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合NBC Boston和Boston.com 4月28日報道 麻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的研究人員發現,在緬因州發現的一種蜱蟲攜帶一種細菌,能夠導致危及生命的發熱感染。

新英格蘭即將進入“蜱蟲季節”,作為ITCH專案的一部分,研究人員在一個住宅後院發現了名為“兔蜱(rabbit ticks)”的蜱蟲,它攜帶有立克次氏體屬細菌,這種細菌會導致斑點熱立克次體病(SFR),對人類來說可能致命。最常見的SFR是落基山斑疹熱,如果不及時治療,死亡率為20-30%。
兔蜱見於北美和南美,通常不像鹿蜱或犬蜱那樣主要以叮咬人類來供養自己。然而,研究人員指出,由於這類蜱蟲以兔子為宿主,它們攜帶的細菌可能透過人類接觸兔子而使人感染。
ITCH專案調查了新英格蘭地區的住宅物業,旨在改善蜱蟲控制措施。研究人員表示,這種新細菌的發現是一個“意外收穫”,可能有助於告知房主未來如何保護自己的住所。
落基山斑疹熱(SPR)通常透過犬蜱傳播,在新英格蘭地區病例罕見。研究人員希望,將兔蜱確定為該細菌的宿主來源,或許能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這種疾病的傳播方式。
落基山斑疹熱的症狀包括髮熱、頭痛、皮疹、噁心或嘔吐、胃痛、肌肉疼痛和食慾減退。儘管落基山斑疹熱在新英格蘭地區罕見,但其他蜱蟲傳播疾病(如萊姆病)則更為常見。

參與專案的微生物學家Stephen Rich稱,研究人員還發現了第二個案例,不會引發疾病,但會導致人對紅肉過敏。
據報道,在通常的罪魁禍首——孤星蜱(Lone Star tick)出沒的地區,α-半乳糖綜合徵(Alpha-gal syndrome)正變得越來越普遍。
然而今年,緬因州已有57名居民被確診患上α-半乳糖綜合徵,但原本當地氣候並不典型適合孤星蜱生存。最近,一名女性報告稱被黑腿蜱(black-legged tick)叮咬後出現紅肉過敏症狀,這一病例首次將該過敏症與黑腿蜱關聯起來。
Stephen指出,避免蜱蟲叮咬最有效的方法是用苄氯菊酯(permethrin)處理衣物,這種化學藥劑可在數分鐘內殺死蜱蟲及其他節肢動物。
如果不慎被蜱蟲叮咬,人體被感染所需的時間因情況而異,但Stephen提到,萊姆病病原體進入人體的平均時間為48小時。
Stephen表示,越快將蜱蟲取下來,越能降低暴露於蜱蟲體內物質的風險。
Stephen還說,在同一時期內發現這兩種“相對罕見的事件”可能是因為進行了更多的監測——由於這項研究從CDC獲得了1000萬美元,研究小組能夠“比過去更仔細地進行觀察”。


