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走失,電梯直達
安全島報人劉亞東A
來源:帥真商業視界
作者:帥真商業視界

據權威媒體報道,從6月23日起,正式撤銷“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登記並收繳《事業單位法人證書》及單位印章。即日起,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不得再以事業單位的名義開展任何活動。
堂堂一家“中字頭”的事業單位為何會被撤編?
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是賣牌子,濫設下屬機構。這家研究院能查到的下屬機構竟高達92個之多!工作人員也從最初的20多個膨脹到了1000多個。
第二是賣證書,兜售各種職業技能證書。不用學習、不用考試,只要交錢就能在幾個小時內,買到一本在“中字頭”備案的證書。

第三是賣職稱,兜售包括“特聘專家”“院士專家”“客座教授”在內的各種專家頭銜。難怪現在的專家越來越“水”,原來是有專門的“注水”機構。
先聊“賣牌子”的問題。
1987年,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成立之初,只有1家一級研究院,幾間辦公室和二十幾個工作人員。
到了2002年,一級研究院下新增了39個二級研究所。2014年,又膨脹至92個。僅“副院長”田志強一個人就賣出了21塊研究所的牌子。
剛開始,二級研究所的名字還算正常,比如“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科技傳播所”“資訊產業研究所”“教育發展研究所”等。
隨著二級研究所的增多,名字不夠用了。
於是,名字越起越長,類似“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中小企業誠信聯盟”“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心腦教育研究中心”,看得人云山霧罩,不明就裡。
研究院的臨時負責人李樹林坦言:92個研究所只統計到2014年。之後又新增了多少?沒人能說得清。

這些研究所每年要向研究院繳納數額不等的年費,例如“商學院”的年費為150萬元。那麼,他們準備如何賺回這麼高的年費呢?
辦法是賣職稱、賣職位。
市面上流通的蓋有“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紅章的證書種類高達466種,覆蓋了教育、醫療、美容、餐飲、武術等多個領域。最近,還與時俱進推出了“直播帶貨導師”的證書。
熟悉內情的人表示,只要錢到位“風水師”的證書也能發。
這些證書的外觀非常正規,藍皮、國徽、鋼印一應俱全,配上“中字頭”的加持,很容易迷惑大眾,以為持證者真有官方證書。

其實,只需600-1000元,任何人不需培訓、考試都能拿到想要的證書。
區別是600元沒有“中管院”的鋼印,只有二級研究所的印;800元可以有“雙印”;1000元可加急辦理,兩小時內出證。
更瘋狂的是賣專家頭銜和掛名職位。由於每個研究所都有賣“副主任”“副院長”“副所長”等職位的權力,所以沒人能說清“中管院”到底賣了多少專家的頭銜出去。
僅能查到一家名為“中小企業誠信聯盟”的分支研究院賣了20000多個“專家”職位,累計獲利超1億元。

此外,3年前發表“熟雞蛋能變生雞蛋”論文的作者郭萍,也是中國管理科學院下屬一家研究所的副主任。
造成“中管院”如此混亂的根源可能在主管單位多次變更上。
成立之初,上級給它的定位是民辦事業單位。所謂“民辦事業”指的是隻給一次性財政撥款,之後研究院需要自負盈虧。這給研究院的管理留下了很大的彈性。
1996年,上級重新定義了“事業單位”的範圍,逐步取消了“民辦事業單位”,改稱為“民辦非企業”,同時規定“民辦非企業”不得再使用“中字頭”。
此舉,遭到中管院強烈反對,便造成了歷史遺留問題。實際上,中管院不再屬於事業單位,但又留了一道口子:允許他們尋找願意讓中管院掛靠的上級單位。
整整找了10年,中管院也沒找到願意接收他們的上級單位。直到田志強的出現——這位身份成謎的“老江湖”拍著胸脯保證,只要讓他當法人或院長,就能解決院裡的掛靠問題。
當上院長後,田志強只履行了一半的承諾,中管院沒有掛靠在事業單位名下,而是掛在了“中國電子商會”“旅促會”兩個社會團體名下。
期間,田志強憑藉院長的身份瘋狂賣二級研究所的牌子,斂財無數。
院裡的老同志質疑起田志強的動機,認定他就是個徹頭徹尾的騙子。雙方爭執不下,田志強便帶著公章、事業單位法人執照,遠走深圳,又搞了家“新中管院”。
北京和深圳相互指責對方是“冒牌貨”,一家“中字頭”的事業單位在不斷地爭執與內訌中,走向解體。直至今日,被撤銷事業編制。
正如央視新聞所總結的那樣:中管院違規使用帶“中國”字頭機構進行虛假宣傳的行為,嚴重損害了事業單位的形象,嚴重偏離公益屬性,嚴重侵害人民群眾的權益!
事業單位是為人民服務的,不容有害群之馬!
參考資料:
《嚴重損害事業單位形象!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被撤銷登記》央視新聞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被撤銷登記、收繳印章!曾為“熟蛋返生”作者授頭銜 》新民晚報
《一個國家級事業單位的8年停頓與亂戰》中國經營報 等深線
《花上千元就能買到“全國”“中”字頭證書和獎狀,誰是“神秘”賣家?》新華社
關鍵詞
證書
研究院
中國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
中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