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同學從開始備考就一直嚷嚷著託福一百一,後來的後來,一些人真一百一了,還有一些真嚷嚷起來了……
每個考託福的人都在努力,有人努力在瘋狂刷題;有人努力在閱讀聽力;還有人的努力,全在朋友圈裡……

當我們屢戰不過的時候,首先先審視一下自己——你的用功水分有多大?
如果熬夜苦讀是一條條微博朋友圈狀態,那麼說明你付出的辛苦不到位,除了自我改變行為和心態沒有其他的辦法幫你。
如果你感覺自己的確是努力了,那麼就回顧一下,看看自以為的勤奮質量如何?用功的質量達標了麼?要知道,低質量的勤奮其實是偽裝起來的懶惰,如果擁有好的方法和心態,肯定能夠成功。
太嚴肅了,放個表情……

每天睜眼就開始複習一直到深夜?熬夜三四五六個月直到考試前一天?這些都不是正確的學習方式,我們每天接受到的知識、能理解掌握的內容也是有限的。你集中做三天聽抄不如每天一小時弄一個月的精聽;一天看完8000單詞不復習也一個新的都記不住。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說過一個實驗,1990年三位心理學家為了對小提琴名家進行研究專門前往西柏林中心的藝術大學。試圖透過大量資料,解答一個基礎問題:是什麼因素讓精英演奏家比中等演奏者更加優秀?
他們將研究物件分成兩組,一組是有可能成為大師的精英演奏者,一種是普通的演奏愛好者。透過研究,他們發現:
普通演奏者通常將工作分散到一天完成。一份將平均工作時間和每日活動小時對比的圖表顯示,普通演奏者圖表上的曲線是平滑的,工作時間與活動時間相近。
而精英演奏者則不同,他們將工作集中在兩個明顯時段完成。如果將他們工作時間與每日活動時間相對比的表格描繪出來,會發現兩個顯著峰值(一個早上,一個下午)。
越是頂尖演奏者,峰值越明顯。而同樣,越頂尖的,在時間峰值之外,他們休息和放鬆的時間也要比所有人都多。
由此,最後結論是:一整天持續的勤奮,並不能決定成功,有節奏的努力,才能成功。
每天的複習時間可以控制在6個小時左右(當然是有效複習時間),複習時要注意集中精力,不要被社交軟體啊資訊啊什麼的擾亂思維,並且要有規劃的進行一天的複習安排。比如,將精力最充沛的時間留給背單詞、將最容易疲倦的時間用來練習口語等。
1、單詞
託福備考時,對單詞的態度容易陷入兩種極端。一種是覺得單詞在手高分我有。另一種是覺得單詞沒那麼重要,看看就得。
背單詞的確是很必要的,並且應該貫穿整個備考過程。但是痴迷單詞,只背單詞,不去研究考試的內容,不去做題,那這單詞背的是毫無意義的。托福考試考的,套用ETS的一句話,是:The test measures your ability to use English to communicate in an academic environment. ——考察考生在學術環境中使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因此光背單詞,積累那些最元素化的內容,是無法提升你使用英語進行聽說讀寫能力的。並且作為標化考試,託福還有很多的考試經驗和技巧,如果沒有足夠的訓練,那麼託福還想110的同學只能給你點一首夢醒時分了。

另一個極端的同學也不是不背單詞,而是對單詞的重視程度以及背誦效果不夠。新託福閱讀詞彙量在8000–10000左右,很多學生將單詞書背了很多遍,但是其實只記得單詞的樣子,看著眼熟,所以在實際閱讀文章、解答聽力問題時仍然感到吃力,更別提口語和寫作的輸出應用了。
其實細想想,我們閱讀聽力中出現的問題:讀不完、聽力太快跟不上、記不下來筆記、不理解等等這些,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單詞不夠熟悉。你在聽的時候不能快速反應出單詞意思,那麼一兩秒的思考時間內,好幾句話就過去了;看著文章單個詞彙反應意思,整段理解的時候你看到的都是碎片,所以文章講什麼,你還需要再看一遍試圖理解。

其實倍速聽力聽抄的目的不是訓練聽的反應,而是鍛鍊你對詞彙的熟悉和腦海裡的中英譯理解反應速度。讓你對那些考試涉及詞彙的熟悉程度,變成你對book、apple的這類學了多年的簡單詞彙的熟悉程度。那麼你的聽的時候自然就理解並跟得上了。
所以託福詞彙是一定要積累的,並且對核心高頻單詞的熟悉程度一定是非常高的。這樣你閱讀和聽力的時候才能夠快速反應,才能有後續的理解。而口語和寫作還需要我們對相關詞彙更進一步、會讀會運用程度的學會。對於口語、寫作常用詞,在學習時要用所學的單詞造句子,在語境中體會單詞的用法。這樣才可以說是真正完成了背單詞這一項,也只有背到這個程度的單詞才是最有效的。
2、做題
除了極端熱愛背單詞以至於沒工夫做其他的同志,剩下的大家都涉及到做題的部分。我們一直也說用TPO來複習,做題在精不在多。包括閱讀、聽力、口語和寫作分別給出了各類練習方法。應對各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方式可以施行。一類同學,明顯是因為練習的量不夠,能力還沒有提升上去,就非常自信的考試去了。另一類同學51套TPO都刷了快兩遍了,依舊難以獲得高分。那麼就要反思一下,你做題的質量達標麼?

每個人的現有的英文水平和備考情況存在差異,有的同學光看經驗在那兒興奮:襪,這個人三個月就一百一了;襪,那個學霸一個月就搞定了……事實上大家可能起點不同,人家之前就已經久經沙場或者是苦練多年英語的大牛。
盲目套用經驗只能讓自己出分的時候悔不晚矣。
如果你本身的英文水平也不那麼好,一個月的時間,無論是單詞的儲備還是其它,時間都是不夠用的,去參加考試後的分數自然會離你自己的預期還是會比較遠。正常的情況下,準備託福的時間需要600-800個小時,按照這樣一個比例來算,一個高中英語基礎的學生一天拿出4-6個小時來學習,那麼,至少需要3-6個月來進行備考。

而另一些明明做了很多題,卻依舊考不好託福的可憐娃。你做題的時候是“刷題”還是“研究題”?做了這麼多題你真的找到出題規律、考點都在哪兒了麼?托福考試考的是實實在在的語言能力、邏輯能力和考試能力。光做題不反思是很難提升的。
你可以想想,曾經的自己,是否有應用機考、模擬和計時等策略備考?還是做了就得,不管方式?之前多年考試方式都是紙筆形式的,如果不對機考模式加以熟悉,考場上很容易適應不良。平時如果不注意限時做題、整套模擬,考試的時候也會出現疲勞、做題時間不足等問題。

此外,你做題結束後是怎樣處理題目的?是否整理分析過自己的錯誤?或者說你積累的錯題本是形式上的,還是真正加以思考的?如果不對題目進行反思,是無法發現自己錯誤原因的,也無法找到託福的出題點、考點,那麼之後的考試時你會沿用錯誤思維模式。高分自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做了TPO之後,一定要總結每一個錯題做錯的原因。比如有的題是因為詞彙不認識,有的題是因為干擾選項太誘惑,有的題是因為題乾沒看清……知道差在哪裡,再補缺才會更有針對性。及時總結,將錯題標記下來,認識到自己的思維誤區,不斷地歸納、記憶和思考才是有效提升的方法。
部分內容整理自搜狐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