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標題你先別急著吐槽我老套,是不是沒得寫了,又開始盤玉林了。
上上週,我和翠勇去測評廣西老友粉,打車落地後,意外發現老友粉就坐落在玉林的玉潔巷。

除了南寧老友粉,雲南傣味小吃、廣州糖水、潮汕海鮮粥,五顏六色的咖啡店、茶鋪、酒館、花裡胡哨的古著店,也在不知不覺間密密麻麻地鋪滿了玉林街道,

這些林林總總的店鋪都在網上有一定知名度,我們被流量吸引過去刮開兌換地址,結果發現都在玉林。
沒想到吧,當我對玉林的印象還淺淺地停留在“文藝”二字時,人家早就走起花路了,

現在的玉林街區就像網紅MCN孵化機構,天天帶著旗下的博主衝在5G網路前線,玉林有多少個鋪面,就有多少個網紅主理人。
吃完老友粉,逛完玉林十條街,我大為震撼,玉林的商業氛圍,什麼時候這麼復古又前沿了?

被挖掘過度的玉林
還值得去逛嗎?
成都新媒體人10個有9個都寫過玉林,玉林的方方面面都被翻了底朝天。
玉林的慢節奏、玉林的菜市場、玉林的美食、玉林的小巷子小院子、玉林的小貓小狗名字,都被大家拿著放大鏡揣摩觀賞了一遍。

成都人對玉林的愛惜之情,就像愛惜祖上傳下的百年老滷水那般真切。

玉林的年生越久,它的窖藏價值就日益凸顯,對於老成都來說玉林是生活自留地,對於每個不想上班的年輕人來說,這裡就是休閒驛站。

無數藝術家、作家、攝影師、建築師、詩人奔赴於此,臨近白夜花神詩空間那條光影斑駁的小巷,貼滿了詩人的節選詩篇,路人不一定看懂,但都願意拍下來發朋友圈。

編輯們進一趟玉林就會量產十篇人文稿,攝影師們進一趟玉林就會拍掉5個G的老年人文照。

光影、街角、老年人,玉林就是人文攝影師們的取景影視城,大膽猜測,玉林十個婆婆其中九個在網上都有套人文寫真。

除了基礎好+花樣多,玉林還很會追熱點,在成都,你很難找到可以在不同時代階段翻紅的街區,玉林就像是一位德藝雙馨老藝術家,活了多久,就火了多久。
2017年,趙雷的一首《成都》讓外地人奔向玉林,小酒館和玉林牽手走向全中國,名聲大噪,比熊貓基地還風頭更盛。

事實上,白天在小酒館門前打卡拍照的人可能比晚上去小酒館喝酒的人還多,粉絲@麥x 悄悄透露:“體驗感一般,地面總是粘窪窪的,而且一直在迴圈播放趙雷的歌。”
2023年,玉林因為“成都迪士尼”再次來到大眾眼前,網路熱浪再次將玉林推向話題中心,包容、好耍、個性成了它對外社交名片,但其實這只是玉林的一面。

再將時間撥得往前一點,玉林就是個好下榻的地方,因為身處優質加核心的地段,在2000年左右,玉林是當時打工牛馬最喜歡租房買房的區域,

80後@秋i 大學畢業後租的第一個單間就是在玉林,“但後來因為沒有停車場,富裕了的牛馬紛紛搬離。”

在離開玉林二十年後,@秋i 還會在閒暇的週末來到玉林吃她最喜歡的汪醪糟——“最愛桂花醪糟豆花,清爽香甜,現場吃一碗,還要另外打包五碗回去。”

除了吃固定的美食,@秋i 腳一踏進玉林,就會開啟萬步以上的步行模式。
“以前來玉林主要是吃,後來小店子越來越多了,現在來玉林主要是和朋友約下午茶了。”

地大門面多,玉林豐富的底商資源也撩撥著一批批創業者的心,滿街的鋪面兒逐漸被有想法的年輕人分批承包下來,

他們三五成群搭建起咖啡店、麵包店、酒吧、茶室、古著店、甚至工作室,
當商業新玩法融進玉林血液,老街區生長出一層新皮膚。

玉林的店鋪更新
怎麼比東郊記憶還卷啊
在玉林逛店,首先心理是放鬆的。

本人去東郊記憶不全妝不疊穿不敢進場,但在玉林,穿拖鞋出街逍遙自在。
從街頭走到街尾,遊客和居民生活無縫對接,居民的桌子板凳內衣內褲嬰兒床單統統都在露天暴曬,坦蕩自在。

如果導航要去某個書店,你可能要先經過三家茶鋪兩家盲人按摩四家咖啡店,在得到精神餵養之前,玉林的商業組合先讓人眼花繚亂。

酒館古著雜貨店甜品店零零散散鋪在拐角處或五金開鎖店旁邊,它們形態各異、裝置豐富,走完一條街,輕鬆湊齊九宮格街拍。

不少年輕人將辦公間直接搬在玉林街道上,不對外營業,但神秘莫測的店招會令每一個路過的人停留三秒——“這究竟是做什麼的啊?”

無數咖啡店在第一層、精密的茶室在第二層、開在居民樓裡的店在第三層,站在店門口不知道里面是做啥的才是第四層。

並且,玉林店鋪之間的關係緊密相連,如圖所示,左邊是相機店,右邊是眼鏡店,而一句“取照片到隔壁”的告示,就是兩家店曖昧往來的寫照。

成分複雜的手衝咖啡和樸實無華的老家蜂蜜搭在一起出售,苦澀和甜蜜一同上牆但相得益彰。

酒館橫衝直撞插在副食店和包子店中間,這樣的商業組合在玉林屢見不鮮。

但如果你去到玉林後花園,就能體會到最濃烈的居民和商戶的和諧氛圍。

當小店與居民共生,玉林的魅力在街邊的曬的火炮裡體現,當老闆們與大爺大媽同頻,玉林每年都該得模範社區。

我借你幾個凳子你借我幾張桌子,大家像是達成了某種協議互相幫忙保證對方倒閉的慢點。

一條巷子走穿,左邊是年輕人們拍照的快門聲,右邊是清脆的麻將碰撞聲,兩種聲音入耳,卻顯得毫不違和。

好逛,好耍,好出片,但玉林的消費也不一般哈。
當你看到密密麻麻的露營椅和淺咖色的遮陽傘,錢包可能就要小心了。

上週去了玉林@吳仙丹發來最新的消費體驗——“在玉林找不到瑞幸和Manner,喝咖啡只能硬著頭皮點30+的自制特調,字首名一大堆,原料像來自八個國家,聽不懂也喝不明白。”
“而且感覺每家店的老闆要同時做文案創意酒水更新,誰的店在小紅書出圈,誰就扳回一局。”

開店的老闆們當被問到生意狀況,卻不約而同傳達出經營壓力訊號,咖啡店店主@天黑黑透露,“房租算便宜但也不容易,你看嘛每天都在出現新的門店店鋪”。

@天黑黑在玉林開咖啡店已有兩年了,最初她是想搭建一個屬於年輕人逃避熙攘,隔絕焦慮的角落,但這兩年的街道更新節奏越來越快,流轉的鋪面越來越多,
她也會在心裡犯怵,但很快情緒又會好起來——“在玉林打工的體驗感還是比在天府三街強,走一步看一步吧。”

玉林路線建議
免得下次去腦殼逛暈
吃完老友粉再進行完玉林深度遊,我肚子飽了眼睛也飽了。
曾經我對玉林的瞭解只有玉林菜市場的剪刀土豆和愛恨葷豆花,逛完還是覺得太淺薄了。

首先是玉林你根本無法空手回來,不是帶了玉林菜市場的三角粑就是帶走了汪醪糟,來玉林走一趟,一直在忙著拍照和微信支付掃碼。
走完兩圈玉林,腳底打起血泡,也總結出一些經驗,要去玉林耍我就推薦一條路線,有需要請惠存。

這條線路既能輕鬆吃喝也能自在玩樂,正在成為年輕人們價效比市區旅遊專線。
芳草街-芳華橫街-芳華街:這幾條街是一個媽生的,集古著店、雜貨鋪、咖啡店、拍立得店為主,逛膩了繁華熱鬧商業圈的年輕人,都在這裡體驗老市區的時髦感。

玉林綜合市場:玉林核心小吃美食地帶,有很多好吃不貴的小吃,玉米餅、糯米飯、滷味之類,但這幾年被自媒體炒成了好吃嘴的朝聖地,讓附近的居民些許疑惑,他們印象口感普通的吃食,正在短影片的聚焦下衝向雲端。

玉林東路:文青街區,外號是成都“小歐洲”,各種外來餐廳咖啡店目不暇接,適合逛但不一定適合消費。
總之,玉林是一定是值得花半天時間將身心浸泡在其中,但同時也要精打細算,只要花唄額度不足30元,都要謹慎在玉林的露營椅坐下哈。

曾經因為網路鋪天蓋地宣傳,我對玉林的印象還是停留在好耍好吃的層面,深入每個巷弄走一圈,
你會發現它承載了無數青年的斜槓夢想,外企HR轉行糖水師傅,建築設計師兼職茶鋪店老闆,成都牛逼的斜槓青年們,都在這裡匯聚。
在玉林閒逛,你也永遠猜不到年輕人窩在哪家店裡聊藝術聊設計聊失業聊公積金聊不想結婚生子。
離玉林就開卷,來這就像安逸窩,玉林還真是個烏托邦好地方。
寫到最後,我已經在網上查玉林院子房價了,一套帶院子的房子現價只需100個出頭,

看著圖片瘋狂動心的同時點開評論區——“樓齡大+潮溼+蚊蟲多”,我立即就從院子夢裡走出來了,玉林好是好,但我的確怕潮呢。

本篇特別鳴謝
攝影師@阿嵩
歡迎來評論區留言
你喜歡逛玉林嗎?

/本文作者 大遙/
對社會有福的人
『所長私人微信trythings2
停車還是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