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過年竟不如現代打工人,新年第一餐竟是這!

每年快過年的時候,人們總會忍不住聊起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為啥感覺年味兒越來越淡了呢?
大家的理由有很多:
  • 假期太少了!
  • 親戚間見面少了!
  • 離得遠,沒啥感情了!
  • 不讓放炮了!
  • ……
這些理由當然成立。
但一個同事的話讓我格外觸動:
曾經有年味,是因為過去的大人願意用心給孩子營造過年的感覺,而現在沒年味,是因為我們這些大人偷懶了!
小時候物質不富足,過年卻滿是儀式感。盼著新衣服,一家人一起蒸饅頭、糊春聯,除夕夜守歲、放鞭炮、拿壓歲錢,這些場景至今難忘。如今生活節奏快,年貨網購就行,就連餃子都能外賣,生活方便了,可年味兒也在簡化中淡去。
那如果今年想做一回不懶的大人,該怎麼做呢?今天給大家推薦幾部春節紀錄片,看看過去和其他地方的過年習俗。感興趣的話,不妨帶孩子模仿著做,也許能找回那份濃濃的年味兒。
皇帝不如打工人
第一餐竟是素餡餃子
起來,今年我下手又晚了,春節期間的故宮博物院早早就預約滿了。這也讓我不禁好奇,歷史上春節期間的紫禁城,除了皇帝在太和殿接受朝賀,還有哪些獨特風俗呢?皇帝的假期又是如何安排的?
當時在紫禁城裡三十兒的年夜飯都要擺一些年節桌,桌上有乾果、點心、年糕。新年的第一餐皇帝要吃餃子,而且是素餡餃子,要有個好兆頭——素素靜靜、平平安安過完一年。那這個素餡裡用的是哪種菜呢?你們一定想不到,是馬齒莧(一種野菜)
吃完餃子皇帝還要做哪些事呢?有一個封寶儀式,也就是封筆。年三十寫完了福字就把筆封了,印就不用了,要休息了,皇帝也放假。
但那時的皇帝比我們現在的打工人還辛苦,沒幾個小時後,他又要開筆了——是的,還有一個開筆儀式。而這個傳統就是“加班狂魔”雍正皇帝整出來的。
話說這宮裡頭過年聽著也沒什麼稀奇的(皇帝實慘)。我們還是到街上來看點熱鬧的吧——踩高蹺、扭秧歌、舞獅子,歡天喜地的社火表演。
什麼是社火?估計現在好多人都沒聽過,事實上社火在民間開始很早,我們先民知道自己本身能力有限,都要依靠天、依靠神、依靠祖先的保佑。“社”實際上就是對土地神的崇拜,“火”則是對火的崇拜,我們人類從吃生的到吃熟的,都離不開火。
一開始就是為了崇拜進行必要的祭祀活動,後來祭祀就慢慢淡化了,就變成一個全民慶祝、娛樂的活動,熱鬧喜慶、紅紅火火。
古代詩人描述的社日,基本上就是喝酒、盡興地喝;喝了酒,頭上還要插花,主打一個喜慶!
到了唐朝、宋朝,社日開始有了禁忌——在這一天女性要停下手裡的針線活,過年不能動剪刀針線,大概意思是不小心就觸犯了神、就麻煩了。但客觀上女子就很高興,因為一天不用幹活了,大家都出去嗨!
小時候覺得規矩多,但長大了再回看,不難發現每一個規矩背後都有相當有趣的故事啊!
如果你還想知道更多過年的儀式感,那就看看紀錄片《書本中的年味兒》,讓孩子們親身體會書本和著作中描繪的年味兒!
這個片子屬於央視神級紀錄片“跟著書本去旅行”系列,總共包含七期影片,主題分別是:喜慶故宮、歡悅社火、趣味燈謎、風味年飯、必備年貨、繽紛花燈、多彩年畫。
每期影片不到20分鐘,讓孩子看起來吧,既漲知識,還不費眼!
跨越四季的年夜飯
藏著最質樸的心願
在很多人眼裡,年夜飯就是一頓比較豐盛的晚餐,菜品往往含有吉祥的寓意。但實際上,年夜飯的含義絕不止於此。
它不是一頓豐富點的晚餐,而是一個重新詮釋何為“回家”、何為“團聚”的機會。
年夜飯上,女孩楊珺婷堅持要為爸爸炒一道菜。她向爺爺要了兩個雞蛋,攪碎,然後倒進油鍋裡。
她是村子裡為數不多的留守兒童,6歲以後就一直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生活。父母帶著弟弟在山西開了個小飯店,每年只能趁著過年的時候回來。
過年,成了她和父母的短暫相聚時刻。自從爸爸回來後,珺婷就一聲不吭地跟在爸爸身後。爸爸做飯,她打下手;爸爸吃飯,她就把自己做的炒雞蛋夾到爸爸碗裡,然後看著爸爸認真地夾起雞蛋再放到自己的嘴巴里嚼。
飽含著柔情、記憶的食物,成了父女之間傳遞愛意的最好媒介。年夜飯,也讓每一個坐在桌邊的人都體驗到,我們是一家人。它不是家人聚在一起吃個飯,而是親情的迴歸。
藥水村的崔花子一家是朝鮮族人,為了讓遠在韓國的女兒吃到日思夜想的野菜,她每年春天都會去山裡採摘野菜,然後洗淨、焯水、冷卻,再分成幾份放進冰箱裡冷凍起來。
這些野菜會在冰箱裡從春天待到冬天,直到女兒回來的那天,崔花子才會把它們取出來。
這天一大早,崔花子就起來張羅女兒的晚飯,江米雞、炸魚、包餃子……
當然還有女兒最愛的拌野菜。她把冰箱裡的野菜解凍,放入各種調味料和佐料,潑上熱油,就成了。
看似簡單的一道菜,卻整整跨越了四個季節,濃縮了一個母親對女兒的疼愛。
如果你想帶孩子重溫年夜飯背後的暖意,不妨看看央視拍攝了兩季的系列紀錄片《過年》,主題就是普通人家準備年夜飯的過程。可以稱之為:“舌尖上的中國之春節特別版”。
第一季有3集,記錄了吉林省的烏拉街小鎮上幾戶人家歡慶春節的過程,細緻地展示了滿族人的春節習俗。
第二季有5集,跨越的時間和區域更為廣闊,涉及到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和東三省30多戶農家百姓。
除了年夜飯,片中還講述了很多人家的年夜飯和背後的人生故事。生活在不同區域的人們,年夜飯的菜式和做法也千差萬別,每個人的人生際遇也大相徑庭。
但沒關係,每道家常菜裡都充溢著愛和溫情,就是一整桌最美味、最值得期盼的年夜飯。
兒時眼裡的封建迷信
是成年人最祈盼的神蹟
小時候,我總覺得祭神什麼的都是封建迷信,是應該摒棄的四舊。但當看了《春節》這部紀錄片後,才明白每一個看似繁瑣的環節背後,都蘊藏著人類最樸素的願望,包含著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大智慧。
《春節》這部紀錄片共分為5集,每一集一個主題,分別是團圓、祭祀、驅邪、祈福、鬧元宵。其中第二集,就講述了福建安溪縣金谷鎮三元村的十年一次的祭神大典。
他們祭祀的祖先是伏羲大帝,在這個祭祀物件背後,藏著一個家族的遷徙故事。
據說500年前,這個村子的先人從河南遷徙至福建。當時河南人很信奉伏羲,也就把祭祀伏羲的傳統帶到了福建。
村子裡的人相信,祭祀伏羲可以保佑村民平安,參與祭神大典是每個村民義不容辭的使命。
祭祀的準備工作很複雜,主要包括選天時、洗轎子、搭天台,從大年初五開始持續到大年初七。
有意思的是,他們用抬凳子的方式,決定祭神的良辰吉時。
正月初五凌晨四點,村民就要抬著轎子去十公里外的一座道觀裡取火。這堆火被視為聖火,誰能用這個火點香,就預示著誰能得到神的庇佑。
這個儀式來源於“伏羲取火”的典故,傳說中正是伏羲教人學會用火,擺脫了茹毛飲血的生活,與動物分道揚鑣。
取到聖火後,村民會原路返回,把聖火帶到村裡的祠堂。
當天晚上,村裡還會表演閩南特有的高甲戲。
第二天,村民會用兩臺特製的轎子請上兩尊伏羲像,繞著整個村莊巡遊。此時,各家各戶都會在伏羲廟前供桌上擺上貢品。
做完巡遊後,還要請豬,獻給伏羲。殺完豬,祭神大典才算正式開始了。
大典完成後,人們會把供奉的紙燈籠、紙幣等堆在一起燒掉,預示著把貢品和祝福都獻給了伏羲。
最後一個環節被稱為“燒燈料”,也是整個大典最熱鬧的時候。大火熄滅的時候,也就意味著祭神大典結束了。此後,人們又將各奔西東,各謀前程。
這個祭神活動,表面來看似乎並沒有什麼用,但它卻是難得的能把全村人召集在一起的機會。
它就像一個暫停鍵,讓所有人都停下忙碌的腳步,回味村莊的過去,思考村莊的未來。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走出村莊、走入城市、村民之間聯絡變少、情感也變淡的今天,這樣的相聚時光尤為珍貴,也在默默地告訴人們,不要忘記歷史,要保持敬畏。
有了儀式感,就有了年味
物質豐富的當下,很多人都丟掉了過去農業社會中最重視的儀式感。然而就像《小王子》裡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比如福建安溪的伏羲大典,看似很繁瑣,但正因為這些繁雜的儀式讓人感覺,這一天與別的日子有所不同。如果過年的時候不穿特別的衣服、不吃特別的食物、沒有任何特別的活動,那又和平常日子有什麼區別呢?
想要增加年味,一個好的辦法就是故意給自己和孩子增加麻煩事,讓春節假期年的每一天都有事做,有盼頭,有儀式感。
比如,增加一些代表過年的物件兒,對聯、燈籠、剪紙、窗花、紅包等,給孩子買有美好寓意的年衣。
(今年好多同事都買的這種摺疊紅包)
又比如,保留一些過去的過年習俗,醃臘八蒜,打掃房子,包餃子等,帶孩子去親戚家拜年,孩子要恭敬地給長輩拜年才能得到紅包。
再比如,準備一些集體活動,例如桌遊、撲克、麻將或成語接龍等,儘量把大家都調動起來……
在一切都追求便捷高效,快節奏大行其道的當下,過年,能讓我們慢下來,在一件件具體的微小的事情中,細細感受生活的美好。
所以,到底什麼是年味兒?是家人團聚的歡樂、敞開心扉的坦然、互相慰藉的暖意與穩穩的安全感。
過年,過的就是儀式感。正是這些儀式感,拼湊起了年味兒,成了兒時最美的回憶。
文末放上今天推薦的紀錄片連結,建議作為全家活動一起觀看,藉此和孩子、老人回憶兒時的過年風俗吧,說不定年味兒就來了!(複製下方連結到瀏覽器開啟即可觀看)
《書本中的年味兒》
https://tv.cctv.com/2021/02/10/VIDAS6fWTuJ765odLwmOU8xo210210.shtml
《過年》第一季
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ss21344/?from=search&seid=15187942546591018121&spm_id_from=333.337.0.0
《過年》第二季
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ep126040?from=search&seid=15187942546591018121&spm_id_from=333.337.0.0
《春節》
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ep152608?from=search&seid=2856403487548518698&spm_id_from=333.337.0.0
1
END
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