂的尖刀,讓他無比焦慮。
現在的他,正在騰出家裡多餘的房間準備出租,增加一份收入以此減輕每月償還房貸的壓力。
可哪怕踩了一些坑,有過一些崩潰的時刻,頂著家人的不理解,獨自承載著巨大的壓力,當中的大多數人在看到房子小燈亮起的那一刻時,他們心裡有一處角落也隨之被點亮了。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就像在滿足小時候年少的自己那樣,填補了曾經所有的缺憾,也得以重新好好養育了自己一次,真正重視起自己的需求,親手為自己搭建了一處精神角落。
或許從這一刻開始,他們才覺得自己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家,當下所帶來的滿足與幸福,早就不是金錢所能衡量得了的。
*者:暮歲本文首發於十點讀書會(ID:sdclass),轉載請聯絡授權。圖源來源網路,侵權聯絡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