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頌文的瓜,越來越撲朔迷離了……

文:劉娜
來源:閒時花開(ID:xsha369)
01
紅與黑
寫寫最近備受熱議的“張頌文塌房”事件。
還有,超越二元對立看待人間諸事的思維——
誰能想到,開年塌房的第一股風,竟然刮到“大器晚成、德藝雙馨”的張頌文身上。
前幾日,“2年被家暴16次的小謝”頻繁登上熱搜後,有名叫姜塵的女主持人,先後兩次出鏡,在短影片平臺曝光“被男明星家暴是種怎樣的經歷”。
姜塵一開始,並沒有明確指出,這位家暴她的男明星,到底是誰。
但她非常有指向性地曝光了以下關鍵資訊:
和她是韶關老鄉,在北京郊區開表演培訓班;

原生家庭很苦,從小沒了媽,多年北漂,一度沒有戲演,後來突然大紅大紫;


信佛,養猴子,很文藝,喜歡到門口菜市場買便宜菜;
當年他有個關係很好的經紀人,是香港人;
姜塵和他,還合作過一部電影……
種種資訊,一一指向一個人:
張頌文。
02
美與醜
姜塵曝光張頌文什麼呢?
伊說:
2010年,她從主持人轉型當女演員時,曾以“三週15萬學費”,到這位當時教表演的男明星老師那裡學藝。
學費裡包含住食宿,所以她當晚就住到老師在北京郊區租賃的大院子裡。
第一天晚上,她睡下後,老師就來敲她的門。
她沒開。
第二天,老師就安排了戀愛分手劇情的表演課,還設定了喝酒的情節。
酒過三巡,老師連哄帶騙和她發生了性關係。
兩個人以男女朋友相處後,老師一方面不願公佈兩人戀情,另一方面對她家暴施虐:
包括但不限於:
掀桌子。
砸杯子。
抽嘴巴子……
有次兩個人吵架,老師捧著她的臉,狠狠抽她。
暴戾和毆打,不是最可怖的。
最可怖的是,她有天發現老師除了她之外,還與多名女學員(其中一名女學員還是姜塵的好朋友)保持性關係,且錄有性愛影片。
帶色影片裡,還存有老師在按摩店接受色情服務的部分。
這,徹底撕碎了姜塵對老師的最後一層濾鏡。
恥辱憤怒中,她連夜打車離開老師的農家院,拉黑斷聯,再不相見。
家暴不忠?
性侵女學生?
謙遜謙卑人設下,住著醜陋陰暗的靈魂?
姜塵晴天霹靂的曝光,瞬間撼動張頌文自《狂飆》以來積攢的好口碑。
一時間,輿論在吵吵鬧鬧中,暗自揣測,自動站隊——
03
真與假
吵吵鬧鬧中,一部分人認為張頌文人設崩壞,星路坍塌。
理由是:
張頌文出道以來營造的人設過於完美,不夠真實可信,早就讓人看不慣了。
他們透過外貌、講課內容和教學情景,力證張頌文一開始就是個道貌岸然、表裡不一的偽君子,是造神運動把他想象得太完美了。
不然,事情發酵這麼多天了,張頌文和他的團隊為什麼不回應?
不回應,就是內心有鬼。
還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張頌文純屬被誣陷。
這部分人,有喜愛崇拜張頌文的粉絲,也有影視圈的多名導演。
像高書群、李路、陳國星,公開發文力挺張頌文。
尤其是《人世間》的導演李路,更是明確表達:
張頌文在事業上升期遭遇此劫,是一場有預謀有計劃的輿論戰。
是某些資本開始對國內有群眾基礎的實力派演員下手了。
而我,很想和朋友們跳出“二元對立”,拆解這起事件背後,更深刻的人性和暗湧——
04
大與小
為什麼很多人認為針對張頌文的抹黑,是一場有預謀的暗算?
這裡面,牽扯到當下輿情“大”與“小”的博弈。
“小”,是說姜塵在定居美國、時隔14年後,隔岸指控張頌文家暴濫情,這不過是一樁個體化的小事。
“大”,是指這段時間,各個平臺沒有明說但正在開展一項利劍行動:
打擊那些定居國外,賺取國內流量,還挑動對立情緒的自媒體博主。
參考案例是剛剛發生的兩起:
“情感博主王慧玲,被全網封號”;
“知識博主李尚龍,主動停播”。
這中間的是非曲直,不是今天我們探討的重點。
我們今天探討的重點是:
定居美國的姜塵,突然舊事重提曝光張頌文,到底是被“2年被家暴16次”的小謝鼓勵感染,還是真如江湖傳言的,她是收了多少多少美金,故意用模稜兩可的性醜聞,讓張頌文社死?
我們不能隨便給人定罪。
但我們看到的是:
在“大”的輿情下,姜塵的曝光難免陷入陰謀論的揣測。
注意:
我不是說姜塵爆料一定是假的——
任何人對自己過往傷害,都享有曝光權和敘事權。
只是,在更闊大背景和更重大利益面前,人心會有所向背。
這也是1月5日,姜塵又放出一段錄音,自稱《日掛中天》劇組一名女投資人,給她打電話控訴張頌文虛偽。
結果,很快被打臉蓋章“都是假的”的原因:
這片土地上的人,不可能胳膊肘往外,支援大洋彼岸的人。
這是人心、人性與選擇。
05
信與疑
當姜塵說,她不要錢,發聲的唯一目的,是讓人看清偽君子真面孔,鼓勵正遭受家暴和傷害的女孩子,勇敢站出來時,很多人從情感上是支援她的:
隱秘角落裡,女性承受了太多暗傷。
發聲,抗爭,自救,是不二法門。
而犯罪,不管是家暴、還是性侵,都必須零容忍。
但,作為網路一代,我們也親證過不少無辜的公眾人物,因模稜兩可、混沌不清的指控,尤其是性犯罪指控,被網暴被雪藏的悲劇。
這就牽扯到一個關鍵問題:
證據。
不管是就診記錄、報警記錄還是聊天記錄,姜塵都沒有拿出來。
匱乏實證,就只能讓所謂的“舉報”,一直停留在“寫小作文”階段,無法推動法律和公權力的介入。
而不管是走上法庭,還是公開舉報,都不能憑“感覺”和“同情”斷案,而是要靠“物證”和“人證”定性。
否則,信口開河的造謠和殺人無形的網暴,將會如決堤之水,毫無差別地淹沒到每個人。
06
默與言
吵得天翻地覆中,我看評論區裡不少人在左右互搏中喊話張頌文:
“報警吧。”
張頌文為什麼一直保持沉默?
我的答案是:
聰明人,不會主動領罪。
作為中年晚紅、參透人性的老江湖,張頌文沒有傻到因為大洋彼岸一個女人含糊其辭的舉報,而主動認領“罪名”的地步。
就像刀郎的《羅剎海市》爆火時,那英保持沉默,張雨綺“於是,分手了嗎”爆火時,於適照樣拍戲。
非指名道姓的江湖廝殺,充其量只是暗湧,算不得明戰。
暗湧,就有沉默的空間,就有迴旋的餘地,就有洗白的可能,就有翻身的機會。
沉默,等風停,等雨過,才是明智。
說什麼都是錯時,什麼都不要說。
如果你是張頌文,面對10多年前的前女友指控,你要怎麼回應?
辯解會被說強詞奪理,故作狡辯;
道歉又等於自掘墳墓,自斷前程。
男女之事,很多時候是無法自證的。
越描越黑,越解釋越亂,說的就是這類舉報。
張頌文的沉默,看似被動,實則是博弈:
觀態勢,觀人心,觀變化,觀敵人,觀風向,而後走一步說一步。
07
虛與實
這兩天,不斷有喜愛張頌文的朋友@我,讓我談談這件事。
其中一個會寫文章愛護動物的女朋友說:
“這些年,沒有粉過誰,就愛張頌文,結果……看了姜塵的爆料後,我的三觀都坍了。”
不至於。
如果我們跳出“是非對錯”的二元對立,就不難發現這樣的真相:
這世上沒有完美無缺的人。
不管是明星還是素人,如果你覺得他完美到令你心動,那隻能證明你對他(她)的瞭解還不夠全面立體。
人性的底色,不過是各人有各人的皎潔與隱晦。
這是天道。
同時,面對任何一個人,尤其是那些頭戴光環身披袈裟的任何一個人,都要學會把他的公共事務與私人品德分開看。
不把過剩期待,投射給他人,是清醒,也是分明。
一個合格的成年人,要習得的第一課就是:
不把人性想得太好,但依然修好自己的心。
不把人性想得太好,知道隱秘角落裡多的是看不見的陰影與汙垢,各個圈層都如此,才能對這個世界祛魅。
修好自己的心,是相信因果不虛,相信每個人的劫難與輝煌,都是起心動念和前因後果的疊加。
進而回到自身,心懷敬畏,持戒而行。
這就是:
對外界祛魅,對自我莊重。
08
二與一
2025年開年,網際網路就表現出少見的瘋癲與狂躁。
不管是張頌文身陷醜聞,還是李明德開啟元年,都以某種隱喻提醒我們:
末法時代,眾生異相,人心惶惶,一切都是草臺班子;
心懷明珠,面容祥和,腳走大道,活人更要破地獄。
最後,以這段話,為今天這篇文結個尾吧:
低階思維的人,只能看到誰對誰錯。
高階思維的人,一眼洞見對錯同在。
頂級思維的人,早早看透對錯一體。
連結天道的人,知道原本沒有對錯。
一切,不過如實如是發生。
感謝你讀到最後,點個【贊+在看】,並【分享】給更多人看。
– END –
* 作者:劉娜,情感專欄作家,文藝也理性,溫柔也死磕。來源:閒時花開(ID:xsha369)。文中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特此說明。
青年計劃
一個清醒的公眾號
點選上方卡片關注青年計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