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費狂飆責怪太陽能?

↓↓點選底部閱讀原文直達天河大賭場
https://www.skyriver.com/promotions
↑↑點選獲取超值折扣↑↑
加州屋頂太陽能使用者正掀起一場自證清白的反擊戰。面對監管機構將高額電費歸咎於“成本轉移”的指控,太陽能倡導者近日在州政府胡佛委員會(Little Hoover Commission)聽證會上擲出一份重磅報告:所謂“85億美元非太陽能使用者負擔”實為虛構,真正推高電費的是貪婪的私營電力巨頭及其監管同盟。 
據《東灣時報》報道,“這不是狼與羊的故事,而是金髮姑娘的救贖。”加州太陽能與儲能協會(California Solar and Storage Association)專家理查德·麥卡恩(Richard McCann)以童話隱喻破題。其研究顯示,屋頂太陽能每年為電網節省15億美元基礎設施支出,卻被南加州愛迪生(Southern California Edison)、聖地亞哥天然氣電力公司(SDG&E)及太平洋煤電(PG&E)等企業塑造成“電費吸血鬼”。 
資料揭示殘酷現實:加州電費十年翻倍,現為全美第二高(僅次於夏威夷),私營電力公司費率較公共事業高出67%。批評者直指加州公共事業委員會(CPUC)縱容資本狂歡——允許電力巨頭在電網加固等專案上攫取超14%的稅前回報率,而公共機構融資成本僅4-5%。“這不是能源定價,而是合法劫掠。”太陽能權益聯盟(Solar Rights Alliance)執行董事戴夫·羅森菲爾德(Dave Rosenfeld)控訴道。 
面對指控,監管機構祭出“削藩令”。2023年,CPUC大幅削減新裝太陽能使用者的淨計量電價(NEM)補貼,導致2023至2024年新裝機量暴跌66%,至少1.7萬從業者失業。儘管業界強調“光伏+儲能”組合能增強電網韌性,緩解夏季用電峰值壓力,但委員會堅持認為舊補貼模式加劇了“成本轉移”。 

這場博弈暗藏更深的制度裂痕。胡佛委員會報告披露,私營電力公司利潤不來自售電,而是依賴CPUC批准的基礎設施投資回報。這種“花得越多賺得越多”的機制,刺激企業熱衷天價專案,最終由使用者埋單。與之對比,洛杉磯水電局(LADWP)、沙加緬度市政公用區(SMUD)等公共機構透過低息債券融資,將成本壓至私營體系的半價以下。 
“我們不是在討論如何分蛋糕,而是該質問蛋糕為何如此昂貴。”麥卡恩的詰問直指核心。聽證會上浮出的改革方案包括:剝離CPUC下屬的公共倡導辦公室(Public Advocates Office)以增強獨立性,將公用事業回報率從10%降至市場水平,甚至授權公共資本接管輸電專案。 
諷刺的是,當監管者強調“80%太陽能板產自中國”時,屋頂光伏使用者仍在每月向電網支付105美元基礎費用。這場“清潔能源悖論”的終局,或許正如羅森菲爾德所言:“在泰坦尼克號上重新排列甲板座椅,改變不了沉沒的命運。” 
胡佛委員會將於下階段傳喚CPUC、三大電力巨頭及加州能源委員會(California Energy Commission)接受質詢。屆時,這場電費迷局中的“狼與羊”角色或將迎來終極審判。 
<
  精選 · 推薦  
>

南加大宣佈棄用DEI政策
移民局突襲聖地亞哥一家工廠

中領館提醒來美中國公民注意美方要求
Rhythm Media
掃碼關注我們
格律傳媒 
做有格調的傳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