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一間中文學校的負責人日前不勝其擾,幾乎每天都接到商家來電,涉及的訂單從建築裝修、到攝影、甜點等,覆蓋各行各業。
從未下過這些訂單的他心生疑惑。調查發現,學校竟已無端端捲入騙局,併成為騙子手中“收割”商家血汗錢的工具。
據不完全統計,被騙商家至少有30多個,有的損失高達2萬多澳元。
“現在競爭比較大,大家心比較急,騙子就趁虛而入了。”他們中,有人這樣分析道。
“騙子假借學校名義,把我騙慘了!”
2月25日,包工頭王師傅接到一個客戶電話,對方自稱Parramatta某中文學校的“李建偉老師”(微訊號:L405734221,微信名:李老師),要為學校搭建停車位涼棚。
見有生意上門,王師傅一口答應,雙方約定翌日下午5點在學校量尺寸。

(圖片來源:供圖)
他今日澳洲App記者,隔日下午2點,還不到見面時間,“李老師”再次聯絡,希望王師傅量完尺寸後,幫忙給牆壁刷塗乳膠漆。
據其回憶,這名男子表示,學校指定用“德國菲瑪”牌子的漆,提供了經銷商的聯絡方式,並向王“轉賬”3.648萬澳元,希望代為訂購。


“李老師”分兩次轉賬截圖(圖片來源:供圖)
“我們太相信客戶了,當時沒有任何懷疑,”王師傅表示,聯絡“經銷商”後,後者表示,這批指定數量的油漆只需2.6萬澳元。
眼看可以賺到差價,他毫不猶豫向“經銷商”打款,雙方約定當天下午在學校交貨。
然而,當王師傅趕到學校後,發現校園空空如也。不僅找不到預期中送來的油漆,詢問“李老師”也再無迴音。
意識到不對,他趕緊查驗銀行賬戶,那筆3萬多澳元的轉賬也並未到賬。“他們可能是ps了收據,或者跟銀行取消了這筆錢。”
王師傅這才恍然大悟,心知被騙。聯絡到該中文學校的校長詢問,被告知並無搭建涼棚的計劃,學校也沒有所謂的“李老師”。
“沒想到騙子假借學校的名義騙我2萬多,我得做多少活才能賺回來啊?把我騙慘了!”他沮喪地說。
“競爭大,心裡急,騙子容易趁虛而入”
王師傅的經歷並非個例,一間裝修公司的華人老闆Midi告訴記者,同樣遭遇如上騙局,只是幸運地避過了最終的“臨門一腳”。
據其回憶,她本週收到位於Campsie某中文學校“李東明主任”的WhatsApp來電,稱學校要做15個衛生間的翻新。

“剛開始我是懷疑的,但是查看了他給的地址是存在的。又說是朋友介紹,就相信了,”她說,雙方約定於3月5日下午3點測量尺寸。
據其回憶,對方有閩南口音。“不是普通話,像是新加坡或馬來西亞那邊的人。”
幾乎如出一轍,當日上午11點,還不到見面時間,她再次接到“李主任”的電話。後者同樣聲稱需要粉刷牆面,並指定“德國菲瑪”油漆,這讓Midi提高了警惕。
“我們做得多了,一般在澳洲不用這個牌子,”她說。


(圖片來源:供圖)
疑惑之下,她詢問了一個專門做油漆生意的朋友,竟被提醒這是一個騙局。
“這個人也聯絡我朋友了。如果說找不到這款油漆,他就會說他可以提供供應商,但是隻賣給公司不賣給個人。”
她說:“騙子讓你自己聯絡經銷商,用優惠的價格購入,給你發的收據都是假的。要是付款給經銷商,錢就被騙走了。”
Midi表示:“現在建築業競爭比較大,大家心裡比較急,騙子很容易趁虛而入。”
校長不堪其擾,“每天都有商家找我們”
針對此事,今日澳洲App記者聯絡了位於Parramatta這間被點名的中文學校校長。他告訴記者,自上月末至今,已不勝其擾。
“每天都有2、3個商家找我們,說我們聯絡他們來做活之類,但我們根本沒有聯絡過,”他說。
同時,他向記者確認,學校並無“李建偉”這位老師。



“李老師”的微信和WhatsApp頭像(圖片來源:供圖)
校長表示,已收到30多個商家電話,包括油漆、校服、裝修、奶茶、攝影、收銀機、甜點、空調等各行各業,這些商家均接到騙子電話,以為收到校方業務訂單。
校長還按圖索驥,以“做活”的名義,根據部分被騙商家提供的聯絡方式,添加了“李老師”的微信。不過,在追問過程中,對方匆匆結束通話電話。
校長告訴記者,“聽口音,(李老師)好像是馬來西亞那邊的,但是有的商家告訴我,也有騙子說普通話,所以很可能是一個團伙詐騙。”
之所以打著中文學校的旗號“行騙”,他分析道:“可能以學校的名義比較容易讓別人相信吧。”
30多商家捲入騙局,部分幸運躲過
在該校長提供的30多家被捲入騙局的商家名單中,記者聯絡了其中的幾位。他們表示,在“接單”過程中,最後都橫生枝節,最終涉及到“德國菲瑪”油漆。
油漆工Jim表示,本月接到自稱中文學校老師電話稱需要粉刷學校牆壁,指定必須要“德國菲瑪”牌油漆,這讓有著10幾年從業經驗的他產生了懷疑。
“澳洲沒有用這個牌子的,一般都是多樂士什麼的。我給他們回電話,都9點多了還沒起床,我就懷疑了,澳洲學校老師哪能那麼晚不起床的?”
Jim後續聯絡校長,最終確認這是一個騙局。

(圖片來源:供圖)
位於Carlingford一位蛋糕店老闆也是一樣,他接到該校預定蛋糕的訂單,共計600多澳元。
然而,對方遲遲未付定金,且在交貨當天再次致電,表示與一家油漆廠家產生了糾紛,希望蛋糕店為其墊付“德國菲瑪”油漆錢。
老闆這才產生了懷疑,後續致電學校才確認這是個騙局。儘管已經生產了一部分訂單,導致浪費和損失,但所幸損失不大。
今日澳洲App記者又逐個撥打由商家提供的17個自稱“中文學校員工”的電話,全部無法接通。“李老師”的微信暱稱已經改為“Mr.Liu”,始終不透過記者的好友申請。
就在本週,校長仍不斷接到商家電話,不堪其擾的他希望透過本網告知社群,“學校目前沒有預定任何裝修或其他服務”,希望大家一同提高警惕,避免被騙而導致財物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