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改版,容易找不到尹哥的文章,大家記得把尹哥設為星標
哦~
撰文:王聰|編輯:王多魚|排版:水成文
表情符號是描述情感、物體、動物等的字元,它們可以透過電腦或智慧手機單獨或與文字一起傳送,從而在虛擬交流中產生更復雜的含義。評估表情符號的使用如何取決於溝通和人際技能,可以幫助我們瞭解使用表情符號的人以及透過計算機介導的溝通背後的心理機制。
日前,印第安納大學的研究人員在 PLOS One 期刊發表了題為:Beyond words: Relationships between emoji use, attachment style,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表明,高情商與和朋友之間更多地使用表情符號有關,而回避型依戀與和朋友、約會物件或戀人之間較少使用表情符號有關。這種模式因性別和關係型別而不同,女性比男性更頻繁地與朋友、家人使用表情符號。
依戀型別大致分為三種:焦慮型依戀、迴避型依戀和安全型依戀。焦慮型依戀和迴避型依戀型別都表明孩子對主要照顧者缺乏安全感。相比之下,安全型依戀型別的孩子在短暫分離後與照顧者團聚時往往表現出熱情。
研究結果顯示,擁有高情商和安全型依戀的人可能會更頻繁地使用表情符號。對於女性來說,依戀迴避程度越高,與朋友、約會物件或戀人之間傳送和接收表情符號的頻率就越低。對於男性來說,較高程度的依戀迴避與較少向朋友、約會物件或戀人傳送表情符號有關。此外,女性比男性更喜歡使用表情符號,但這種差異只出現在與朋友和家人的互動中。
「2024-12-09 期」贈書福利獲獎名單
恭喜以下粉絲獲得

“工作細胞”
系列中的1本
請於12月15日前在今天的推文下留言
【姓名+電話+地址】
逾期不候哦~
(留言不會被精選出來,請放心)
@ Dr.L @ 戁濄 @ 小燕子



本本文轉載自公眾號“生物世界”
撰文:王聰|編輯:王多魚|排版:水成文
原論文連結: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308880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