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華府訊息》連續更新的第1691天
特朗普簽署兩項行政命令,指示司法部長對拜登政府進行廣泛調查,涉及“聯邦政府武器化”和“政府言論審查”問題。這些命令旨在結束所謂的政府濫用權力行為,並要求司法部長審查過去四年的相關行動並提交最終報告。特朗普還指示司法部優先處理與南部邊境相關的刑事案件。這些命令顯示了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內利用司法部推動其政策議程的意圖,但也引發了關於政治干預的擔憂,尤其是命令要求司法部長向白宮一名政治任命官員而非法律顧問提交調查結果。

圖片來源於網路
儘管命令未詳細列出具體指控,但其措辭與特朗普此前對特別檢察官傑克·史密斯的批評如出一轍。史密斯已在特朗普重返白宮前辭職。特朗普的做法再次引發了對司法部獨立性的質疑。在其第一任期內,特朗普多次動用司法部調查與其個人利益相關的政治敏感問題,但試圖保持表面上的距離。此舉被視為其進一步擴大司法部在其政策議程中作用的訊號。

田納西州眾議員安迪·奧格爾斯(William Andrew Ogles)週四提出一項決議,試圖允許總統在前兩任不連續的情況下競選第三任期,此舉被視為對特朗普的高度支援。根據提案,連續兩任總統或完成他人超過兩年任期的總統仍被禁止參選,但此修正案需國會兩院三分之二多數透過並獲38個州批准,幾乎沒有透過的可能性。民主黨人對此強烈反對,稱這一提案是“毫無希望的極端舉措”。部分議員批評奧格爾斯正試圖轉移對其競選財務調查的關注,而民主黨田納西州議員史蒂夫·科恩(Steve Cohen)表示,“兩屆總統任期已經足夠混亂。”

圖片來源於網路

針對特朗普此前關於巴拿馬運河的爭議性言論,俄羅斯週二警告稱不要試圖透過軍事或經濟手段控制巴拿馬運河,強調其合法屬於巴拿馬,並敦促美方尊重現行國際法律框架。俄羅斯外交部拉美事務負責人亞歷山大·謝切寧表示,希望特朗普與巴拿馬領導人就運河控制問題的討論能夠遵循1977年《托里霍斯-卡特條約》(Torrijos–Carter Treaties),維護運河的中立地位和國際通行權。巴拿馬運河對全球貿易具有戰略意義,自1999年完全移交巴拿馬以來,依舊是國際經濟的重要樞紐。

圖片來源於網路

大熊貓“寶力”和“青寶”今天在美國華盛頓的史密森國家動物園及保護生物學研究所(NZCBI)首次公開亮相,標誌著大熊貓保護與繁育計劃的新篇章。動物園宣佈從當天起至2月9日舉辦“熊貓之都派對”,包括春節活動和免費家庭娛樂專案。華盛頓市長穆里爾·鮑澤(Muriel Bowser)、中國駐美大使謝鋒和史密森學會秘書長朗尼·邦奇(Lonnie G. Bunch III)也出席了儀式,強調大熊貓作為全球合作象徵的意義。
今晚在中國駐美大使館的新春招待會開始前,使館還特別安排了相關慶祝活動,引得外國友人連連叫好。

現場,謝鋒大使講話前還很風趣地拿自己和“熊貓大使”做了對比。

此外,波音公司贊助的大熊貓直播重新上線,確保全球觀眾可線上觀賞這對大熊貓的動態。
影片來源於網路

華盛頓仍在觀望特朗普的政府效率部門將如何運作,而一項新的美聯社-NORC民調顯示,多數美國人也不確定該機構的前景。調查結果顯示,只有3成受訪者支援這一設立,4成表示反對,其餘受訪者持中立態度或不知如何評價。

圖片來源於AP-NORC
其他關鍵發現包括:52%的美國人對馬斯克持負面看法,僅36%表示好感;約三分之二的成年人認為腐敗和低效是聯邦政府的“重大問題”,近6成認為政府繁文縟節同樣令人擔憂;此外,60%的受訪者認為特朗普依賴億萬富翁提供政策建議是負面行為,這可能為民主黨的宣傳策略提供助力。

圖片來源於AP-NORC

圖片來源於AP-NORC

面對特朗普威脅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實施高達25%的出口關稅,兩國放下分歧,尋求建立聯合應對機制。特朗普稱,關稅可能於2月1日生效,旨在遏制非法移民和芬太尼流入美國。墨西哥和加拿大三分之二以上的出口依賴美國市場,受美墨加協議(USMCA)保障,因而對特朗普的施壓尤其脆弱。加拿大商會預測,如果關稅生效,加拿大國內生產總值將減少2.6%,每人年均損失約1,900加元,而墨西哥則面臨對美國能源依賴和移民問題的長期指責。儘管兩國去年因司法改革和對中資的不同立場關係緊張,但特朗普的威脅促使兩國重新合作。過去一個月,兩國部長間的溝通明顯增多,雙方努力形成一致的觀點,向外界傳遞關稅政策會對三國消費者造成損害的資訊。

圖片來源於網路

特朗普表示,他更傾向於不對中國加徵關稅,但仍保留這一威脅,強調關稅是對華談判的“強大工具”。儘管特朗普在上任後第二天威脅對中國商品徵收10%的關稅以應對芬太尼問題,但近期市場情緒因其較為溫和的措辭有所緩解。人民幣和中國股市應聲上漲。分析人士認為,特朗普暫緩強硬貿易舉措,可能是為推動結束俄烏衝突而爭取中國支援。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回應,中美兩國擁有“廣泛共同利益”,應加強對話。與此同時,特朗普還計劃與朝鮮領導人金正恩恢復接觸。

圖片來源於網路

《經濟學人》刊文稱, 中國人工智慧產業正在迅速縮小與美國的技術差距,儘管面臨美國出口管制和本土監管挑戰,但在前沿模型開發和高效計算方面已顯現強勁競爭力。

圖片來源於《經濟學人》
阿里巴巴和DeepSeek等中國企業透過創新和技術最佳化,不僅在大型語言模型(LLM)領域取得突破,還發布了更高效、更低成本的前沿AI模型。DeepSeek的最新LLM“v3”引數量高達6850億,超過Meta的旗艦模型Llama 3.1,並憑藉低成本高效率的訓練過程,顯著降低了開發和運營費用。DeepSeek計劃於2月開放其模型商業化應用,收費僅為同行的十分之一,可能徹底改變全球LLM定價競爭格局。儘管美國的技術封鎖增加了難度,但中國企業透過精細化最佳化和獨立研發,成功推出媲美西方頂尖實驗室的產品,顯示出強大的技術潛力。業內專家指出,這一趨勢可能進一步加劇全球AI競爭,併為相關領域帶來新的變革和挑戰。

新任國務卿魯比奧週五與王毅通話,重申華盛頓不支援“臺獨”,而王毅則表示中國無意“超越或取代”美國。魯比奧在通話中表示,美國願意與中國坦誠溝通,妥善處理分歧,以成熟和嚴謹的方式管理雙邊關係,共同應對全球挑戰,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他補充稱,美方希望臺灣問題能以兩岸都能接受的和平方式解決。

圖片來源於網路

魯比奧已下令暫停幾乎所有美國現有對外援助專案,並停止新專案資金的發放,以審查其是否符合特朗普的政策。這項審查預計持續85天,可能擱置價值超700億美元的援助合同,同時將所有國際援助專案的審批權集中在魯比奧辦公室。
這一命令源於特朗普簽署的行政命令,批評對外援助與美國利益不符。例外包括對以色列和埃及的軍事融資及緊急糧食援助。盧比奧表示,每項支出都必須服務於“讓美國更安全、更強大、更繁榮”的目標。

圖片來源於網路

特朗普在與丹麥首相梅特·弗雷澤裡克森(Mette Frederiksen)的45分鐘通話中,堅稱美國有意接管格陵蘭島,此舉引發跨大西洋緊張關係進一步加劇。根據多位歐洲高階官員的訊息,特朗普在通話中態度強硬,直言該島對美國“國家安全”至關重要,並對丹麥首相拒絕出售格陵蘭的立場表示不滿,儘管弗雷澤裡克森提出加強軍事基地合作和資源開發。官員們稱,這次對話“令人震驚”,並形容特朗普的態度“侵略性十足”,甚至威脅對丹麥實施關稅等具體措施。丹麥方面對此深感憂慮,一位官員表示:“這是場危機,丹麥政府正在全面應對。”

圖片來源於網路

俄羅斯刻赤海峽發生重大石油洩漏,環保危機升級。多達5000噸石油從受損油輪洩漏,汙染面積已達約400平方公里。據BBC分析的衛星影像顯示,洩漏的重質M100燃油正快速擴散,汙染範圍覆蓋黑海、亞速海,並可能延伸至烏克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土耳其沿岸。

圖片來源於網路
事故源於去年12月15日的惡劣天氣,兩艘油輪分別擱淺和沉沒。環保組織警告,M100燃油一旦進入水下幾乎無法清除,可能需要數十年才能被分解。俄羅斯科學院科學負責人稱這是該地區首次發生如此大規模的燃油洩漏,而烏克蘭生態部估算清理費用可能高達140億美元。

圖片來源於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