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元冰袋上架山姆,冰塊生意有這麼賺錢嗎?|聲動早咖啡

今年夏天,山姆超市上架了一款,農夫山泉牌的 2 千克袋裝冰塊,定價是 22.8 元。並且,去年起,便利店的貨架上還出現了許多農夫山泉冰杯,把 160 克的冰塊裝進密封的杯子裡,售價 4.4 元。然而,農夫山泉的 500ml 瓶裝水,卻只賣 2 元左右。
因此引發了社交媒體上許多網友的吐槽和不解。原料都是水,為什麼食用冰塊的價格要高出這麼多?自己在家就能凍出來的冰塊,為什麼會成為農夫山泉的一門生意?
其實,早在約 200 年前,美國商人弗雷德里克·都鐸便開始將自家莊園的天然冰塊切割後,利用沫狀木屑進行隔熱處理,並將這些冰塊出口至中國香港等地。當時,冰塊主要應用於醫療和食物冷藏。隨著技術進步,製冰業逐步擺脫了對天然冰塊的依賴,邁向機械化生產。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冰塊主要分為工業冰塊和食用冰塊兩類。工業冰塊多用於生鮮市場、化工廠等場景,主要用於降溫;而食用冰塊則滿足所有直接入口的需求。本文將聚焦於食用冰塊這一細分市場。
在亞洲,日本和韓國的食用冰塊市場已相當成熟,冰塊不僅在夏季暢銷,全年銷量也表現優異。以 2020 年為例,據澎湃新聞報道,韓國三大便利店最受歡迎的產品正是速溶咖啡和冰杯。在日本,冰杯的銷量甚至超過了瓶裝水。
相比之下,冰杯於 2019 年才進入中國市場,並自去年起迎來爆發式增長。介面新聞資料顯示,冰杯銷量已連續兩年保持 300% 以上的增速。
盒馬、羅森等渠道商紛紛推出自有品牌冰塊產品,蜜雪冰城等現製茶飲品牌也推出了 1 元 1 個冰杯的售賣模式。農夫山泉等飲料巨頭的入局,進一步提升了冰塊市場的關注度。然而,目前市面上的袋裝冰塊、冰杯等食用冰塊價格依然不菲。
那麼,消費者為何願意為這些冰塊買單?農夫山泉賣冰塊,又看中了哪些市場機遇?
本文整理自播客「聲動早咖啡」
長期以來,飲用熱水一直是國人的普遍習慣。然而,隨著麥當勞、肯德基等西式快餐品牌進入中國市場,加冰的可樂、雪碧逐漸成為新一代年輕人的偏愛。
36 氪指出,00 後和 95 後已成為冰杯的主要消費群體,兩者合計佔比高達 70%。這些年輕人也是外賣服務的忠實使用者。與在家等待冰箱慢慢製冰相比,他們更傾向於透過網路購買冰塊,即買即用。
資料顯示,去年夏天,冰杯外賣量同比增長 350%。農夫山泉正是看中了食用冰塊廣闊的市場空間,選擇入局。
此外,澎湃新聞報道,消費者在購買冰塊時最為看重「融化得慢」這一特性。與家用冰塊相比,商業製冰採用多重過濾和「流水緩凍」技術,能有效減少雜質和空氣含量。例如,山姆超市銷售的農夫山泉袋裝冰塊,在相同條件下,融化速度比普通冰塊降低約 20%。
商業製冰通常採用工廠全自動化生產線,製冰效率高於普通製冰機,並且無需人工鏟冰,有效規避了食品安全隱患。行業分析師認為,農夫山泉的食用冰塊並非面向價格敏感型消費者,而是主打願意為品質、便捷和體驗買單的中高階客群。
▲  便利店冰杯 圖源:Su Ying
尼爾森的統計顯示,70% 的便利店冰杯消費者購買冰塊是為了 DIY 自制飲品,這一趨勢也成為小紅書、抖音等社交媒體上的熱門話題。
介面新聞指出,今年農夫山泉在部分渠道推出了「冰杯」搭售活動,消費者購買一瓶 NFC 果汁或水溶 C,只需加 1 元即可獲得一個冰杯。對於產品矩陣涵蓋飲用水、茶飲料等多品類的農夫山泉而言,銷售食用冰塊更大的意義在於帶動飲料銷量的提升。
冰塊生意的原材料——水,成本極低,真正的成本主要集中在外包裝和冷鏈運輸環節。
在包裝方面,尤其是冰杯的杯體,日常所見的塑膠杯在低溫冷凍環境下容易變脆、開裂。而冰塊從工廠到商超便利店貨架,需要經歷長時間的冷鏈運輸和庫存,冰杯的杯子必須保證在零下 18 ℃環境下冷凍 12 個月不破裂。今年,農夫山泉推出的袋裝冰塊採用塑封袋包裝,相較於傳統冰杯產品,包裝成本大幅下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冷鏈運輸的要求也顯著提升了成本。冰塊的運輸費用是常溫運輸的 3-4 倍。如何讓工廠靠近冰塊銷售週期更長的珠三角、長三角地區,同時兼顧較遠的北方市場,成為製造商在運輸環節面臨的重要挑戰。農夫山泉憑藉在 NFC 果汁等產品上的冷鏈運輸經驗,有望將成熟的物流體系複製到冰塊業務中。此外,冰塊本身利潤微薄,但農夫山泉憑藉規模效應,能夠獲得比小公司更高的利潤空間。
飲用水是農夫山泉的核心產品,擁有龐大的忠實消費群體。澎湃新聞指出,農夫山泉長期以來注重水源形象的打造,「大自然的搬運工」的品牌印象也順利遷移到冰塊產品上。例如,在山姆會員店銷售的袋裝冰塊,特別強調了「杭州千島湖水源」的獨特優勢。
此外,農夫山泉多年來在全國範圍內建立起完善的銷售渠道體系,無論是經銷商還是商超便利店,都與其保持著緊密合作。這使得農夫山泉在推廣冰塊等新產品時,能夠擁有更多主動權,實現快速上市和鋪貨。
不過,食用冰塊,要從風口走向成熟產業,仍然面臨著不少挑戰。
根據澎湃新聞的報道,目前我國還沒有出臺針對食用冰的強制性國家標準,農夫山泉等企業採用的是推薦性的行業標準,並不具備法律效力。市場上的食用冰塊在安全等關鍵問題上可能存在風險。
社交媒體上,關於「冰塊刺客」的討論也非常熱烈,要讓國內消費者為「商業製冰」買單,仍然需要長期的市場教育。
另外,還有食品行業的分析師認為,這股風潮能夠持續多久時間並不確定,再加上,食用冰塊的製作流程高度標準化,並不是一個具備高額利潤空間的產品。比如,農夫山泉的一個冰杯,各級經銷商的利潤還不到 1 元。
原創/「聲動早咖啡」
編輯/yihua
排版/yihua
運營/George
更多有趣問題
歡迎來聲動活潑找答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